【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示范教案-副本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王维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2)培养自己热爱古诗词,乐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理解诗的大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
(1)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背诵、默写情况;
(2)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熟悉《竹里馆》的教学内容,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诗人王维的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等。
2. 学生准备:
(1)预习《竹里馆》,了解诗歌的大意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七、教学方法
1.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讨论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八、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理解诗的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拓展
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王维的其他诗作,如《鹿柴》、《相思》等,引导
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风格特点。
2. 诗词鉴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课后作业
1. 背诵《竹里馆》:要求学生课后熟练背诵这首诗,加强记忆。
2. 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竹里馆》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九、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的背诵、默写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十、教学计划
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3. 教学反馈: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和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反思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方法
八、教学步骤
九、教学拓展
十、课后作业
全文总结和概括:
本教案以《竹里馆》为教学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朗读、背诵、理解、讨论、感悟等方面的表现,注重教师的教学准备、方法、步骤、评价和反思。
通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并培养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