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1. 根据课文《惊弓之鸟》完成课内阅读。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______,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

大雁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______,一使劲,伤口______,所以更羸不用射箭,大雁______。

(2)这段文字共______句话,其中第______句话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______句话是他的分析判断。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_______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选文中划线字注音。

(2)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3)刷子李刷浆的顺序是先______后______,他蘸浆手法的高超表现在______。

(4)理解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填空。

1.句①通过对______和______的描写,写出了______。

2.句②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尤其从“______”这个词语,更能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

3. 仔细阅读短文,认真完成文后的习题。

引路人
雨淅析沥沥地下个不停。

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的行人稀少。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我只顾低头走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

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

“噢,噢,不要紧。


这时才发现他竟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___大伯
___我扶您回去吧___说完就伸出手搀扶着他___太谢谢了___小姑娘___他很感动地说着。

我搀扶着他一起走,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您这边走,小心绊倒。

”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走过这里,说不定会被绊倒的。

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口,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在衣袋里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猛烈的一震,连忙拿出自己洁白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

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仿佛看见他那双模糊的眼睛在闪光。

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道路上,他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地嚷 ______的手绢 ______地站起来
(2)照样子,写词语。

淅淅沥沥 ______
小心翼翼 ______
(3)______ 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______大伯______我扶您回去吧______说完就伸出手搀扶着他______太谢谢了______小姑娘______他很感动地说着。

(4)“引路人”有两个含义:
①______;
②______。

(5)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6)短文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A、下雨天,我扶着双目失明的老人向前走,是他的向导。

B、下雨天,双目失明的超级大国人教我怎样做人。

C、下雨天,我是盲人的向导,盲人教给我怎样做人。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蝴蝶
那只蝴蝶多么好看呀!它像一片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徐徐落下。

它的翅膀上有一条条的花纹,有鹅黄的,有橙红的,有暗绿的,还有说不上来的颜色呢!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3)照样子写句子。

①那只蝴蝶多么好看呀!
______多么______
②蝴蝶像一片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______像______
③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______唱歌。

④蝴蝶的翅膀上有一条条的花纹,有鹅黄的,有橙红的,有暗绿的,还有烟灰的。

______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的泪如泉涌。

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1)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当时心情的词语。

(2)哪句话写出全村人都在关心着我。

(3)“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是热的”包含着什么意思?
6.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___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如______,我还知道许多跟“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如______
(3)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蜿蜒起伏:______
青翠欲滴:______
(4)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
(5)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______,
来到隆中这儿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请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
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这个成语写出了天游峰的______。

(2)“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______。

这句话中的“禁”应读______,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可以组成词语:______。

(3)文段中写游人和老人是采用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是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他为什么说不累?
不是,他说______。

8. 解释词语。

再根据对句意的理解选择填空。

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1)“祈求”的意思是______。

(2)作者祈求______;祈求______;祈求______。

这里饱含着作者______的强烈责任感。

①关注环境保护
②胡杨能在这恶劣环境中继续顽强地生存
③上苍为胡杨带来雨水
④人们看看沙漠环境,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

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6)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10.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

(2)“颇”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3)“这种境界”指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

这种境界,你在生活中有感受过吗?请举例说明。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我读小学时,苏珊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

原来那一头美丽的金发差不多要掉光了。

这使她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

更残忍的是,每天她要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上课。

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深思。

在苏珊返校前,老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所有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星期一到了,苏珊回到了她离别三个月的教室。

但是,她站在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帽子再普通不过了,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区别,没有什么障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么甜美,那么开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几______乎(jījǐ)似______乎(sìshì)蓬勃______(bòbé)
(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残忍______ 障碍______ 郑重______
(3)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每个同学都戴一顶帽子,而且越新奇越好?你从老师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4)讲讲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给短文加个题目为:______。

1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小男孩儿玩儿玩具时,顺手把锡兵移到窗台上。

忽然一阵风刮来,窗户开了,锡兵一个倒栽葱从三楼摔了下去。

他倒立在自己的钢盔中,腿直直地立起来,刺刀插在街上的石缝里。

天开始下起了雨,越下越大,最后简直是倾盆大雨了。

锡兵倒立着,水流哗哗地冲刷着他的身体,好像要把他带走。

可是他依然一动不动。

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__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__她身体那么柔弱__一定需要我的保护__我一定能够回去的__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__想到这里,锡兵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1)在文中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______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______她身体那么柔弱______一定需要我的保护______我一定能够回去的______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______
(2)在锡兵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3)从锡兵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怎样的品质?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回答______ A.dáB.dā
②弄错______ A.lóng B.nóng
(2)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条口句位
一______井一______话一______路一______朋友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15. 读一读,答一答。

发书
开学第一天,宋老师抱着一大摞(lu^)新书走进教室。

她把书放在讲台上,
翻了几下,然后对大家说:“同学们,这些书有几本弄皱了皮,这本破损比较严重。

”说着,她拿起一本被捆书的绳子勒(l5i)坏了书皮的书,继续对大家说:“这本书怎么办呢?”
她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我也把手举了起来。

宋老师看了看大家,然后问我:“李刚,你看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把书往空中一扔,落在谁那儿就归谁。

”宋老师听了微笑着摇摇头,对我说:“你先坐下。


接着,宋老师又问方小梅。

方小梅说:“把这本书夹在那一摞书里,发到谁就是谁的。

”宋老师听了,也让她坐下。

宋老师问张洋:“你看该怎么办?”张洋说:“这本书就给我吧!”
宋老师听了,微笑着对大家说:“这才是我所希望的回答……”
宋老师的话还没讲完,只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r3ng)着:“问我,我也这样回答。

”“我也是这样想的。

”宋老师摇摇手,让大家安静下来。

老师开始发书了,张洋接过那本封面有些破损的书,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放学的路上,我在想:为什么我没想出这个办法呢?
(1)你能写出了几个表示数字的成语吗?
七嘴八舌一______ 三______ ______
(2)“连想都没想过,就直接说出来。

”你能从文章中找出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吗?请摘抄。

(3)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6. 课外阅读。

秘密
①盖尔出生了,爸爸妈妈既喜悦又担心,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拇指边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②转眼间,盖尔三岁了,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

晚上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急切地喊:“迪克说我是怪物!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一根手指头?”说完大哭起来。

大家沉默了,盖尔的伤心令爷爷感到不安。

突然,爷爷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压在手掌心里。

③爷爷会心一笑,抱起盖尔放在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是一个小懒虫。

从你出生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

”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压在掌心,然后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靠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

“哦,我知道了,爷爷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个手指,是这样吗?”天真的盖尔自豪地笑了。

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帮助爷爷。

④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父母,并请他们一起保守这个秘密。

小朋友们再也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他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⑤从此以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压进掌心。

时间一长,这根指头就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舒展开。

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

时时刻刻藏起右手大拇指,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

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这样的。

盖尔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爱,冬天,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

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⑥五年后,爸爸妈妈要带盖尔到医院切除多余的第六指。

盖尔把手藏在背后,急切地喊:“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能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醒过来!”
⑦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压在掌心,已经变形萎缩,不可能重新扳直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自己的手指动了手术很快就能伸直,盖尔的第六根手指可以完成使命了。

盖尔这才听话地去做手术,成功切除了多余的那根手指。

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许久,却始终没有舒展开。

⑧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

那一刻,盖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第⑤自然段中“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

”这句话中的“习以为常”指的是:
(3)文中两次写到“盖尔急切地喊”,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什么?
(4)结合短文内容回答,为什么说“沉睡的大拇指给了盖尔完整的人生”?(5)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17.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悟空把金箍(gū gǔ)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méng mēng)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

你们在半空中作证。

”众神都在云端看着。

悟空抡(lún lūn)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选段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端”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东西的)头;②(事情的)开头;③原因,起因;④方面,项目。

“端”字在“云端”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在“变化多端”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3)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其中“笑”字说明了悟空______;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不同之处在于他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悟空机智过人。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着打糕,_______着炮火,_______过硝烟,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
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是您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着打糕,______着炮火,______过硝烟,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雪中送炭”一词中,“雪”在选文中指的是______,“炭”指的是______。

这个成语的喻义是______。

(3)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

______
声音非常大。

______
让人看到就害怕。

______
(2)这一段是围绕______来写的,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恐龙。

这几种恐龙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
邓稼先<节选>
抗战开始前的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同住一室。

50年的友谊,_______。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了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_______——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下面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_______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__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截然不同引人注目妇孺皆知亲如兄弟
(2)抗战开始前,“我”和邓稼先曾在______同学一年;抗战时期,“我”和邓稼先在______又是同学。

(3)为什么奥本海默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4)“我”眼中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有哪些不同?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柔和的风声,倾听激越的雨声,倾听雄壮的雷声……
②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

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③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

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

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像擂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

④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擂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

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你我两军对垒。

⑤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奇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思绪万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与大自然心心相印。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我”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把风声、雨声、雷声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摘录一句:______。

(5)给本文划分三段正确的是()
22. 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