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湘教版 高一地理上期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聚落就是小村庄
B.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商店、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
D.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3、4题。

3.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4.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结合某岛屿地图,回答5、6题。

5.影响该岛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矿产资源
6.岛屿西南部峡湾地貌的形成原因可能为(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地壳运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8.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二、非选择题
9.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4)题。

(10分)
(1)图中公路AH段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避开________。

(2)公路AQB段大体上是沿__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
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分类,应属于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

参考答案
【解析】选D。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解析】选D。

塔里木盆地四面环山,边缘地带冰雪融水丰富,易形成绿洲,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多,且该处地势平坦,因此交通线往往位于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解析】3选C,4选A。

第3题,山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采用“之”字形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运营安全。

第4题,在山区兴建平直的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条件。

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利于缩短通行里程,少占耕地,与汽车性能提高无关。

【方法技巧】分析影响交通线路建设因素的方法
一般从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思路如下:
(1)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不仅要看到有利的影响,还要看到不利的影响。

(2)经济因素:一是看交通线的建设对所在的区域的影响,二是看交
通线对沿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等。

【解析】5选B,6选C。

第5题,结合图中山峰的分布可知该岛多山,城市也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因而地形是影响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第6题,该岛所处纬度较高,冰河时期形成的冰川对沿海地区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地貌;该岛西南部地区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因而风力侵蚀不可能为峡湾地貌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西南部地区无较大河流,因而流水侵蚀也不是峡湾地貌的形成原因。

【解析】7选D,8选C。

第7题,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

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600~800米,所以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

第8题,根据山区修路原则,尽量少穿越等高线,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3,穿越等高线条数最少,坡度最小;方案1、方案4穿越等高线条数多、坡度陡;方案2在甲处坡度大。

【解析】第(1)题,山区公路也要求沿平坦的地势进行修建,所以往往沿着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层发育成的山地。

答案:(1)呈“之”字形延伸陡坡
(2)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断层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西藏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2.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台湾岛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中央山脉最高峰的海拔在3 900多米。

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着翠绿的森林,植物种类繁多。

台湾素有“东方甜岛”之称,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图为台湾岛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B.光照强,热量条件好
C.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D.水源足,土壤较肥沃
4.台湾主要交通线环岛分布,形成该特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5、6题。

5.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6.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政府通过《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投入81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基本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初步构建“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材料二下图为四川省内西部某地区交通线路规划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四川省在该省的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二图中信息,判断评价该规划图中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解析】第(1)、(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通向大城市的地形平坦地区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4)题,在进行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地经过居民点。

答案:(1)方式线路
(2)公路四川省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地形平坦的地区,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解析】1选B,2选A。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
平原上,其原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解析】5选A,6选A。

第5题,图中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避开河谷。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方法技巧】根据聚落特征判断地形类型的方法
【解析】3选A,4选A。

第3题,台湾纬度低,岛上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物种资源丰富。

第4题,受岛上多山地形的影响,交通线环岛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