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学:就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得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得一种热象,其特点就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得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得病理变化,认识内在得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得征象。
4.见微知著:就是指机体得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得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得变化,可以测知整体得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得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得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得虚假表现。
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得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与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得精神与体质状态作出得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得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得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
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
25、证:就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得病理概括,就是疾病本质得反映。
26、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
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7、症:
28、主诉:病人就诊时所陈述得最感痛苦得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9、现病史: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得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经过。
30、潮热: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有定时者。
31、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
32、自汗:经常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尤甚者。
33、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阴虚或气阴两虚
34、战汗:指先见全身寒冷战抖,而后汗出者--邪正相争之转折点
35、头晕:指患者自觉头脑有晕旋之感,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则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如坐舟车,站立不稳。
36、心悸:指患者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不能自主得一种症状。
37、怔忡:若心跳剧烈,悸动不安,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
38、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甚至彻
夜不眠为特征得表现,常伴有多梦。
39、消谷善饥:指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增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
40、便秘:指大便难以排出,或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或便次减少者。
41、泄泻:指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粪如水样者。
42、五更泄: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腰膝酸软---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温脘闷嗳气: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泻后痛减:肝郁乘脾
43、里急后重:指便意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而不爽,有便意难尽之感。
44、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45、月经先期:指月经提前7日以上,并连续提前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46、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
47崩漏:非行经期间,阴道内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者。
48.痛经:指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者。
49.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中断,连续停经3个月以上者。
50、寸口诊法:寸口就是指桡骨茎突内侧得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寸关尺得定位。
51、举:轻取,按:重取,寻:中取
52、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得背侧。
53、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54、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55、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56.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得脉象,又称复合脉
57、八纲
概念:就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得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得浅深寒热——辨别疾病得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得盛衰阴阳——划分疾病得类别
58.表证:指外感疾病得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特征得轻浅证。
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得证候。
59.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为基本病理所导致得各种证。
60.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实,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所导致得各种证。
61.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亏少,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为主要表现得虚热证。
62.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亏虚,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得虚寒证。
63、亡阳证: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得危重症。
64、亡阴证: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汗出如油,身热虚烦,脉数疾等为主要表现得危重症。
65、气虚证: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气短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得虚弱证。
66、血瘀证: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得证。
67、气滞证: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得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等为主要表现得证。
68.心脉痹阻证: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
现得血瘀证。
69.痰热壅肺证: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以咳喘,痰多黄稠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得证。
70.脾不统血证:指脾气亏虚,统血功能失常,血溢脉外,以各种出血为主要表现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