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高考对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高考对接[学生用书P18]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人是小说的灵魂。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中的重中之重。
常见的是分析人物的性格及性格形成原因,并由此推及人物的命运,反映小说的主题。
因此,解读小说时,要处理好分析人物形象时的几组关系,以整体分析概括和局部分析概括题为发力点,力争对人物形象评价准确、全面。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小说中正面描写要多些,比如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和心理等。
对于人物的分析,在分析了正面之后不要忘记分析侧面,侧面是人物形象的补充。
2.要注意区分形象与性格用语的不同,分析形象要外在与内在相结合。
人物形象题题干中“形象”与“性格”用语是有所区别的,审题时要注意区分。
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注意整体与细节相结合。
要抓住情节整体感知人物,整体把握也是理解人物细节的基础。
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是借助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抓住这些细节进行细致分析,就能逐步破解人物形象的性格密码。
抓好了“整体”与“细节”,就能避免孤立地分析人物,缺乏重点地把握人物。
人物性格虽然是多侧面的,但一般有一个主导性格,特别是短篇作品中的人物。
为此,要注意将不同细节所表现出的相同的性格加以合并。
4.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实践(具体的人)与理论相结合。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着眼于文本中具体的人,还要把人物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普遍性和典型性。
因为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此来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
这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通俗地讲,叫“化个为类”:善于把小说中的一个人化为社会中的一类人。
只有这样,才能分析出人物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方月饼
严歌苓
月饼方的,想不通。
也想不通怎么就比我们曾经那些圆的贵。
付钱时,手指头乱了。
说好在我住处聚。
合住的美国女友玛雅一般午夜前从不归宿。
我的屋有晾台,可以“举头望明月”。
下午太阳还在,我就把晾台收拾出来了。
原先大半面积堆着玛雅大大小小十几个纸盒,里面装着从童年情人卡到非洲椰子壳等什锦垃圾。
我感慨:晾台真像个垃圾场啊。
她壮实的大脸蛋一唬:“你怎么能说我的感情是垃圾呢?”后来我多次请她把她的“感情”哪怕叠叠整齐,别让我一上晾台就像工兵探地雷。
她总说:“我会的,下个周末。
”半年住下来,她的周末一般花在睡觉上。
五点的样子,摆开小折叠桌,中央插了一大蓬紫百合。
花一点不鲜,玛雅从她上班的超
级市场隔三差五地带回这类“老花”。
月光下,花多老都是花。
午夜前我得把花搁回原处。
玛雅的东西一般碰碰就会碰出后果来。
她订的报搁在餐桌上,有回我闲,翻了翻。
她很快问我:“下月订报费,你分担一半怎么样?”我说好啊。
但那个“好啊!”是甩出去的。
同时想,她那么公道,你不快活在哪里?她生日你送她两只象牙球耳坠又不是储蓄,养得出利息,容你慢慢往回支。
又一回她带回只小猫咪,我没比她少抱。
她给了我一张账单,上面的八十元是猫打预防针和健康检查的费用。
这钱我绝对赖不掉。
电话铃又响了。
一听文倩声音我就知道她来不了了。
她的大律师丈夫又揍了她。
问是问不出实话的。
她一贯珠光宝气,一贯富富态态,一贯对脸上身上可疑的青色紫色甜甜、淡淡地扯谎。
到七点,几乎所有人都来电话,取消了聚会计划。
我抓起电话,打给喔喔,说所有穷孩子都变了卦,整个聚会取消了。
喔喔是北京人,发不准自己那辆老“volvo”的音,发成喔喔,大家都改叫他喔喔。
“我……都买好烧鹅啦!刚从唐人街回来,还热的!”喔喔那边喊冤一样喊。
“你留着慢慢吃,省一星期鸡蛋钱。
”我说。
喔喔在读物理博士,靠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娶老婆,每天只吃一打鸡蛋,早中晚各四个,一天一块钱。
问他什么滋味,他答:“我变了十几种吃法:炸、烹、煮、蒸、腌、卤……后来就不费事了,怎么变都无所谓,反正不是吃着都像鸡屎吗?”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喔喔的意思是大伙儿的不守信对他打击过大。
“你怎么办你怎么办?”一旦失望过度,喔喔就把一句话说两遍,出来一种捶胸顿足的节奏。
“我?我头疼,低烧七天了。
”半点谎也没有。
要舍得买医疗保险,我肯定娇嫩得多。
喔喔马上问我要不要阿司匹林。
我回答我有的就是阿司匹林。
“你不会哭吧?……”
我笑起来:“你别哭就行!”
搁掉电话,心死了,没人来了。
我劝自己想开些,不聚也好,明一早还要早起打工。
我自己坐在晾台上,眼瞪着空空一片天。
心空得回声四起。
就要去睡时,玛雅回来了。
她的早归不知怎的将我激动的心引得酸胀酸胀的。
我把中国这个古老的节日形容得又诗意又神秘,用穷了我的英文词汇。
说起月亮里私奔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
玛雅忙问:“嫦娥和吴刚怎么样了呢,后来?还有那个兔子?”兔子在美国人看是性爱、繁殖的暗示。
我赶紧说他们没怎么样。
一男一女中间还有个兔子却谁和谁都不挨,这故事劲儿在哪儿?她满口“喔,真的呀”,脸上的情绪却沉了底。
当她看见她的东西被齐齐叠在一边,立即要哭了,她一个个纸盒数上去,发现都在,神经质消掉不少。
她很给面子地终于坐在了桌子对面。
我们吃月饼。
我开始讲起月饼,讲起有关月亮的所有中国古典诗词:李白、李煜、东坡。
玛雅很顾吃相,咀嚼时从不开口,只好对我罕见的滔滔不绝挑眉瞪眼地赞叹。
“这月饼的卡路里一定很高吧?”玛雅打断我,她已吃完两个。
她像计算钱一样精确地计算卡路里,可仍是吃下去,胖下去。
我说不高不高。
心想,管它呢,反正明年我不会再哄你吃了。
我还是讲月亮。
我说中秋节所引起的情绪是最浪漫的,比如思乡、相思、念故土故人。
我不时去看天,希望向玛雅证实,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的确比平时大许多,圆许多;有点暖色的粉红或鹅黄。
然而一片空空的天。
玛雅似乎很感动地听着。
紫百合在我们之间散发着淡淡的腐臭。
玛雅决定不再等我们中国人的浪漫月亮。
我多想再留留她。
站起时她开口了。
“对了,你总是很欣赏我带回的花。
以后我们分担买花的钱,怎么样?”
我没说话。
她从来没有不公道过啊。
我以为我征服了一颗心。
也许我征服了,但公道归公道。
她走了,我独坐、闷坐、枯坐。
头生疼生疼。
蓦地扭脸,天中央竟有了月亮。
我看它一会儿,想它从哪里来。
一定不是我故土的它,一定不是我的父母十几小时前看到过的它。
它很圆很圆,像一枚阿司匹林大药片。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朋友们在中秋节的缺场,导致聚会的取消,让“我”和喔喔充满了失落,而玛雅的早归让“我”本来就低落的心情更加糟糕了。
B.喔喔在国外读物理博士,他基本每天都是吃十二个鸡蛋,为的是节省开销,然后凭借奖学金买房子置地和结婚。
C.月亮里的嫦娥与吴刚被“我”说得诗意神秘又浪漫,而玛雅却对他们没有出现爱情而扫兴,这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D.玛雅吃月饼时特顾吃相,咀嚼时就不开口说话,但听“我”滔滔不绝地讲话时,她还是由衷地挑眉瞪眼地表示赞叹。
E.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玛雅的离开,加之“我”因思念故土故人的“独坐、闷坐、枯坐”,“我”感到头越加生疼了。
解析:选BE。
A项,不是变得更糟糕,而是“将我激动的心引得酸胀酸胀的”。
C项,“被‘我’说得诗意而神秘”的是“中国这个古老的节日”,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D项,“挑眉瞪眼地赞叹”还有点儿礼貌性地应对“我”的意思。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篇小说着重刻画了“我”的形象,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出性格特点,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答案:①“我”是一个身处国外却带有中国浓厚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的人。
②节俭、坚强而乐观:买月饼时会因为贵而手指头发乱,甚至舍不得买医疗保险;但在低烧七天而头疼时还在笑,而且安慰别的朋友。
③谨慎、公道而随和:插上室友的紫百合会记得午夜前把花搬回原处不惹事;虽然不情愿但也不拒绝室友提出的分担订报、买花的费用的要求。
3.文章最后一段写月亮的句子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段再次写到月亮,理解其意图可从故事情节、人物、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①从情节上看,照应上文没有月亮,首尾呼应。
②烘托人物心情。
用圆月反衬自己的失落心情。
③暗示主题:国外的月亮虽圆,却多了“阿司匹林大药片”的理性和西方味道,不能安慰自己的乡愁,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④以景作结,可以造成韵味悠长、引人思索回味的效果,令人反思故事的主题并回味其中的情感韵味。
4.本文为什么以“方月饼”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将题目定为“方月饼”别出心裁,探究时既要看到它的表面意义,也要深入挖掘出其象征意。
答案:①题目意象新鲜,独具悬念和吸引力,容易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引出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极有文化内涵的特殊节日。
③“方月饼”是整个故事的触发点。
④“方月饼”象征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夹杂着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