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聚焦一着惊海天_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 菊、篱笆、山、山气、落日、鸟,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形象/心境和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 “破”描绘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5.本文说明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一)通假字
b.“归”,好像她原是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反映了词人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心愿。
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一双双”说明不是一个人,“布满血丝的眼睛” 8.
若:你。
叙抒结合,蓄势陡转。前三节以叙事为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之情。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
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画龙点睛,水到渠成。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写个人的不幸,蓄势既足,陡然转笔
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等。有《郭沫若全集》存世。
这只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制作者)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又刻了
完成入列后首次科研试验和训练。2012年11月23
15舰
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首次着舰成功。
文体知识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 道形式。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 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和消息一样, 通讯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 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以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
说明人们为这次着舰做了辛苦的准备工作, 3.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
(2)豪迈之美:“九万里风鹏正举”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词人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众顶出上,内心呐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来,把我乘坐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
仙岛上去吧”。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凸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从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突出全诗的主题。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 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 者的面前。
写作特色
3.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这段话使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阻拦索的形状, 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点出这次降落的意义,并为 下文描写舰上人们感情的爆发蓄势。
精读细研
课文除了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 ,还穿插了语言描写和搜集的资料等作为细节补充和 内容延展。找一找,并分析其作用。
精读细研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 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 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
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
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这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 巨大历史意义。
精读细研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 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 在着舰的时候。
运用具体数字,举例说明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 的危险性。
精读细研
第一单元 新闻聚焦
4 一着惊海天原文朗诵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背景资料 5 字词梳理 7 精读细研 97 疑主难旨探归究纳 11 课后作业
2 新课导入 4 文体知识 6 整体感知 8 疑难探究 180 写主作旨特归色纳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 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重点)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难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背景资料
2011年7月,当我国对外宣布正在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舰时,
外电引用有关大国专家的话说:“驾驭航母,中国至少要用10
年时间……”然而,我国航母事业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2011年8月10日,我国航母平台拉开了常态化出海试验的大幕,
首次出海进百度文库海试。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被命
名为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2年10月9日至29日,辽宁舰
这段话对舰载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并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 机在空中滑翔时的轻巧和灵活。
精读细研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 感染力。
精读细研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 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 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 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段话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 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 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安全、平 稳的状态。
精读细研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 “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 处,则是“V”字的底尖。
这段交代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自然环境。 “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斩浪向前”“军旗迎风招展”等词 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仿 如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精读细研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 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 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 盼了半个多世纪。
“紧盯着”说明人们对这次着舰很重视。 3.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什么?
本文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人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作者以千里马为喻,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封建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做了深刻揭露,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1)画面: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又漂浮着许多船 ,风帆舞动,随着银河中汹涌的波涛起起伏伏,飞舞前进。
[示例二]“采”“见”,词语平淡,但经诗人锤炼就充满了生活情味。
4.
查准备 闲游:闲暇时在外面随便走走。
疑难探究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 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 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 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主旨归纳
15舰载 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 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精读细研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 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 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引用某大国一名上将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 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的强军梦想、坚定 信念和奉献精神,说明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 意义。
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 ⑴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保护自然、改善自然的思想,呼吁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种树,辛勤耕耘,一定会收获幸福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新闻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运用对比,突出中心。就全诗来说,第一部分写卖炭老人劳动之艰辛,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老人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的希望化为泡影,前后形成强烈对比,
写作特色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
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写起,到飞 行塔台内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再到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 整个试验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 之感。
写作特色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方式是关系到着舰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读者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一个“揪”字将着舰的难度和紧张的气氛做 了更深一步的渲染。作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自然表 达,寥寥数字,虽无声,却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 过程,渲染了着舰工作人员紧张、激动的心情。
精读细研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飞然后)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
6.无论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示例二]“采”“见”,词语平淡,但经诗人锤炼就充满了生活情味。
着舰前检 指挥调整战机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闻之于宋君 (动词,使知道)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你认识图片中的航母吗?没错,它就是辽宁舰。 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 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 母——辽宁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 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了解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 的过程。
文体知识
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 4.描写的形象性。 5.议论色彩较浓。
字词梳理
呼啸(xiào) 桅杆(wéi) 浩瀚(hàn) 默契(qì) 紧绷(bēnɡ)
澎湃(pài) 凛冽(lǐn)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咆哮(páo)
的着舰姿态
精读细研
阅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并认真品读。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 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 与死的考验。
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舰载战斗机 着舰难度很高。
精读细研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 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 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 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