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的悲剧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祝晓
(10级汉语言文学5班学号:201084014190)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她的小说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无处不弥漫着苍凉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人生悲剧类型不尽相同,主要分三类: 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却又因卑微弱小而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至疯狂的女性、《十八春》中的顾曼桢,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但终究没能逃脱悲剧命运。

张爱玲以细腻深邃的笔触解剖她们的畸形心理和变态行为, 谱写出一曲曲旧时代女性苍凉与寂寞的悲歌。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女性悲剧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天才女作家,她凭借着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婚姻、家庭的独到见解通过妙笔写成一部部旷世之作。

然而,张爱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作品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氛围。

在她的作品中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 痛苦与不安是人生世界的永恒主题。

张爱玲如此热衷于悲剧是有原因的,正如她自己在《传奇再版序》中所说:“如果我常用的词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惘惘的威胁。

”的确如此,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是伴随着她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

从童年时期起,她就遭遇了很多不幸,她的童年里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和睦的家庭,妈妈的离开,爸爸的糜烂生活,给张爱玲幼小、尚未成熟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张爱玲从小就有一种孤独感,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小说中没有一个慈母的原因了。

后来加之家庭的没落,让她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看到了任性丑陋、自私的一面,所以,她渐渐不轻易相信美好的感情,不愿意与人交往。

除此之外,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定、朝不保夕的战争时代,战争的恐怖使她更感到幻灭、虚无和绝望,这更加剧了她的悲剧意识。

她的这种悲剧意识透过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表传达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张爱玲本人就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张爱玲以一种冷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悲剧命运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中国的女作家里,还没有一个像张爱玲那样一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于女性凄惨、悲凉的命运的写生”[ 1]。

确实如此,张爱玲始终以她独特的视角,凭借着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在她的作品中描摹了一系列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形象。

她擅长描写心理畸形变态的女人,她总是让自己站在高远幽深之处,用她的笔讲述着一个个悲凉的故事,不动声色、冷眼相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表现旧时代妇女在生活困境里的痛苦、挣扎和沉沦,以及她们避无可避的悲剧命运。

她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生活在封建的大家庭里,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旧式的妇道
训练,但她们的爱情和婚姻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她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概括地说,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三类。

一、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但自己卑微弱小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
这类女性在她的小说中可以找到很多的代表人物。

如《速写式小说》中的奚太太等人。

奚太太的丈夫在内地混得非常不错, 却总不肯寄钱补贴家用。

被别人问及时,奚太太还替丈夫打掩护。

奚太太虽早料到丈夫娶了小老婆才不寄钱补贴家用, 却不因此怨恨丈夫, 她担心的是她的头发已脱落得不成样子, 担心丈夫会因此抛弃她。

而除却奚太太之外的其他太太们也皆如此这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

”[ 2]确实如此,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都如此,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人们的身上, 丈夫偶尔的恩惠与垂怜便是女性仅有的快乐与依靠。

《留情》中的敦凤, 一个三十六岁的漂亮寡妇,不顾及自己颇有名望的出身而选择嫁给五十九岁的米先生做姨太太, 全为了生活, 要是为了要男人, 也不会嫁给米先生了。

为了生活, 她得忍受他时常记挂着生病的太太。

尽管心中满是委屈, 却也只能自己选择满足, 因为她认为自己经过了婚姻的冒险, 终于又能重回到安稳之中, 这是完全值得的。

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更是一个无比现实的女人, 一个因不堪忍受夫家的虐待而离婚并寄居娘家的女子, 在兄嫂花光了她的所有积蓄后, 迫于生活安稳的压力不得不重新
走上女人们挣扎了几千年想摆脱却摆脱不了的人生之路——找一个可靠的男人并谋得生活
的安稳。

就是这么一个小了又小、低了又低的愿望, 流苏也不能如愿以偿。

最后小说以全香港的倾覆沦陷为前提, 终于成就了她与范柳原之间所谓安稳的夫妻关系。

张爱玲说过:“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职业, 为了谋生而结婚的人全可
以归在这一项下。

”[ 3 ]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女人, 跟大多数女人毫无区别,之所以谈婚论
嫁只为了生活的安稳。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 原是一个漂亮、善良、纯洁的女中学生, 她对爱情有美好的憧憬, 但当她为了求学而寄于姑妈之篱下时, 在姑母生活淫逸的小世界的浸染下,
她也沉沦于这种生活, 离不开这种生活了, 她爱上了乔琪, 为了这份看来晶莹透亮但实质
上已失去了原有美丽的所谓的爱情, 她愿意听取姑母的话为乔琪弄钱, 她牺牲了自己去换
取金钱, 用金钱来锁住对乔琪的爱。

虽然一开始她并不愿意自甘堕落, 但是在姑妈与乔琪共设的圈套中, 她不得不出卖了自己, 落了个为乔琪弄到了钱、为姑妈弄到了人, 自己却仍然得不到真正爱情的结果, 她为这份已经变质的爱堕落失去了自己。

《连环套》中的霓喜她立誓要成为一个有地位、有钱财的阔太太,却像一片漂浮在空中的羽毛,时起时落,越想通过婚姻找到靠山,却越无法实现。

她先后跟随了三个男人,她十四岁那年被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一个做绸缎生意的印度人雅赫雅,在家中没有名
义、没有地位,大家只用“楼上”来称呼她。

十年下来,她生了一对儿女,不但不被当作人妻看待,反而被逐出家门。

之后,为了生计,她又攀上了同春堂五十七岁的老板窦尧芳。

可好景不长,窦老板不幸被她失手打死,她又被赶出窦家。

但她还是不想自食其力,还想依附于男人。

后来,她又傍上一个英国人汤姆生,成了这个英国人的玩偶。

霓喜满以为找到真正归宿了,谁知把她玩弄了几年之后的汤姆生要结婚,又把她打发了。

她只能无可奈何地拖着一群孩子,孤苦伶仃地挨日子。

她自始至终没有抓住婚姻的本质,永远修不成正果。

同样,《怨女》中的银娣也是金钱的奴隶。

她出身贫寒,寄于哥哥嫂嫂的篱下,在情窦初开的时节,药店伙计小刘和富家少爷在同一天向她提亲,虽然她喜欢的是药店伙计并且已为之付出了真感情,可是为了钱财,她终是按照哥嫂的意愿,选择了与之毫无感情基础的“富二代”——个既是瞎子又是罗圈腿还有严重哮喘的病人。

婚后的情感生活自然是一片荒芜的大沙漠,她只能孤寂、无望地在这片大沙漠中艰难跋涉。

二、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至疯狂的女性
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梁太太。

梁太太是个贪婪得可怕的女人, 她年轻时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 毅然嫁了一个年逾半百的有钱人, 只为等他死后得到大笔遗产。

梁太太用自己选择的婚姻交换获得了她所需要的金钱与所谓的生活安稳。

但当她拥有了金钱之后,她已经年华老去, 她再也不能回复到年轻时的状态。

为了挽回青春岁月的感觉, 她的人性开始扭曲变态, 她把求学心切迫不得已找上门来的侄女葛薇龙当作自己吸引倾慕者的诱饵, 并在收留她的同时还盘算着得失,“她对于银钱交易一向是仔细的,这次打算在侄女身上大破铿囊, 自己还拿不定主意, 不知道这小妮子是否有出息, 值不值得投资? ”[ 4] 她收留薇龙不是因为亲情, 也不是出于同情, 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中所有疯狂式女性发展到顶峰的形象。

她有着一般女子所无法攀比的强悍、大胆与泼辣。

她敢于无视封建宗法制度, 当面斥责被女性视作天的丈夫; 敢于向自己的小叔挑逗调情。

然而在她的爱情得不到满足甚至被欺骗时, 她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了。

她使性子、打丫头、换厨子、说村话, 与婆婆怄气、同妯娌斗嘴, 忿怒变成尖刻的怨毒, 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 不择对象。

对于长白这个她生命中唯一属于她的半个男人,她的儿子, 她爱他也愿意给他所有的家产。

但是他娶了亲, 她要占有对儿子的爱, 她和她的儿媳妇许寿芝争夺着长白, 最后以长白和许寿芝婚姻幸福的毁灭作代价换来了她的胜利。

她通宵达旦地让长白陪着自己, 为她烧烟泡, 并不断盘根究底地探询他们夫妻之事,另一方面, 却又故意当着人、当着亲家母的面, 用她那像剃刀片四面刮得人疼痛的喉咙把听到的一切有声有色地大加渲染,,这种丈夫不像丈夫, 婆婆不像婆婆的家庭关系, 逼得媳妇几乎要发疯。

最后不到几年, 两房间媳妇都相继走上了绝路。

对待女儿长安她也是如此, 她教导长安, 男人是碰不得的, 他们都只是看中了女人的钱。

她就像当年别人
毁灭她一样亲手毁灭了亲生女儿的青春。

她逼着女儿裹脚, 怂恿女儿抽鸦片, 百般挑剔。


门求亲的人, 在她的一手操纵下, 近三十的长安还找不到人家。

好不容易长安谈了恋爱, 她
却巧用心机一步步地切断了长安通向未来幸福的道路。

其阴险毒辣、不择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 5 ]
《半生缘》中的曼璐, 为了生活的无忧, 在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里, 就将自己嫁给了禽兽不如的祝鸿才。

当祝鸿才对她不再宠爱并时常不归家时, 她为牢牢保住已有的一切, 出于对未来的恐慌和无力把握, 她想了个疯狂的主意并不惜想尽一切办法设计将自己的亲生妹妹送到祝鸿才的手里, 甚至幽禁妹妹一年之久。

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

这人还最好是她妹妹, 一来是鸿才自己看中的, 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 容易控制些。

曼璐对妹妹本是有着一份真正的感情的, 她平时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别人非常残酷, 却始终对妹妹非常重视。

而且, 每当祝鸿才提及让曼祯出来做时, 她都是暴跳如雷, 极力维护着妹妹。

可是慢慢地祝鸿才厌倦了曼璐,加之祝鸿才总是因为曼璐不能生育而折磨曼璐,威胁说要抛弃她,终于曼璐对生活安稳的强烈渴求以及害怕失去安稳生活的巨大焦虑占了上风, 疯狂的曼璐也就顾不得所谓的姐妹情深了。

是她人性多的扭曲毁了妹妹的幸福。

三、《十八春》中的顾曼桢,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但终究没能逃脱悲剧命运。

《十八春》中的顾曼桢是张爱玲小说中难得的对爱情和生活有纯真向往的女性形象。

她善良、有教养,她和沈世钧之间有美好的爱情,曼祯与世均由相知而相恋,爱得纯情真挚, 无利益计较, 无物质牵挂, 他们的爱情是张爱玲作品中少见的。

然而他们无法逃出厄运的魔掌,曼祯陷落于亲姐姐曼璐所设的陷阱, 曼璐妄想用妹妹来笼住自己男人, 锁住婚姻。

曼祯在受尽凌辱逃脱魔爪后, 带着满腹的辛酸和屈辱去找世均, 殊不知世均无望中匆匆与自己不爱的翠芝结了婚。

而曼帧在姐姐死后,因为无法割舍还在祝鸿才身边的儿子,竟选择了与强奸自己的姐夫结婚。

至此,顾曼桢也走进了悲剧女性的行列之中。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 里面爬满了虱子。

”的确,这部作品中对顾曼桢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的悲剧设定,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和变态。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命运主题是她为深入表现人类悲剧命运主题而选定的特定的文化视角,这些悲剧女性形象具有多层次的意义。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作者透过一个个爱恨情仇的故事,为时代提供了一面女性悲剧的镜子,打开了“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的心狱大门,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她们的心痂百结。

张爱玲对女性弹奏的是悲悯的音调、痛惜的哀乐。

尽管曲子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身世遭遇不同、个性与经历也不一样,但她们的爱情、婚姻、家庭,无一不是悲凉的结局。

作家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糅合自己的传奇经历和人生感悟,把人物放进纷繁复杂的世态漩涡中,让她们在游向彼岸的同时不断挣扎,从而展露各自的缺陷与不足,
展示其身上背负的沉重精神枷锁。

这些人的悲剧不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惨败,也不是商场上尔虞我诈的失利,而是在上帝看不到的地方、在太阳照不到的角落,她们的血汗、青春、尊严,乃至灵魂,被慢慢地剥夺殆尽。

较之牢狱穿镣戴铐之苦、战场刀砍枪击之痛,她们的悲剧或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平常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更显得真实可信。

作家用漫不经心的笔触书写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的女性传奇,用纤细的指尖轻轻挑起千百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等待世人去思考、去评判,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既感受不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也感受不到曹禺、巴金“吾与汝偕亡”式的愤怒,更感受不到改造国民性的抱负,触到灵魂深处的只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只是复杂的爱恨情结,剪不断、理还乱的难以言状的依恋。

这虽然不能给人带来安慰,也无助于现实处境的改变,但可让人进一步认识人生的悲剧性,真正懂得“生活即痛苦,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的深邃意蕴。

同时,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趋进人类精神本质的特殊领域,重新审视现实,重新反思社会,重新警醒人生。

参考文献:
【1】金宏达, 于青编. 张爱玲文集[M ].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

【2】张爱玲. 张爱玲典藏全集( 第一、二、三卷) [M ].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3】张爱玲. 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A ] / /金宏达. 张爱玲。

【4】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J] . 万象, 1944,。

【5】夏志清. 论张爱玲的小说[M ]. 香港: 香港友联出版有限公司, 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