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器械诊室消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消毒流程规范
对于口腔行业医用物品对人类危险性分类属于高度为新型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因此在消毒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医疗物品消毒基本步骤如下:
1、收集
(1)核对:由消毒人员统一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类别。

(2)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等消毒记录。

2、分检、毁形
(1)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特殊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类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2)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一律毁形后由专门医疗垃圾回收站统一焚烧
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3、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力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3)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掉。

(4)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
或钢丝刷清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5)修复用具消毒:
简易印模去除法:
模型翻制后的印模,放入1:100含氯消毒液中浸泡
20-40分钟。

印模:放入印模消毒器中消毒。

模型:紫外线照射1小时。

修复体:制作后放入2%戊二醛浸泡20-40分钟。

4、选择程序
目前,我单位采用的是三次预真空高压蒸汽电脑全控制工作中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程序。

5、包装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的无菌状态的重要手段。

(1)包装材料有良好的蒸气穿透性,能阻挡微生物侵入;
(2)分类包装
塑封消毒能保证被包装物品在无菌状态下使用,半年内有效,因此除手机外,对于口腔器械,如:牙挻、牙钳、剪都可分类包装,便于使用。

(3)包装要求
包装好的物品应在袋外标记,包装日期。

(4)塑封
手机清洁注油后装入纸塑复合包装袋,塑料薄膜封口塑封。

6、灭菌
由于手机是空心,回吸残留各种细菌,再加上纸袋封包,封包时纸袋内存有冷空气,如不排净手机空腔及纸袋内的空气,高温蒸汽是无法进到纸袋内的,达不到灭菌目的。

故应选用带3次预真空的高温高压灭菌器。

(1)包装灭菌时注意确保包装袋之间有良好的间隙,且灭菌袋纸面向上,有利于蒸气流通及空气排出。

(2)混合灭菌时织物包装和器械由下到上的放置顺序是器械包装和织物,且物品之间尽量不要接触。

(3)由于各类物品的材料性能不同,所需灭菌温度压力和时间及排气方式各异,最好同类装在一起灭菌。

7、灭菌后处理
(1)物品取出时应保持干燥,下排式灭菌包裹水份含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则为湿包,应视为未灭菌,不能作为无菌使用,B级灭菌器灭菌结束时,剩余湿度不能高于0.2%。

(2)进行质控的化学胶带或指示卡未达到灭菌标志的,应视为未灭菌,不得使用。

(3)无菌物品,掉在地上或放置在不洁之处,应视为污染,不得作为无菌使用。

(4)检查灭菌后物品,就注明灭菌日期及操作者姓名或编号,并在记录本上记录灭菌温度、压力及时间。

(5)灭菌物品超过贮存期后应停止发放,重新灭菌。

8、灭菌效果的监测
常规检测
用3M灭菌指示胶带监测。

132℃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监测。

物品消毒工作由郑颖同志负责。

消毒室配备两台大型高压蒸汽消毒剂能够满足本单位日常使用。

消毒室严格规定非本科室人员及医护人员不可入内。

所有消毒物品禁止非消毒人员触碰。

一旦污染,不可使用,必须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所有超过消毒时限的物品必须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

附录:
1、口腔医疗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
2、口腔器械消毒流程示意图
附录1 口腔医疗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
一、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的中心供应室操作流程
1、牙科手机
(1)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回收按不同科室分别放置,密闭运送到供应室;

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

清洗、漂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检查机器性能、清洗
酶、润滑油是否足量,自动完成清洗、漂
洗、消毒的全过程;

干燥经自动清洗机自动烘干后用专用的高压
气枪吹干内腔;

养护检查手机的洁净度及完好性,用全自动注
油机完成注油、保养程序并擦去多余养护
油;

包装选用纸塑包装、封口,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

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监测检查灭菌质量(消毒日期、有效期、包装
完整性)监测指标合格后按科室、诊室分
类放置于双通柜内。

(2)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A) 收集手机等操作过程中,注意小心轻放,防止碰撞及跌落地面;
B) 回收手机时要注意保湿并密闭运送;
C) 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时注意选用无泡多酶清洗液清洗;
D) 选择手机专用清洗润滑油进行注油养护,注油经过:
吹清→注油→吹清三个程序,注油均匀并能自动弃去
多余油;
E) 操作过程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面罩、
手套、穿防护衣。

特别在注油及包装过程中要避免手
机受到二次污染。

2、口腔科小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
⑴清洗消毒的操作流程
回收按不同科室分别放置,密闭运送到供应室;

个人防护按标准预防措施;

清洗细小器械放入超声波清洗槽内,按比例配制多酶清洗剂→加盖→超声波清洗5—10分钟;

漂洗纯水漂洗;

干燥烘干;一般器械分类放入筐内自动完成清洗、漂洗、消毒的全过程;

质控检查器械的洁净度、性能;

包装使用纸塑包装、封口,标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

灭菌正确放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

监测检查灭菌质量(消毒日期、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监测指标合格后按科室、诊室分类放置于双通柜
内;

发放按科室、诊室分别放置,密闭运送至临床科室。

⑵清洗消毒操作的注意事项
A)小器械包括各类根管器械(如扩大针、扩大锉)、各类车针、洁牙机工作尖等体积较小的器械,回收时注意防丢失;
B)清洁、包装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锐器尖端;
C)回收器械时要注意保湿并密闭运送到供应室;
D)采用全自动超声清洗机清洗时不用做预消毒处理,但小器械要放置于专用清洗篮内加盖清洗,防止器械变形、跌落;
E)超声波清洗时要先开机运转5—10分钟,排除溶解的空气。

F)有关节的器械必需完全打开,有序放置,避免叠加过多过密影响清洗效果。

3、其他器械的消毒
⑴喷头采用一次性喷头,一人一用,用后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

⑵喷枪喷枪外表每天诊疗结束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揩擦,有污染时及时揩擦牙钻管腔,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⑶治疗盘、弯盘、治疗车等
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揩擦,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诊室内环境清洁消毒
措施如下:
一、自然通风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注意事项:针对室内外温差对通风时间做好合理规划,避免医生患者因温度过低而伤风感冒,降低自身抵抗力,增加患病几率。

二、紫外线消毒
1、适用范围: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2、消毒方法:紫外线灯采取移动式直接照射,照射时间≥30分钟。

3注意事项:
①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8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

②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③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针对口腔门诊实际情况,做出以下要求:
对于环境消毒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的工作有郑颖同志全权
负责。

一、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清洁和消毒方法
1.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医生办公桌,就诊椅、收款台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1.3感染高风险的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清毒口腔门诊
属于感染高风险区域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汚、清沽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
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口腔器械消毒流程示意 附录2
诊疗区 污染区
灭菌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