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句子默写(共1题;共5分)
1.古诗文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

(《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

(《桃花源记》)
(4)________,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
(5)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向往山水田园,在赞叹田园生活的境与意都是随意闲适时,可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共1题;共9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答谢中书书
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甲)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_所作的五言律诗,(乙)文从标题看其体裁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徒倚”指徘徊,(乙)文“沉鳞”指水中鱼。

B.(甲)诗首联以叙事为主,开篇即交代时间、地点及人物。

C.(乙)文抓住山水中的各色景物,详写了四季傍晚的美景。

D.(甲)诗勾勒了山水田园之景,(乙)文想象了仙都之美。

(4)结合两篇古诗文的结尾,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甲)诗流露诗人________;(乙)文表达了
________。

三、课外阅读(共1题;共5分)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荐才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② , 谕中书③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 , 上不许。

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尔。

”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

②朔方:北方。

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

⑤谅:相信,信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上不许.
(________) 既而卒.
用蒙正所荐(__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无法到达。

B.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比不上他。

C.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无法到达。

D.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3)太宗说“卿何执耶”,其中“执”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

面对太宗的质问,吕蒙正荐才的理由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

(4)结合全文,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可概括为:吕蒙正具有唯才是举、忠贞为国的气魄和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2分)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创优质科普书不该“缺席”
①上海书展上,许多科普新书首次亮相即夺人眼球,但基本都是引进版图书,如从英国引进的《万物简史》,从日本引进的“46亿年的奇迹:地球简史”丛书等等,综观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图书市场,销量位居前列的多是引进版图书,原创科普书籍无名,无论是公共书展还是私人书架,原创优质科普书“缺席”是常态。

②如今,提到原创科普书,最知名的仍是六十年前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由于《十万个为什么》名气过于响亮,目前同名书就有百余种,从中亦可一窥我国科普图书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近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年均科普新书出版超过万种,但与每年四五十万的新书出版总量相比,原创科普书仍略显“小众”,就市面上的那些科普图书而言,其中不少还夹杂着“伪科学”,呈现着落后的科学观。

③从国外引进的科普书已是优质版本,那么,原创还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小到身边的动植物,大到自然与科技,科普作家总会站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书写身边的事物,有科研人员说,现在的孩子在科普书里认识了非洲、美洲的动物,却不了解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

④此外,语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认知科学专家认为,儿童阅读科普图书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还是学习逻辑严谨的科学语言,而这种科学语言的背后就是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科普图书的语言要逻辑严
密,更要深入浅出,但科普译著终究无法等同于母语。

当阅读水平不高的儿童拒绝一本不好读的科普书时,也就少了一次爱上科学的机会。

⑤优秀的原创科普并不是没有,我们也曾有过“大科学家写小科普”的岁月。

出版家胡愈之曾倡导编撰一批“知识丛书”,华罗庚编撰“数学小丛书”,茅以升主编“自然科学小丛书”。

那些高质量科普书为破除迷信起到过重要作用,也引领了一代青年走上科学的道路。

⑥优秀的科普图书讲普及科学,也讲反思科学,甚至为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著名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揭示了化学物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被称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

⑦优秀的科普创作既非易事,也非小事,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脑力。

但在目前的科研界,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多为业余行为,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

一些有科普情怀的科研人员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创作、出版、传播的良性生产链条没有形成时,作者和出版方都无法承担高投入低产出的风险,也无怪出版机构会选择国外的经过读者考验的成熟科普图书。

⑧任何一种优质的文化产品,都不是一蹴而就得来的,要精心地播种、培育,也要坚强地迎接风雨。

从一种舶来品到如今佳作频出,屡获国际奖项,中国原创绘本历经数十年才踏上了创作、出版、阅读的良性循环轨道。

科普是科技进步的基础,而原创科普图书则是科普水平的晴雨表,让原创科普书不“缺席”,需要政策、市场的呵护,也需要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匠心、耐心,一个都不能少。

(1)第⑧段中“晴雨表”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②段中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市场存在以下现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原创科普图书在新书出版总量中仍是少数
④________
(3)根据文章第③—⑧段论述的内容,完成填空。

原创与优质的(1)________;②________科普书的价值③________;反思科学,推动科学发展总结:要重视原创优质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原创优质科普书缺席的原因:④________
(4)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①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

”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梳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②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穷。

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

这使他自惭形秽,也使他极其敏感。

妈妈不止一次向他指出:“家里明明穷,你还非爱面子!”老师当着他的面在班上说:“有的同学,居然在作文中写,对于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如何羡慕。

知道这暴露了什么思想吗?”
③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

老师的话令他反感。

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④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一对新婚夫妻迎面过来。

他听到那男人说:“咦,这孩子像是我们学校的一名学生!”他正欲跑,手腕已被拽住。

他也认出了对方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

刘老师组织了小记者协会,他曾是小记者协会的一员……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

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他摇头,挣手,没挣脱,不知怎么居然又点了点头。

……
⑤在公园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顺从,得到了一支奶油冰棒作为奖品。

三人坐在林间长椅上吮奶油冰棒,对面是公园的一面铁栅栏,喇叭花万紫千红,开得热闹。

⑥刘老师说,记得你是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道。

他很久没听到过称赞的话了,差点儿哭了,低下头去。

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
⑦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

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仔细,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

说花瓣儿越多的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开放的过程越给人以特别紧张的印象。

说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

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

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

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

一联系到人,他听出,教诲开始了,却没太反感,因为刘老师那样的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

⑧刘老师话题一转,说星期一他要到他的班级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

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

老师问: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学?明天你可以不到学校去。

你在家写作文吧,关于喇叭花的。

如果家长问你为什么不上学,你就说在家作文是老师给你的任务。

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级去,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


⑨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不管怎样的一名学生,都是难以拒绝的啊!⑩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星期一他在第一节课前,就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

他为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

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开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开放;咿呀学语是开放;入小学,成为学生的第一天是开放;每一年顺利升级是开放;获得第一份奖状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他写道: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荣誉感的。

如果一个学生像开不成花朵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呀!
⑪老师读他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的肃静……
⑫后来,他考上了中学。

再后来,考上了大学。

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讲起诗词与花,一往情深……
⑬他是我的友人。

一个__________之人。

(1)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对第⑤段画线句的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喇叭花开得正盛。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愉悦。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观察喇叭花埋下伏笔。

(3)文中刘老师一再诚恳地请少年去做了以下这些事:________、观察喇叭花骨朵、________。

(4)在文章结尾空格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和蔼友善B谦逊有礼C温良宽厚D博学多才
(5)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满足市民游客欣赏城市自然景观的愿景和期待,自2013年起,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在部分道路尝试“落叶不扫”,即在不破坏落叶形成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环卫工人进行专业的精细化保洁。

以下是普陀区及周边区域部分“落叶景观道路安排:
(材料二)
以下是小尚和小海的对话:
小尚:落叶纷飞,秋色满城。

明天是12月10日,放学后我们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花溪路观赏落叶景观吧。

小海:太好了,我真期待能去欣赏落叶景观,古诗云:“_______”,落叶同样也非无情物。

小尚:我最喜欢观赏银杏,只可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二中小海引用的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绿池落尽红菓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D.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补全小尚的对话。

(3)有人认为落叶不扫影响市容,落叶该不该扫,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表达你的看法。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按要求作文
闪亮的日子或许生活中的某一个日子是值得纪念的,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闪亮,抑或许,每一个日子都是平凡的,但如果用心去发现真善美,那么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闪亮。

请以“闪亮的日子”为题,写一简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句子默写
1.【解析】【分析】“结”“舞”“邑”“鸥”“篱”“悠”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⑴云生结海楼
(2)起舞弄清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沙鸥翔集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二、对比阅读
2.【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标题中“书”的意思是书信。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3)B.【甲】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选项错误;
C.【乙】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既写四时之景,又写朝暮之景,选项错误;
D.《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朋友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短短六十八字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选项错误;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

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故答案为:⑴王绩、书信
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⑶A
【点评】⑴作家作品的考查,需要考生依据课下注释熟练背诵记忆,同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古文体裁通常(4)孤独和苦闷、作者内心的愉悦
从标题中即可获得。

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⑶文本内容的理解辨析,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重点注意选
(4)作者情感的理解,要在了理解诗句和文意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景物描写中的意象仔细分析和体会。

同时写作背景也是理解诗人感情的要素。

【附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外阅读
3.【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①句意:太宗竟不同意。

许:同意。

②句意:不久,最终让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

卒:最终。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其人可使,余人不及”一句中“使”意思是“出使”,“不及”意思是“比不上”。

所以应该翻译为“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故选D 。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文中太宗说吕蒙正“卿何执耶”,联系上文我们可以找到“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一句,其中的“三以其人对”是吕蒙正的表现。

面对太宗的质问,吕蒙正荐才的理由一是“其人可使,余人不及”,意思是这个人是称职的,他的能力没有人能比得上;二是“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即自己不想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文中吕蒙正除了具有唯才是举、忠贞为国的气魄外,结合“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等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吕蒙正还具有正直,据理力争的胆量。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同意、最终
⑵D
⑶三以其人对、这人才能无人能及、自己不献媚奉迎
(4)据理力争的胆量
【点评】⑴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
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

注意要求:用文章原文或者自己的话回答。

(4)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写作语句,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注意对故事情节的准确理解,注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的把握。

【附参考译文】
太宗想让吕蒙正选一个人出使辽国,吕蒙正觉得一个姓陈的官员最称职,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太宗
竟不同意。

第二天,当太宗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说:“你为什么如此固执呢!”吕蒙正
说:“哪里是臣固执呢?明明是陛下对这个人有偏见吗。

”又坚持说:“出使辽国,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而误了国家大事。

”看到吕蒙正顶撞太宗,满朝大臣都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太宗走下朝堂后,对身边的人说:“我不如吕蒙正的气量大呀!”不久,最终让吕蒙正推荐的人出使辽国,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四、现代文阅读
4.【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晴雨表”本指预测天气晴或雨的气压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结合“科普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可知,“晴雨表”指的是原创科普图书是科技进步的外在标志。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许多科普新书首次亮相即夺人眼球,但基本都是引进版图书”可知,引进版图书占据了科普图书市场;从“最知名的仍是六十年前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由于《十万个为什么》名气过于响亮,目前同名书就有百余种,从中亦可一窥我国科普图书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可知,我国科普图书同质化严重;“市面上的那些科普图书而言,其中不少还夹杂着‘伪科学’,呈现着落后的科学观”也是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小到身边的动植物,大到自然与科技,科普作家总会站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书写身边的事物”可知,孩子可以通过原创科普书可以了解自己身边的自然与科技;从“儿童阅读科普图书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还是学习逻辑严谨的科学语言,而这种科学语言的背后就是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可知,我们可以通过科普书学习科学语言、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从“那些高质量科普书为破除迷信起到过重要作用,也引领了一代青年走上科学的道路”可知,高质量科普书可以引导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从“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多为业余行为,甚至被视为‘不务正业’。

一些有科普情怀的科研人员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创作、出版、传播的良性生产链条没有形成时,作者和出版方都无法承担高投入低产出的风险”可知,科研创作人员多为业余行,并且很难得到相应回报,创作、出版、传播的良性生产链条没有形成是要重视原创优质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原创优质科普书缺席的原因。

(4)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从“从一种舶来品到如今佳作频出,屡获国际奖项”可知,优质文化产品目前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从“中国原创绘本历经数十年才踏上了创作、出版、阅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知,中国优质文化产品的成长是非常艰辛的,政府、作者、读者应该用心呵护它,并坚信我国原创优质科普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故答案为:⑴外显标志
⑵引进版图书占据了科普图书市场、我国科普图书同质化严重、不少科普图书夹杂着“伪科学”,呈现落后的科学观
⑶孩子通过原创科普书可以了解自己身边的自然与科技、用以学习科学语言、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普及知识,引领青年走上科学道路、科研创作人员多为业余行为且很难得到相应回报,创作、出版、传播的良性生产链条没有形成
(4)以中国原创绘本为例论述了优质文化产品成长过程的不易,原创科普图书面对如今创作、出版、传播【点评】⑴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找到具体段落,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词语的上下句的艰难局面要有信心,需要政策市场的呵护,也需要作者和读者的关注。

之间,考生只需简练概括即可。

⑵筛选信息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考生需要结合指定段落,把握每一段的内容和观点,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进行概括即可。

(4)议论文句子的作用,其实就是分析论证方法和作用。

考生要找准论证方法,还要找准中心论点或者本
5.【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在第一段中“梳远”应写为“疏远”。

“疏远”意思是不亲近,关段的分论点,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

系上感情上有距离。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喇叭花万紫千红,开得热闹”一句中“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喇叭花的茂盛,烘托了少年内心的愉悦之情。

故选C。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

文中少年在遇到刘老师后,“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

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邀请他一起逛公园;之后“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最后“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级去,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

’”据此概括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文中的少年在被刘老师邀请逛公园之前,“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

老师的话令他反感。

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后来通过与刘老师的谈话,他感受到了对方给予自己的鼓励和表扬,从此萌生了自信心并有所成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他,同时也让他深受感染。

所以文章结尾空缺处恰当的应填“温良宽厚”。

故选C。

(5)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

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揭示文章主旨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⑥一语双关。

标题“花儿与少年”新颖别致,吸引读者;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花儿与少年的关系,一方面少年即是“花儿”,他们的绽放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还需要周围环境中的呵护和关爱,需要阳光;题目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告诉我们要呵护每一朵花,关爱他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同时题目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喇叭花与少年来组织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故答案为:⑴梳、疏
⑵C
⑶逛公园、周一来上课并交作文给老师评析
(4)C
(5)文章标题内涵丰富,花儿与少年有着紧密的联系。

观察花骨朵并作文是文中少年生命的转折点;少年如同花儿,成长中的叛逆如同花儿开放前的自我保护,成长中遇到刘老师正如花儿有了水分和阳光,成长中不放弃美好愿望最终才能如花儿般绽放。

作者也以此标题反映了每一个少年都有无限可能,关键是
师长们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耐心等待花开,此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重点突【点评】⑴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出,意味深长
⑵句子赏析的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

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⑶有效信息的提炼筛选,要根据问题的指向,结合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