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实施模式一、二、三的远程教育,使学生从小就了解并初步掌握计算机技术。
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尚有许多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因家境贫穷而失学,更不要说计算机了,因此,国家难以对全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进行明确的指导。
虽然我国每年也都召开计算机教学研讨会,组织到一些计算机教学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
但总的来看,各地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基本上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没有统一管理的统一标准,这就很难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就当前来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部门多
管理的部门多是我国当前计算机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像我市计算机硬件配置是教仪站负责,课件开发是电教馆负责,而计算机教学研究是教研部门负责,但出了问题又没有部门负责;又因国家没有把计算机教育纳入“普九”课程体系,所以,一直缺乏统一的教学管理,这既给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障碍,也给统一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2、计算机的配置较低
硬件装备水平较为落后是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发展状况的一大特点。
仅以我们南溪县为例,在没有实施西部远程教育之前,我县装备有计算机的中小学共有12所,占全县中小学总数的5.3%,100台机以上的学校仅有一所,我县共有单机482台,其中有的带硬盘,有的不带硬盘,8M内存以下的占93%。
可见,我县计算机总量明显不足,现有的计算机有很大一部分面临升级或淘汰,很难满足目前硬、软技术对硬件配置的需求,更无法满足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的要求。
例如,我县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在四年前分别建了一间微机室,当时配置还是比较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现在看来,他们的计算机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
3、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相对滞后
教学软件开发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
虽然现在我国中小学教学软件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但受到教师和广大家长好评的软件并不多。
究其原因,是由于软件开发者对中小学的教学并不熟悉,有闭门造车之嫌。
现在一些计算机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教学软件开发小组中聘请了一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担任顾问,
但由于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要开发出大家一致叫好的教学软件是相当难的。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公司开发提供教师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工具,教师掌握了这种工具,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和自己的需要灵活地编写教学软件。
但很多学校又舍不得花钱购买工具软件。
例如,我县现有的装备计算机的学校中,只有十来所学校购买了工具软件。
大多数学校花一定的经费购置了现成的教学软件,但这些软件也难以系列化,与课堂教学结合不十分紧密,而且不切合当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教育的效益。
4、教材混乱,内容陈旧
各省、市、县对微机教育教材的研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因而教材种类较多,正因为计算机教育没有纳入国家“普九”体系,所以各校使用的微机教材也比较混乱。
如我县有的学校用北京师大的教材,有的用省编的教材,有的学校自编教材,甚至个别学校根本没有教材,计算机教师居然说:“我就是大纲,我就是教材”。
这足见计算机教材混乱之一斑。
总体来说,我国当前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一是多而杂;二是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不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更不适应当前计算机教育发展现实的需要。
5、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能胜任计算机教学的电教教师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当前微机教学的深入开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我县227所中小学现有计算机专职教师20名,
兼职教师近300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太少。
其他的均是“半路出家”过来的,他们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却缺乏计算机知识。
总体看,这支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比较复杂,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甚至不胜任教学,因此,计算机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二、对策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状况,不能适应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因此,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呢?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务须要站在教育改革的高度来认识。
为切实加强领导和宏观管理,应由国家教育部下设的专门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指导全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各省、市、县教育局要加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由“一把手”亲自过问,有关的处室、部门要密切配合,遵照国家
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市、县的条件和特点,制定规划和措施,力争把现代教育技术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时,要充分发挥省、市、县电教部门和学校电教组(室)的作用,省、市、县、学校之间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把工作落到实处。
2、规范计算机硬件配置标准,并统一验收
为使当前全国范围的中小学能正常开展计算机教育,并进行统一管理,应由专门部门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定期提供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标准,以不断满足现代教育教学对计算机硬件提出的要求。
为加强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的监督,应由省、市、县的专门部门对学校新建计算机教室进行统一验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验收合格的学校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验收不合格的学校要进行批评和给予一定的处罚。
3、加强软件建设
软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有效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重要条件。
为便于教育资源共享,应统一软件的制作规范及制作平台标准。
同时,要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活动,并把这种研究活动变为有组织的、系统的软件开发,这既能解决教学软件不足的问题,又为建立国家的教育资源共享的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象我们省电教馆就做得比较好,把软件的开发作为一项大的课题,组织一些学校来共同研究,对研究出的课件有专门的评估办法和标准,最后形成成果向全省推广。
4、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考核与教育评估
对计算机硬件已达到配置标准的中小学校,应由教育部、省、市、县教委发放统一教材,进行统一课程设置,考核与教育评估,以确保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有目标、有秩序、有步骤的发展。
5、加强教师、行政干部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
建立一支高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干部队伍是保障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要根据各地的计算机教师、学科教师、行政干部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计划、不同层次的培训,避免搞形式主义,切实提高我国教师、行政干部队伍的整体教育素质。
6、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校
计算机教育示范校应在计算机知识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方面均做得较好,并具有示范性、先进性和实验性,通过示范校的龙头作用,辐射作用来带动我国广大的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
总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和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之中,这对于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快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世纪人才,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挠跋臁=¬这对于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飞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世纪人才,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