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中的枯燥乏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中的枯燥乏味
摘要: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多做一些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或多积累一些笑话使学生们对你的课产生兴趣。

作为学生,应该培养兴趣,把数学看作是一座城堡,每解一道难题就前进了一步,久而久之就会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践活动民主教学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那么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使数学课变得轻松灵动起来呢?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灵活,更贴近于生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那么如何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使数学课变得轻松灵动起来呢?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比如在我们在吃水果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举这样的例子:盘中有六个苹果,小明吃了两个,妈妈又拿来三个,请问现在盘中有几个苹果?还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往往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讲清课本内容上,而缺乏根据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应该遵循新课程要求,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地社会环境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对教材提供的基本素材适当的进行加工处理。

选择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教学方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是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现象的,是他们乐意做的,从中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尽量引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例子,以故事开头,这样不仅学生乐于接受,也更易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给孩子们讲了西游记的故事,从孩子们爱看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入手,让孩子们告诉我们,徒弟三人的性格特征,并知道
猪八戒贪吃,以致把孙悟空摘来的桃子独自享用,让学生们想一想猪八戒的这种行为好吗?这里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让孩子们知道自私自利的这种行为不好。

再次引导学生们思考,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要平均分配,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板块时,我制作了一些有关面积的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面积的特点,从而区分面积和周长。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好玩,而且学生在生活情镜中的学习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动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操作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
教学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

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

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下,应该多和孩子们交流、谈心,让孩子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

这样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

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
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

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