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十五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十五课笔记
《诫子书》是七年级上册(初一第一学期)部编人教版语文第十五课的内容。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笔记: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封家书,主要讲述了他对儿子诸葛瞻的教诲。
这篇文章旨在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修身养性,以达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诫:告诫,劝勉。
2、夫:fū,用于句首,引起下文。
3、静:此处指屏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安静专一的状态。
4、专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5、广才:增长才干和学问。
6、成:达成,实现。
7、淫慢:过度享乐和懒惰。
8、励精:振作精神,尽心尽力。
9、治性:修养性情,使性格平和。
10、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11、怠:懈怠,懒惰。
12、励:勉励,激励。
13、险躁:急躁而不沉稳。
14、悲守:死守不放,缺乏创新和进步。
15、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表示对过去的无法挽回的遗憾心情。
三、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的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过度的享乐和懒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又有什么用呢?四、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分析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内容主要是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崇高道德准则的崇高期望。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发人深省。
文章中诸葛亮所阐述的关于国家兴衰成败和个人修身养性的深刻道理,对于今天的青少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重点语句分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双重否定句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淡泊”和“宁静”对于
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重要性。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条件关系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过度的享乐和懒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这种条件
关系的复句表明了只有克服淫慢和险躁才能实现精神的振奋和性情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