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散文二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散文二篇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臼齿(jiù) 遏制(è) 暂时(zhàn) 炫耀(xuàn)
B.点缀(zhuì)洗涤(dí) 飓风(jù) 卑微(bēi)
C.濒临(pín) 肆意(sì) 支配(pèi) 震颤(chàn)
D.俯瞰(kān) 蔓延(màn) 赐予(cì)凋谢(diāo)
【答案】B
【解析】A项,暂时(zhàn)——暂时(zàn); C项,濒临(pín)——濒临(bīn ); D项,俯瞰(kān)——俯瞰(kàn)。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乱局中见定力,演变中有演进。

这一年,人们在求索未来,世界面临__________还是分裂、开放还是__________、合作还是__________的重要抉择。

人们在变局中看见,疫情中有情义,治理中有真理,__________中有转机。

A.团结封闭抗拒危险
B.封闭团结对抗危机
C.团结封闭对抗危机
D.封闭团结抗拒危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运用能力。

分析前两个空,明显“团结”对应“分裂”、“开放”对应“封闭”,排除B、D两项。

“抗拒”意思是抵抗和拒绝。

“对抗”意思是对立起来相持不下。

与“合作”对应的应是“对抗”。

排除A项。

“危险”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危机”意思是严重困难的关头。

结合最后一句的语境,应是“危机中有转机”。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面对下属接二连三出现的失误,他应付起来已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D.他终日陷在无穷无尽的悲哀之中,使我对他不胜怜悯。

【答案】B
【解析】B项,“不可遏制”的意思是“不能制止,不能控制”,不能用来修饰“教训”。

故选B。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

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

大概
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使用能力。

一句话说完了,应该用句末点号。

如,句号、感叹号、问号等。

句号一般用于陈述句末尾;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等。

B项中“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已经是完整意思的表达,故应用句号。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久的生命》的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B.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C.《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D.《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

【答案】A
【解析】A项,“美国”应为“英国”。

故选A。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奇迹,创造生命的童话。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分色彩。

眼泪,;仁慈,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同情,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关怀,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2)为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1)搭配不当,应改为“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

(2)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
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

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7.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具有演讲辞的一般特点,开篇点题,提出全文的中心,统报全文,这种方法,使中心显得十分突出。

B.中间三段条分缕析,在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说明要点,段尾再加以重申,使各段的意思集中而不偏离中心,最后一段,收束全篇。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思路清晰,从而使中心更加突出。

C.文章主体部分是具体分述理由,三个方面笔墨均匀,作者在每一部分借助“首先”“其次”“最后”表明次序,简洁流畅,又条理分明。

D.本文感情充沛,不可遏制,这与作者善于选用感情色彩较强的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不可遏制的同情”“单纯而强烈”“深沉痛苦”“狂喜”等。

8.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9.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试比较下面两种不同版本的译文,说说它们在句式特点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种译文?为什么?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三种单纯然而及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
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答案】
7.C
8.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三种感情对自己一生的支配。

9.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10.示例:句式上:(1)为单句,(2)为复句;语序上:(1)将三种激情放在首位,强调的是哪三种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2)语序相反,强调的是感情强烈的程度。

因此我更喜欢(1)句。

(1)句为单句,显得简洁,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句将三种激情放在首位,起强调作用,感情更强烈,中心更突出。

【解析】
7.文章只有第2自然段使用了“首先”“其次”“最后”,因此该选项错误。

8.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

本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种激情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

解答本题要抓住文本中的“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三个段落的中心句文段作答即可。

10.比较两种表达在句式上、语序上的不同,再分析效果的不同。

围绕这几个角度谈出理由即可。

(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林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

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

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

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

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
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随。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

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

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

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革。

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

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祜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

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

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

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⑪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

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

青苔的生存环境,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而来,以坚忍自持的。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

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

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

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

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11.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

12.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13.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说明。

1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1)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

(2)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

(3)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

12.示例一:运用了拟人。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赋子青苔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责苔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择”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

13.示例:如第②段引用清朝袁枚的《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借用诗人笔下的青苔,表达自己对青苔的喜欢和对青苔不畏恶劣环境、旺盛的生命力、坚强的活力的赞美。

(选用其他诗句,言之有理即可)
1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作者借青苔的普道、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

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解析】
11.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

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可注意结合文章主旨去挖掘出字面以下的深刻内涵。

本文描写青苔,赞美其顽强的生命力,从字面来理解,这里的“绿意”指的就是青苔本身表现出的一派生机、绿意盎然。

再结合文章⑪段中的“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

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⑫段“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等句子,以及文章的最后三段,可以看出作者要赞美的是青苔的坚强、淡泊名利,志向远大的精神。

所以这里的“绿意”指的就是青苔的精神,表达作者对青苔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对具有青苔精神的人的赞美。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这个句子既有修辞手法,又有对青苔生长的动作描写,所以可从二者中任意选择一种来分析。

比如这个句子运用“趴”“粘”“爬”“附”“布满”“撑”等动词来表现青苔的生长,可以看出它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达到了最后的成功。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青苔的坚强。

“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运用排比的修辞,“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苔的形状、生长环境,赞美青苔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的精神。

感染力强。

13.本题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

如第⑨段,“应怜屐齿印苍苔”,写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引用欧阳修的词作《清平乐》中诗句,写“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表达对青苔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顽强生长的赞美。

增添感染力,有利
于作者表情达意,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者情感的理解。

散文写作常用的写作手法是象征或托物言志,它们都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本文就是如此,作者赞美青苔,赞美它们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赞美它们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作者借物喻人,赞美它们生存环境的恶劣,但却能在自己被人遗忘、忽略时表现出独有的“绿意”生机,作者实则要赞美的是像青苔一样的人,赞美这种人的坚强、淡泊、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2·江苏南京鼓楼区期末)(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木字旁的人生
朱成玉
园丁是令我艳羡的。

与其说他在照看那些花草,不如说那些花草照看着他。

互相给予,是人与草木间和谐相处的最好方式,草木因人而葳蕤,人因草木而丰盈。

喜爱草木,看见整齐的草坪,就想躺下来与它们亲近。

暮色中,陪一株桂树看河水,或者是,陪着河水看桂树。

浓浓的桂花香提醒我,它才是主角。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正在被一棵树偷窥,但一点都不妨碍我继续敞开。

我把一棵树当成心里的一座房子,这房子永远不会倒掉,因为它的根系过于庞大。

我从故乡的草丛里走过,上车的时候,身上沾着一个苍耳,我并没有扔下它,带着它吧,也算是我从故土带回来的一份念想。

苍耳,喜欢黏着我们,不管不顾地爱着我们。

而我曾经一次次地将它丢弃,它黏人的样子,让人不爽,心生烦乱。

可是此刻,它像我学步的孩子,牵我的手,不肯放松;它又像我衰老的母亲,只认得我,跟在我身后,亦步亦趋。

秋天的草木里,我还会想起藤,它是一条绳索,用嫩绿的叶子伪装,用深绿的叶子装饰。

越是深秋,它绿得越是恣意盎然。

在一片萧瑟之境,它鼓舞着人心,借着一面墙,以及一切可攀爬之物,将触手无限伸张出去,所以我们总能看见,它们张牙舞爪地铺满一面墙,那是它在号召晚秋里的植物们,一起把秋天再往回拉一拉。

在这么美的秋光里,草终于不再倔强,温顺地选择了枯萎。

它们将会得到我的祝福。

我祝福每一棵草都能满足地对生活点点头。

心有草木,每一步都是曼妙的旅行。

每一步,也都在慢慢走出一段木字旁的人生。

于是,我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如此,才能躲过俗世里欲念的追杀——你可以吃掉自己的火,掐灭那该死的欲念。

一个人,不能因为没有登顶高峰,就把双脚定义为失败的双脚;不能因为没有长生不老,就把身体定义为失败的躯壳;不能因为没有握到那柄至高无上的权杖,就把一生定义为失败的人生。

钱穆先生痴迷于侍弄花草。

其夫人胡美琦回忆说,那时候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竟然养
了大大小小近百盆花草,摆满了窗台柜子书桌茶几阳台,他用栽花赏花代替了一部分书房运动。

他喜欢围棋,但从不与人对弈,他觉得那样费时伤神,所以,他总是自己摆棋谱,这亦是一种淡然的木字旁的人生。

拥有了它,就上升了一个境界,心中无欲,草木葳蕤。

选择了去花草间清修的人,必然带着一颗芬芳的心。

你从不会看到蜜蜂们会为了花蜜而争吵怨怼,也不会看到蝴蝶们会因为花香而彼此争执,选择了草木,便是选择了无争之境。

选择了草木,便有了木字旁的人生。

且珍惜好你的木字旁,储存好你的香气。

(选自《散文》2021年第12期,有删改)
15. “我”亲近草木,除了“看见整齐的草坪,就想躺下来”之外,还有哪些表现?
16.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草木因人而葳蕤,人因草木而丰盈。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可是此刻,它像我学步的孩子,牵我的手,不肯放松;它又像我衰老的母亲,只认得我,跟在我身后,亦步亦趋。

(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7. 从全文来看,标题“木字旁的人生”有哪些内涵?
【答案】
15. (1)陪桂树看河水,或陪河水看桂树;(2)把树当成心里的一座房子;(3)离乡时带着身上沾着的苍耳,不愿扔下;(4)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

16. (1)草木在人的照料下生长茂盛,富有生机;人在草木品格的影响下精神更加富足。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故乡的苍耳既像“我”年幼的孩子,又像“我”衰老的母亲,都对“我”依恋、牵挂,生动地写出苍耳容易黏在人身上的特点,巧妙地表达“我”对苍耳等草木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不舍。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亦可)
17. “木字旁的人生”指像草木一样生活,拥有草木一样的生活态度:努力进取,向上不屈;坦然面对命运,顺其自然;淡然无欲,不争;知足;自由生长。

【解析】
15.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和概括。

(1)结合第三段“暮色中,陪一株桂树看河水,或者是,陪着河水看桂树”可概括表现一:陪桂树看河水,或陪河水看桂树。

(2)结合第三段“我把一棵树当成心里的一座房子,这房子永远不会倒掉,因为它的根系过于庞大”可概括表现二:把树当成心里的一座房子。

(3)结合第四段“我从故乡的草丛里走过,上车的时候,身上沾着一个苍耳,我并没有扔下它,带着它吧,也算是我从故土带回来的一份念想”可概括表现三:离乡时带着身上沾着的苍耳,不愿扔下。

(4)结合第九段“于是,我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如此,才能躲过俗世里欲念的追杀——你可以吃掉自己的火,掐灭那该死的欲念”可概括表现四: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赏析。

(1)答题思路:理解关键词,结合主题和感情理解句子。

葳蕤: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草木因人而葳蕤”的意思是草木因为人的照料而茂盛生长,富有生机和活力。

丰盈:丰富充足。

结合第九段“于是,我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如此,才能躲过俗世里欲念的追杀——你可以吃掉自己的火,掐灭那该死的欲念”可知,人在草木身上有所感触,思想和心灵更加纯净、富足。

故“人因草木而丰盈”指人在草木品格的影响下精神更加富足。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木在人的照料下生长茂盛,富有生机;指人在草木品格的影响下精神更加富足。

(2)答题思路:手法,内容,作用,感情。

手法。

结合“牵我的手,不肯放松”“只认得我,跟在我身后,亦步亦趋”等句子可知,这里赋予了苍耳人的情感和行为,是把苍耳拟人化,运用了拟人修辞。

内容作用。

“它像我学步的孩子,牵我的手,不肯放松”“它又像我衰老的母亲,只认得我,跟在我身后,亦步亦趋”这两句话,分别把苍耳比拟成“我学步的孩子”“我衰老的母亲”,写出它对我的依赖、依恋、牵挂,结合第五段“苍耳,喜欢黏着我们”可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苍耳容易黏在人身上的特点。

感情。

而“我学步的孩子”“我衰老的母亲”都是“我”爱着的人,这里巧妙地表达“我”对苍耳等草木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不舍。

整体上运用短句,句式灵活,富有灵动性
17.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主题。

结合倒数第二段“选择了草木,便有了木字旁的人生”和第九段“于是,我贴紧大地,假装自己是一株草木,如此,才能躲过俗世里欲念的追杀——你可以吃掉自己的火,掐灭那该死的欲念”可知,这里的选择草木是指在花草间清修,像草木一样生活,拥有草木一样的生活态度。

所以抓住文章中表现草木生活态度的句子来分析。

(1)结合第六段“在一片萧瑟之境,它鼓舞着人心,借着一面墙,以及一切可攀爬之物,将触手无限伸张出去,所以我们总能看见,它们张牙舞爪地铺满一面墙,那是它在号召晚秋里的植物们,一起把秋天再往回拉一拉”可知,藤号召秋天的植物把秋天往回拉一拉,是在努力的争取生机,是一种不放弃、不屈服、努力奋发的生活态度,故含义一:努力进取,向上不屈。

(2)结合第七段“在这么美的秋光里,草终于不再倔强,温顺地选择了枯萎”可知,当无法挽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