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欢迎阅读!
立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一些地方仍在下雪。
对于北回归线(黄赤交角)以北地区来说,距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上。
低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
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湿润、冬夏温差较小,季
节转换时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明显。
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
中纬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少、干燥、冬夏温差悬殊,季节转换时气候要素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不同的纬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
立春的节日风俗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
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
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
《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
”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
或繁复的祭祀礼仪。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节气历史悠久,由来比较久远,其实这个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农耕社会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
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从古至今,立春节气的风俗变化很多,但是大家并不会忘记它们的由来,也不会忘记立春节气的每一个意义。
立春是古人的春节
立春其实是古人的春节。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
秦汉以前,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
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从农历一月一日到下一个农历一月一日为一“年”。
古时“岁”和“年”是有严格区别的。
秦汉以前,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除旧布新等活动都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的。
但当时各地历法、岁首日期不同,风俗习
惯、岁首节庆的民俗也不同。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进行历法改革,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又称“年节”、“元旦”。
至此以后,之前立春时的诸多习俗逐渐出现在农历正月初一、文献上也开始有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法,规定从1914年起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各地风俗习惯互相融合,我们今天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时已经普及。
节日起源、发展和普及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国传统节日,由远古时期发展而来,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原始信仰、宗教祭祀、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立春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
因此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那么立春之日古人有哪些习俗呢?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礼祀月令》中记载,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汉代仍承此俗并延续至后世。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迎春于立春前一日进行。
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等迎接
回来,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句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农业生产、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
迎春之前必须进行事前预演,俗称演春。
迎春时设春官两名,春官顶冠饰带如同公鸡,走在迎春队伍前面沿街高喊:“春来了”,“春来了”,俗称“报春”。
这天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接着是鼓乐仪仗队伍,官员们身穿朝服紧随其后,最后是农民队伍,人人手执农具。
迎春队伍一路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来到东郊事前制作好的泥塑“芒神”和“春牛”前,行礼、作揖、祭拜,仪式隆重而庄严。
礼毕,将二者接回城中。
2、打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就是把立春前一天从城东郊接回来的“春牛”于立春当天用彩鞭抽打,意为鞭策老牛下地耕田之意。
立春时分,官员三次鞭打“春牛”后由农民将之打碎,这样春牛在制作时塞满肚子的五谷就洒落在地,人们争相哄抢,把捡到的谷粒放进自家粮仓,寓意仓满粮足。
清人《燕京岁时记》:“。
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
因此立春又叫“打春”。
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
一个“打”字,透着欢快和喜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牛是主要的耕作工具,农事其实就是牛事。
没有牛的耕作,哪来的五谷丰登?整个冬天,牛都卧在家中,吃得膘肥体壮,身
子骨也懒了。
春天到了,是需要敲打一下,给它提个醒:伙计,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
至此,春天的繁忙拉开帷幕。
3、游春(游行、探春)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
游春队伍首先到达事前选定好的春场(场地),绕场两圈,然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
场地设有报春台,打扮成公鸡模样的报春官手执彩旗,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
每报一声,队伍同声呼应一声,报者均有赏。
仪式结束,游春活动开始。
锣鼓队走在前面,中间是由四人或八人抬着的巨大“春牛”,之后的人们装扮成不同的代表春天形象的模样,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
队伍在周围村庄、大街小巷穿行,边走边舞,热闹非凡。
这次游春是开始踏青的信号,直至端午节期间都是游春的好时机(立春当日游春叫探春)。
4、咬春
立春当日,吃春盘、春饼、春卷和生菜等谓之“咬春”。
春盘就是把生菜、瓜果、饼糖放在盘子中(或拼成盘)用来自食或馈送亲友,取迎春之意。
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食生菜意为迎新。
春卷也叫春蚕。
《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
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
另外也有吃萝卜的。
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立春萝卜又称“子孙萝卜”。
立春吃萝卜可能是因为
价格低廉,穷富都吃得起的缘故;或者是萝卜具有通气、解春困等功效。
5、“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6、朝贺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立春之日,文武百官要入朝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四、春季养生
立春后气温开始回升,但天气仍以大风降温为主。
春季最大的天气特点是乍暖还寒,冷暖交替:一是昼夜温差较大,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暖风熏得游人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
立春节气的特点
1、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总是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岁旦等,都和新年初始相关。
2、一般来说,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农历初一)就是春节。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启。
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我国习惯上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这样立春也就成为了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节气。
3、在我国古代,立春曾被称为春节,而正月初一叫做元旦。
立春和正月初一元旦在民国以前都是重大的节日。
“岁”和“年”在今天的意思差不多,而在我国古代却有着严格的区别。
古人把立春作为“岁始”,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
从周代到清朝末年,都以立春为一岁的大典,民间有“立春大过年”的说法。
立春这天,天子举行隆重仪式,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百姓,后来成为全民迎春活动,在民间习俗中有迎春、咬春、打春等活动,以祈求丰收。
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4、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标志着冬春季节的更替。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代表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将要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我国古代,以“四立”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即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立秋、立冬作为秋季、冬季的开始。
5、由于春节总是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一般和立春前后差不出半个月。
春节一到,新的一年开始了,春天也就到了,故此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习惯。
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完全对,因为立春时,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气候仍然十分寒冷,这些地方的人们远远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6、以“四立”来划分四季,主要依据的是历法,反映的只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气候情况。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
候相差悬殊,以“立春”标志着进入春天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对于很多地区来说只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