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审计》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审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审计》研究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是会计专业、会电专业、会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术。本课程是了解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的途径,并提供给学生一种审计特有的思维方式,用来指导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研究。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会实施业务循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
建议先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财务审计、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教学为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符合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特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遵循以下原则:
1. 以“理实合一,突出实践”为原则,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
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课程的职业性;
3. 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模式,突出课程的开放性;
4.课程主体、过程、场所逐步由“教、学、做”相分离向一体化转变;
5 .课程结构由传统学科体系向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结构转变。
三、课程目标
(一)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立体性、开放性要求”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通过以任务模块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及公司内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审计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能解决审计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撰写审计报告等实际问题、参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维护工作,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公司内部审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为毕业生将来做好审计工作和加强公司经济监督奠定必要的专业素质,在未来的经济监督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审计概况、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构成。
(2)理解审计对象与目标、职能与任务。
(3)认知审计一般准则,尤其是审计职业道德——独立性原则。
(4)认知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理解其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认知独立审计实务的主要构成内容,掌握不同公司形式下的业务循环审计的核心内容。
(6)认知公司具体的业务流程,设计、执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
(7)针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设计相应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8)综合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审计的基础理论初步分析审计工作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2)能运用独立审计准则对于实务工作中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3)能编制审计计划,运用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理念。
(4)具备组织审计工作、沟通能力。
(5)能根据审计具体审计目标判断应采取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搜集、评价审计证据,汇编审计工作底稿,初步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
(6)能针对不同公司业务流程识别各业务循环设计、实施、维护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并结合内审机构岗位需求设计、实施和维护相关的内部控制制
度。
3、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具有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识;
(3)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公司审计实务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能力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需要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应用能力的培养,打破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能力应用”为主线,创设应用环境,结合专业能力证书的考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会计职业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职责和职业能力分析,以会计学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证书中的“会计师”“审计师”中相关考试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为了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即时上岗的应职应岗能力(含技能) ,又具备适应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所具备的素质与潜能,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知应会的教学体系,以够用和实用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强调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知应会的能力,把整门课程分成相应模块,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提身提升到最高层面。
五、内容标准
根据会计与审计职业能力需要,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参考学时: 60 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