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药》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药》教案
高二语文《药》教案
高二语文《药》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

3.在把握小说主题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的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重点、难点
本文的双线结构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对主题的概括应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
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

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
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
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
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

他在发掘古典传统和现代心灵的
惊人深度上,几乎前无古人,后少来者。

-----选自《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与陈、胡迥然不同。

鲁迅是深沉锐敏的文学家
和思想家。

他的思想充满了爱憎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活生
生的现实气息,他的情感充满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

他的
作品比起陈、胡来,显然具有远为强大长久的
生命力。

陈、胡的思想和作品(包括思想的、政治的、文艺的和学术的),在今天已基本过时而不需重读了,但鲁迅却至今仍可以激动着人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鲁迅的孤独、悲凉的人生境界也是超越和伟大的。

-----选自《李泽厚论鲁迅》
二、了解时代背景
提问:文章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呢?
明确: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古囗亭口等可以
看出,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点油灯、用洋钱、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气息。

写刑场上围观杀人的场面,那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
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写茶
馆里那些为革命者挨打叫好,认为革命者鲜血被吃是好
事的茶客:由这些人组成了社会背景。

补充: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磷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
说《药》。

三、梳理情节,把握结构
了解结构特点是理解人物和概括主题的基础。

《药》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根据该篇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分清场面,理清故事情节。

因为情节是由不同的场面组成的。

随着场面的转换,情节才能随之展开。

提问:文章写了几个场面?
明确:茶馆刑场茶馆茶馆坟场
2.理出情节线索,了解小说整体结构。

线索,对小说的结构有重大作用。

小说的一系列发展着的事件,情
节中的一个一个场面,均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

《药》则是
采用双线结构的组织材料,从愚昧落后的群众和革
命者两个侧面来表现主题的。

明暗线结构正是本文的结
构特点。

提问:本文写了两家人的悲剧,线索是什么呢?
明确:《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
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对《药》的线索也有不同意见。

有人说暗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药》的主线,夏瑜的主人公的地位是摆好了的,确定了的。

也有人说,《药》描写了两个主人公,又有人说《药》是一篇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明暗两条线也就没有主次之分了。

文章的结构:
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明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药刑场(明暗线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暗线
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双线连接、交织的人物:康大叔
双线连接、交织的事物:人血馒头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明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药刑场(明暗线连接)茶馆(交织)茶馆(交织)坟场(融合)
暗线
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鉴赏描写手法。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一)华老栓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
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感到幸福(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的愚昧、落后。

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小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
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

小说开头,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

华大
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过来后
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中间的掏抖抖
的按了两下,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他们的洋
钱来之多么不易。

他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去取药时,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

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
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
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
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

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
统治造成的。

(二)华大妈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她对小栓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使人感到一种母爱的关怀,让人感动,与当时人与人之
间的冷漠关系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喘息的机会。


她只在乎她的儿子,对夏瑜的死漠不关心,反应了她的
狭隘与自私。

上坟那段心理描写写得非常之好,她看到
夏瑜坟上有花环,而她儿子和别人的坟头只有不怕冷的
几点青白小花,便觉得心理忽然有了一种不足和空虚,
这一句写出她心理的不平衡,反应出她那种狭隘的小市
民心理,当夏四奶奶想通过乌鸦来显灵时,她这种不足
和空虚达到了顶点,但乌鸦始终没有显灵,她的心理才
算得到一点新的平衡。

作者用几笔就把人物的心理给写
活了。

(三)花白胡子
花白胡子是最关心别人的事情的,也是最喜欢挑起
话题的,课文里面写他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
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他非常有兴致去谈论别人,希望从中得到不少的满足。

当他听到夏瑜被打时,说: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他竟然把夏瑜称为这种
东西,后来还恍然大悟似的说夏瑜发了疯,我们觉得夏
瑜就像一个医生,他要去拯救病人,但病人却笑医生是
个疯子。

这一句恍然大悟,真是绝妙的讽刺。

(四)二十多岁
第一次,康大叔说到夏瑜劝牢头造反,第一个反应
的就是他: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
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当众人听明白夏瑜骂阿义可
怜时,他又跟着花白胡子省悟: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
人也恍然大悟地说。

夏瑜宣传革命,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这是社会麻木
的悲哀。

而同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应该脱去了少年的幼稚,也没有染上老年的顽固,对世界自然有一份较为清
醒的认识,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可是
他也不能理解,快速反映过来,不为别的,只是很气愤。

反映越快,就越显示他愚昧。

在茶馆这场群聊中,他最
后附和,也恍然大悟,说夏瑜是发了疯了,这种终结更
是青年的悲哀了。

鲁迅先生写《药》时,是相信青年胜于老年的。

鲁迅先生在这里竟写出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的气愤、恍然大悟来,我们不难体会,鲁迅先生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
何等的气愤。

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单是中年、老年,而
且还有青年,这也是悲剧的最可悲处的表现之一。

(五)夏瑜
1、小栓死得呆
小说没有过多刻画小栓。

我们只知道他得了痨病,
病得厉害。

吃了人血馒头也没治好,葬在西关外坟地右
边穷人的丛冢里。

痨病:指中医指结核病,当时虽不算小病,也不是突发病,不可能一下子倒头。

可是,好像他
的病不关他自己的事,听由父母包办。

华大妈叫他不要
到灶下来,他就不来;叫他进来,他就进来。

叫他吃人
血馒头,他就吃,连问也不问一下,虽然也看了一会。

叫他睡一会,他就依着睡下,尽管睡着咳。

好听话的青年。

阿弥陀佛,不过没有一点活力,也没有丝毫主见,
呆子一个。

2、夏瑜死得莽
比之小栓,夏瑜走到另一个极端。

他活力四射,勇
往直前,不知道什么叫屈服。

为革命而关进了牢狱,仍
一个劲劝牢头造反。

性格刚仞,不喜欢屈服.可是--他头
脑不冷静,也太单纯。

被自家叔伯夏三爷出卖了,还蒙
在鼓里。

儒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人都没有争取到,摆不平,又怎么能轻易得到其他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呢?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却把他当成真心把子,和他攀谈,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被没榨到一
点油水的阿义给了两个嘴巴,还要说可怜可怜。

我们钦
佩他对革命铁血忠诚,英勇无畏。

但总感觉,他缺少清
醒的认识与起码的策略,更没有对革命群众做什么工作。

他所从事的是夏瑜式革命,只能是一个悲剧结局,揭示
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脱离群众的弱点。

夏瑜忠心耿耿为群众,而群众是怎样对待他的?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语句,特别要注意其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

茶馆里的人说他疯了是因为他们愚昧麻木而不能理解革命者的心胸。

他被杀,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他在狱中劝牢头造反,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他被牢头打,驼背五少爷忽然高兴起来;在茶客谈论夏瑜时,华老栓、华大妈一声不吭,他们想到的只有小栓,根本没想到夏瑜,他们对夏瑜的死是很冷漠的;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对他的死感到羞愧。

我们可以看出周围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夏瑜的对立面,可见当时的群众是多么的麻木愚昧。

对夏瑜,作者也是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

夏瑜死了,华小栓也死了,华、夏两家两个青年都死了,这是华、夏两家的悲哀。

不排除鲁迅先生想作这样的拼合:这是华夏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

(六)康大叔
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
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

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

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满脸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

小说写康
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
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
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七)丁字街青年喊得昧
这个社会真的病得不轻,不只这一个青年如此;华
老栓去丁字街头给儿子买人血馒头时,不是被清一色的
青年人笑话吗?
哼,老头子。

倒高兴
几个从他面前过去了的人看到华老栓时这么说。


个还回头看他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
种攫取的光。

冷清的秋天,大黑早里,到街上来赶闹热
的看客,忽然发现杂了一个老头子。

便觉得稀奇古怪,
似乎这老头子穷开心,也来凑闹热,似乎这纯粹是我们
年青人的专利。

这样的青年是如此之多,一眨眼,已经拥过一大簇人。

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

三三两两本不孤零,合作一堆更见量大。

一眨眼可见时
间之短暂,拥过潮一般更见阵势之汹涌。

青年的青春热情,如此
而已,看看杀人寻热闹。

这些无聊的麻木的看客,曾经强烈地震撼过鲁迅先
生的敏感的心灵,先生也不止一次在作品中提到,如凡
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
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呐喊》自序)他们集体愚昧,以至于偶尔有些清醒些的革命先驱者(如夏瑜)的呼唤,仍然不能为他们所理解,所接受。

这个时代,
这个社会,真的病得不轻!
(7)小说是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评析人物,都要注意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来把握人
物的特点。

这篇小说人物比较多,作者对这些人物花的
笔墨不尽相同,比如对夏四奶奶花的笔墨就相对少些。

现在,我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夏四奶奶这个人
物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下面做一个练习:设想一下,如果当夏四奶奶在茶客谈论夏瑜时来到茶馆,
她的心理、神态、动作会怎样?茶客们的反应如何?
参考一:夏四奶奶来到茶馆门口,听到里面正谈论
她儿子,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她的脸色开始变白,脚一软跌坐在地上。

她既觉得害怕
又觉得羞愧。

茶馆里的人发现了她,对她说:夏四奶奶,你儿子的血给了别人治病,也算是给你们夏家积了点阴德,这样可以减少了他的罪孽。

夏四奶奶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默默地流着泪。

参考二:夏四奶奶坐在茶馆的一个角落里,茶客们
只顾高谈阔论而没有留意到她。

此时她的心情是矛盾的,儿子的大逆不道,使她感到羞愧,但别人这样诋毁她儿子,又使她感到愤怒,这两种感情不断地膨胀着,揉捏
在一起,像要把她摧毁似的,她的脸变得像纸一样白,
终于,她大叫了一声,跌跌撞撞地冲出了茶馆。

刹时,
整个茶馆一片寂静,只有小栓那阵阵的咳嗽声。

(8)是什么使大家变得这么的麻木冷漠?
1、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理解,特别是《藤野先生》里面描写中国人看杀头那一段,它与这篇小说所描写的麻木冷漠是一致的。

2、该从社会中找原因。

当时豺狼当道,动不动就要镇压,所以只要与己无关,就远远走开或只是看热闹。

3、这种麻木冷漠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被封建
思想侵蚀、扭曲、愚弄的结果,鲁迅先生把它显示出来,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去寻求疗救的方法。

(9)小说的标题:药。

人血馒头是不是药?不是。

它救不了人。

夏瑜式的
奋斗和牺牲是不是药?不是。

它救不了社会的病苦。


此要疗救中国华夏,就必须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这才
是取得胜利的良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