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页,共19页。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 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
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
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 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 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 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
第十妙处。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 神韵。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 ,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 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第十四页,共19页。
下片小结
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 并描绘出多愁善感、孤寂无聊、 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第十八页,共19页。
作业
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表达(如散文、 现代诗歌等),把你对《醉花阴》这首词 的理解描绘出来。
第十九页,共19页。
第六页,共19页。
词意理解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 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 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 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 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 花更加消瘦。
第七页,共19页。
上片赏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 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 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 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 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 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第八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19页。
总结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的片段,
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闺愁, 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 心情。清新典雅,含蓄幽美。
第十六页,共19页。
课后问题探讨
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最后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①本词结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 黄花瘦”里,“人似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 是词眼。这首词没有明写相思,而以深婉含蓄笔 墨出之。词开头就点出离“愁”。由于爱人不在 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 自一人,更添惆怅,更觉销魂。最后用“人似黄 花瘦”结束全篇。“瘦”字和“愁”字相呼应。 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人似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感, 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第十七页,共19页。
②这句“人似黄花瘦”之所以给人深刻的印 象,除了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 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带有动宕语气的“莫道 不消魂”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 之后才拿出“人似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 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 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 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 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 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点精 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上片小结
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 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 “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第十页,共19页。
下片赏析
5.内心是如此的凄凉,怎么还去饮酒赏菊 呢?
自己虽然整日沉浸在怀人的忧思之中, 但逢此佳节,也得按照习俗的规矩,聊以 应景。同时,正值园中菊花开放,一片大 好秋光,使他稍解愁怀。
第十一页,共19页。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 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
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 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第九页,共19页。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 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 之悲。加深了凉意。
醉花阴
第一页,共19页。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
女作家中可谓“空前 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
——李清照
第二页,共1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 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 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词》。
第四页,共19页。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 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第五页,共19页。
诵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
6.她的忧愁情怀有所缓解吗? 灰蒙蒙的重九节,在低沉的心情中度
过。黄昏时分,把酒东篱,爱人未归,郁 郁寡欢。暮色苍茫,捻花入室,但觉幽香 满袖,久久不散,这更触动了她的离愁别 恨。
第十二页,共19页。
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 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 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生活以 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
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
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 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 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 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
第十妙处。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 神韵。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 ,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 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第十四页,共19页。
下片小结
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 并描绘出多愁善感、孤寂无聊、 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第十八页,共19页。
作业
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表达(如散文、 现代诗歌等),把你对《醉花阴》这首词 的理解描绘出来。
第十九页,共19页。
第六页,共19页。
词意理解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 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 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 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 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 花更加消瘦。
第七页,共19页。
上片赏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 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 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 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 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 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第八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19页。
总结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的片段,
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闺愁, 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 心情。清新典雅,含蓄幽美。
第十六页,共19页。
课后问题探讨
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最后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①本词结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 黄花瘦”里,“人似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 是词眼。这首词没有明写相思,而以深婉含蓄笔 墨出之。词开头就点出离“愁”。由于爱人不在 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 自一人,更添惆怅,更觉销魂。最后用“人似黄 花瘦”结束全篇。“瘦”字和“愁”字相呼应。 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人似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感, 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第十七页,共19页。
②这句“人似黄花瘦”之所以给人深刻的印 象,除了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 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带有动宕语气的“莫道 不消魂”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 之后才拿出“人似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 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 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 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 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 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点精 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
上片小结
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 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 “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第十页,共19页。
下片赏析
5.内心是如此的凄凉,怎么还去饮酒赏菊 呢?
自己虽然整日沉浸在怀人的忧思之中, 但逢此佳节,也得按照习俗的规矩,聊以 应景。同时,正值园中菊花开放,一片大 好秋光,使他稍解愁怀。
第十一页,共19页。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 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
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 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第九页,共19页。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 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 之悲。加深了凉意。
醉花阴
第一页,共19页。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
女作家中可谓“空前 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
——李清照
第二页,共1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 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 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词》。
第四页,共19页。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 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第五页,共19页。
诵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
6.她的忧愁情怀有所缓解吗? 灰蒙蒙的重九节,在低沉的心情中度
过。黄昏时分,把酒东篱,爱人未归,郁 郁寡欢。暮色苍茫,捻花入室,但觉幽香 满袖,久久不散,这更触动了她的离愁别 恨。
第十二页,共19页。
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 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 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