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
因、动植物的出现,以及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神族成员的活动。
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认为天上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还有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
此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3个摩伊勒是命运女神。
2.“不和的金苹果”: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写
着“赠给最美的女子”。
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这个苹果来。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各许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答应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
他随后到斯巴达做客,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并劫走大批财富。
希腊各部落公推阿伽门农为首领,联合攻打特洛伊。
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
最后,奥德修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巨大木马遗弃城外,假装撤退。
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
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陷特洛伊。
战后,希腊人各携财宝奴隶还乡。
3.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
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4.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
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5.破晓歌:“破晓歌”是中世纪骑士诗歌的一种,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候分离
的情景。
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的冲击。
6.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
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7.“回到希腊去”:
8.人文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世俗文学。
它以人的尘
世生活为中心,以市民生活为重要描写对象。
人文主义文学摒弃中世纪梦幻、象征的创作方法,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真实描写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文学常常采用方言俗语进行写作,为各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思想内容方面:人文主义文学家用美学和艺术的方式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艺术特征: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
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具有民族风格。
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9.“大学才子派”: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
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
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
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
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
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10.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
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11.“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
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12.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
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
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13.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
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
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14.“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的歌剧《浮士德》。
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
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精神,浮士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因此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
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同中国《易经》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
从形象学来说,他概括了西欧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300年来间的精神探索。
也是德意志民族一直保持的民族气节。
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
从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15.浪漫主义: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
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16.“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
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17.《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
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18.“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
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19.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
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20.“新人”:新人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
新人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来充
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
新人的意义是: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为争取社会解放的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通过新人的行动,为俄国第二阶段的社会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
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21.“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
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
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
体裁以小说为主。
22.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
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
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绘出一些情感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种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3.《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
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人间喜剧》这个包括91部小说的庞大创作群,采取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它组合成有机的整体。
所谓分类整理,就是将作品按其类别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数量最多,因此又将其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等6大场景。
所谓人物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24.“小人物”:“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
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
象。
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5.宪章派文学: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
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
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
26.“奥勃洛摩夫性格”: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
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
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27.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28.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
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29.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
派。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30.“忏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
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但由于腐朽、
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恶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31.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32.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
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33.解冻文学: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
在真之前,斯大
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
《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34.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断饱受创作,失去了理想和生活
目标,找江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
法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这个名称流传于文坛。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扉页上引斯泰因之语作为题辞,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35.揭发黑幕运动: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种专门揭露社会黑暗,尤其是揭发名人丑事的新闻报道和小说的文学运动,称为揭
发黑幕者。
他们对国家政府、地方机构以及大工业集团存在的营私舞弊现象进行了揭露,并且通过宣传的影响力,迫使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
代表作品为辛克莱的《屠场》。
36.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
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37.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是巴黎公社的产物,是19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突出表现,它包括公社诞生前后20年间公社战士
写的诗歌、小说和散文;主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罪行,总结公社经验,号召人们继续斗争等。
代表人物是鲍狄埃等;巴黎公社文学以其革命的激情、理想的光辉和战斗的风格,使法国文坛为之耳目一新,同时开拓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38.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
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39.表现主义: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
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
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作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40.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
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
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
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41.超现实主义:一次大战后兴起于法国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
它由一批年轻人组成,进行超现实试验,反
对逻辑理性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幻,探索纯粹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
1924年,代表诗人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系统阐述其宗旨和理论观点,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式诞生。
42.未来主义:20世纪初叶出现在欧洲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它兴起于意大利。
波及欧洲各国。
其宗旨是同旧的文化传统决裂,
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彻底的革新。
力求表现未来的世界和人,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描写运动中的物和人,如旋转的机器、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赛跑的运动员,赞美运动感、力感,显示一种立体风格。
在形式上喜欢运用自由不羁的字句,打破规范,还经常搞文字游戏和图案拼贴、组合等。
代表诗人有马里内蒂、马雅可夫斯基等。
43.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
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
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
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
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44.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深受存在主义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
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
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45.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
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
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46.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
新小说派的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那种虚构情节、编造故事、塑
造人物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与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感情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内心生活。
他们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
他们在小说中拼贴的碎片,以物代人,创立纯粹的写物风格。
代表作家有罗布——格里耶、西蒙等人。
47.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
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
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人。
48.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风行于拉丁美洲的一种小说流派。
它主要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
用魔幻的东西
将现实隐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以此表达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现实。
小说融进了许多该大陆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极富民族特色,成为拉丁美洲的一道文学风景。
代表作家为马尔克斯、鲁尔福等人。
49.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
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
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
50.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
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