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育种方式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第07期
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07.060
我国有非常好的猪品种资源,地方品种超过了70个,但生猪育种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目前的生猪养殖过于依靠外来品种,由于育种技术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引进猪种出现退化,不利于生猪养殖发展。

因此,需要对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大力发展核心种猪,逐步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及时弥补生猪育种工作中的不足,培育出本土优良的猪品种,以破除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

1
现阶段生猪育种存在的问题
种猪场
对育种工作的重视不够,并且育种理念落后,尤其是在种猪遗传评估工作中,育种理念及育种技术水平上的不足,导致评估工作形式化,影响了生猪育
种的质量。

一方面生猪育种缺少长远的发展眼光,种猪场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种猪繁殖上,对生猪育种工作的关注及资源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各种猪场独立运行,相互之间未能建立联合育种机制,在育种工作中故步自封,即使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建立了育种协作组,但种猪场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未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影响了联合育种的成效。

基于种猪场对生猪育种的不重视与育种理念的落后,限制了种猪场育种技术的发展,部分种猪场育种设备与仪器更新滞后,还在延续传统的测定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当下信息技术优势,测定的数据利用率较差,降低了选种及育种工作的成效。

生猪
生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育种方式的选择
刘莹莹
(梁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济宁272600)
摘要:生猪育种是生猪养殖的首要环节,通过高质量的育种工作,可选育出优良的猪品种,达到提
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种猪场的生产管理重心是繁殖而非育种,对生猪育种的认识不够,并且受自身技术水平和育种条件的限制,生猪育种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因此,本文从生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寻当下联合育种推进不力、育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介绍了联合育种、分子育种、人工授精育种等方式的选择和具体应用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育种;育种方式;联合育种;分子育种作者简介:刘莹莹(1981~),女,山东梁山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推广、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械,再全面且彻底的消毒处理。

而生产中常用的手术刀、手术剪和手术钳等表面的血迹要用酒精擦拭干净。

再将全部的医疗器械放置于高压灭菌锅中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

养猪生产中选择高压灭菌的方式消毒医疗器械是最为适宜的,消毒之后的医疗器械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正确操作是佩戴医用手套再用消毒过的钳子将注射器安装好,这样能够避免医疗器械受病菌的再次污染。

养猪生产过程中,同样重视工作人
员自身的消毒措施。

要求饲养人员在就餐前后都消毒处理,对平时穿着的工作服也要定期消毒,并且保持经常的换洗,此外在工作中还应该确保自身的
健康状况,从而有效避免饲养人员感染疾病,影响饲养场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苏猪.冬季猪场消毒关键措施[J ].农家致富,2021(23):36.[2]王久红.外环境中A SFV 核酸检出情况及分析[J ].湖北畜牧兽医,2021,42(11):23-24.
[3]刘东花.浅谈猪场生物安全防控[J ].猪业科学,2021,38(6):62-64.[4]冯艳.仔猪大肠杆菌病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2):172-173.
[5]杨志操.猪李氏杆菌病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1):57-58.
[6]王超新.仔猪黄痢及其防治[J ].猪业科学,2021,38(3):45-47.
养猪
169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07期
育种缺少参数系统的支撑,如测定的遗传参数数据一般是与国外参数进行比对,迫切需要本土化的校正参数。

种猪性能测定是纯种繁殖的重要手段,部分种猪场在实际的测定工作中,持续性不够,存在形式化现象,或测定的环境不够稳定、测试仪器精度不够等,影响种猪遗传评估结果的精确性。

对种猪遗
传评估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但由于种猪遗传评
估记录系统建设的滞后,育种值估计方法的不够完
善,影响了种猪遗传评估的统一性。

由于生猪育种
标识系统在各区域内不一致,导致各地区、各个种
猪场信息共享差,缺少联合协同生猪育种的意识和
理念。

各种猪场在生猪育种信息、种猪遗传评估方
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场间获取的育种数据与信息
不具可比性,形成对种猪遗传评估的负面影响。

各种猪场育
种获取的数据信息不具可比性,再加上育种资源与
基础设施支撑力度不够,使生猪育种的核心群、繁
殖群、生产群结构不合理,其中核心群占比较低,遗
传基础宽度不够,使生猪育种中近交的增多。

此外,
种猪场之间未建立育种合作机制,信息沟通较差,
限制优良基因的分享,导致封闭育种现象的出现,
降低了遗传基因改良的速度。

核心群与繁殖群数量
上的不足,选育出的优秀种猪得不到及时快速的繁
殖,影响生猪育种后的经济效益。

2
育种方式的选择
2.1.1建立稳定的联合育种关系基于种猪场猪
育种独立、分散的现状,整合小规模且分散的种猪
场,选择使用联合育种方式,共享遗传资源,提高种
猪选育的质量与效率。

(1)小规模种猪场之间建立
合作,共享生猪育种各项资源,打造新的核心群;
(2)完善种猪选育体系,统一遗传评估方法,共享
性能测定的数据信息与技术资源,通过核心群成员
的共同努力,选育出最佳的种猪;(3)整合核心群
的技术资源,联合开展种猪培育工作,加快培育种
猪扩散繁殖的速度;(4)联合育种打破区域间的限
制,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开展跨地区的联合育
种,提高遗传资源的共享程度与利用效率;(5)各
种猪场在联合育种工作中达成一致,统一性能测定
数据标准,使用相同的遗传评估方法,从生猪育种
的全局统筹规划设计,制定出统一的技术方案与技
术规范,实现遗传评估与性能测定的协同联动开
展,最终建立稳定的联合育种工作关系。

2.1.2联合育种技术的运用联合育种实现种猪
场跨地区的合作,促进遗传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突破各种猪场现有遗传资源的限制,拓宽遗传基
础,切实解决近交问题,引进优良基因,加快遗传改
良的速度。

(1)在联合育种中采用抗病选育技术,
获取不同生猪品种的抗病性遗传方差,选育出抗病
能力强的生猪品种;(2)完成抗病育种后,评估抗
病表现,使用健康仔猪进行抗病性试验,人为制造
表型,获取感染率、发病率、存活率,以及仔猪发病
康复后的生长速度等。

然后复制病毒展开仔猪免疫
观察,最后采用高密度芯片分型技术,对选育猪群
SN P进行基因分型,建立纯合A A、杂合A C、纯合
CC抗病育种参考群;(3)肉质选育技术的运用,选
择屠宰测定方式进行基因组的关联分析,如屠宰后
观察肉色,测量肌肉脂肪含量,检测背部最长肌pH
值等,并获取肉质性状基因组,为生猪育种提供基
因组支撑。

分子育种方式是基于
分子遗传理论,应用D N A重组技术进行生猪育种,
达到改良生猪性状的目的。

在分子育种方式实际的
应用中,是通过D N A标记进行D N A的采集与选
择,但需要采集对象的D N A有着相似功能基因分
布的染色体区域,其中座位联锁D N A标记辅助选
择方式适用于作用机理不够明确的基因,可获取准
确的生产潜力评估数据。

该D N A标记方法综合利
用了猪育种的遗传信息,增加了D N A选择的范围
及数量。

分子育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了良
好的稳定性,不受生猪育种环境与种猪遗传性状的
限制和影响,具有在生猪育种中应用的良好优势。

我国有数千年的养猪历史,遗传基因丰富,在生猪
育种中做好种猪形状基因测序,为分子育种方式的
应用创造更大的可操作空间,选育出繁殖能力强,
适应性好的生猪品种。

人工授精属于较
为原始的育种方式,同时也是现代育种技术中不可
或缺的手段。

(1)采集精液,确保精液采集的纯净
度,做好防尘与防尿液污染措施,并根据种猪个体
之间的差异进行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2)分析质
量控制,做好精液稀释、分装、保存过程的质量管
控,由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防止外部环境温
度、pH值等对精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如稀释环节养猪
17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07期
使用双蒸水,避免纯净水中的物质影响精液中精子的活性,以及使用恒温冰箱保存精液,在分析过程中使用显微镜专用温控仪,维持温度的稳定性,以此防止外部环境及试验操作因素影响到精液的质量;(3)注意输精过程的质量控制,确定输精的时间,在母猪有发情表现后,每天查情应少于3次,必要情况下可借助公猪进行查情,及时确定母猪的静力反应时间,然后输精1~2次;最后在正式输精操作中,先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母猪体表消毒,使用柔软的毛巾擦拭,母猪外阴消毒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干净,然后使用输精管输入精液,在操作过程中轻轻挤压精液瓶,保证精液完全进入母猪体内,防止精液出现回流问题。

3解决生猪育种问题的对策
抗病性好、生存能力强、猪肉品质高的优良猪种,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基础,而现代化的生猪育种方式,是生猪养殖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需加大生猪育种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力度,为生猪养殖业选育基因优秀的猪种,成为生猪养殖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基于生猪育种目前存在的认识不足、育种技术水平不够,近交系数高,遗传评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建议采取如下解决对策,促进猪育种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全面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强化
种猪场联合育种意识与认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生猪育种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为各种猪场领导或管理人员创造沟通交流机会,积极促进各种猪场建立育种合作,共享遗传资源和猪育种资源。

同时确立猪育种目标,为种猪场育种提供指导,首先是根据地方猪育种实际,结合种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及育种技术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育种目标,在性能测定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体长、肢蹄、腿臀、肉质等性能指标,形成对种猪场育种的督促与指导效用,实现性能测定的统一。

当下生猪育种科学技术水平非常高,如分子育种技术、细胞克隆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已经运用到生猪育种领域,从遗传、基因层面进行改良,选育出基因优良的新品种。

在公猪育种值评估中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线性混合模型对随机效应预测的方法,可
获取猪的表型观测值,实际应用中灵活特性好,在生猪育种中的实践运用获取了良好的观测效果。

基于此,在生猪育种工作中,以创新发展为导向,在择优继承应用传统育种方式的同时,积极引进新的育种方式与育种新技术,突破当下生猪育种的技术与认知局限,实现生猪育种技术与方式方法的全面创新。

基于当下种猪场种猪生产性能与遗传评估中的技术不足和资源不足现状,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型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一体化推进基因改良、优良品种繁育、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各项工作。

一方面借助城市人才资源优势,专门设立猪的生产性能测定及遗传评估中心,为种猪场提供专业技术与技术指导服务,另一方面现代化改造种猪场,完善生猪育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育种培训投入,重点扶持种猪场育种各项工作,促进其育种、管理、繁殖的现代化转型,打造出现代都市型的良种繁育体系。

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生猪育种现代化发展目标,以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导向,建立种猪场现代生产管理体系;(2)严格执行动物免疫程序,落实标准化培育工作,规范化饲养管理行为,为生猪养殖市场输送优良的种猪与仔猪品种;(3)走绿色生态生猪养殖路线,切实做到粪污减量化、粪污不外排,种养一体化,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生猪育种是现代生猪养殖发展的基础,通过培育基因优良的生猪品种,提高猪群整体的健康水平,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及淘汰率,有利于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

此外,准确选择使用生猪育种方式,从猪遗传与基因层面入手,改良基因,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改善及提升肉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猪肉产品,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明,冯艳忠,王文涛,等.种猪育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2020,37(10):42-43+4.
[2]张旭,葛欢,郭海民,等.湖南猪育种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 ].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1):3-8.
[3]张勤,曾勇庆.非洲猪瘟背景下猪育种策略探讨[J ].猪业科学,2020,37(12):46-49.
[4]安美景,李杨,周光亮,等.猪育种的几点再思考:特点、挑战与展望[J ].猪业科学,2020,37(12):106-109.
养猪
171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