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识字7亭停闻鸟鸣教案2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 7 亭停闻鸟鸣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七.这课一部分是看图识字,然后读一首诗,再识几个字,先请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怎么学呢?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2.特别要对照图,看看哪些图能帮助你们记住字形,哪些图能帮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来学。
【上课开始教给学生学习看图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图——意思”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伏笔.】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
亭:
1。
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4。
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面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
5。
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
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
停:
1。
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
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5。
平时,我们离开了图,一看到“亭”字旁边有个单人旁就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停”的意思就是——?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
【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扩展。
】
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
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
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
“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
】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
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
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
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
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
(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
闻就是听的意思。
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有意识的给学生一个词汇,长期坚持给学生的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9。
(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
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刚才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
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
2。
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3。
(1)“亭子”的“亭”和“鸟”是一类,一看到字形,我们就能想到它的样子.这样的字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停住”的“停”“闻”“鸣”是一类,看到字形,就能想到它的意思。
我们还学过哪些字是这一类呢?
4。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类字分类的归律,还让学生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的字库进行分类。
渗透经常给头脑中词语进行梳理、归类的意识。
】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一首诗,怎么学呢?
三、学习诗文。
1.静音。
2.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小诗的意思.
3.取消静音。
4.谁来读给大家听?
5。
(1)“人来…侧耳听”。
点击:侧耳。
读准这个词的音。
“侧耳听”你们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做个动作看看。
(2)他为什么要侧着耳朵,那么认真,用心地在听呢?
A.什么原因呢?
B.是啊,林子太深了,树林里有那么多的树,长得很茂密,小鸟在林子的深处呢。
(点击:深)
(3)所以是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A。
读准这个字“但”.
B.你知道这首诗中“但”的意思吗?在字典中,但有这两种解释:
a、只;
b、可是。
在这儿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但就是“只”的意思。
b、【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习。
查了字典,得出几种解释,到底用哪种?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
c、 6.这首诗把我们带到幽静、美妙的环境中,能读好它吗?请你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读读。
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小朋友。
d、(1)个人读、小组读。
e、(2)请2名学生读,2名学生评价。
f、(3)集体读。
g、7。
我们试试背背这首诗。
h、四、巩固生字词。
指导写字。
i、(一)字音。
j、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k、2。
去掉拼音读。
l、3。
出示生字,检查读。
m、
(二)字形。
闻
1.记闻的笔顺.描红。
2.指导写闻:门字框竖要直,横要翘,折要直,钩落地,耳字不能写得满,长横不要连着门子框,要留缝隙。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登鹳雀楼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词卡。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
题
1.谈话。
我们学习了许多首古诗,谁会背诵?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写的,是一首古诗。
2。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e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
学登字,指名拼读“鹳”
3。
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鹤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
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停留在上
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鹤雀楼"。
”登鹤雀楼"就是登上鹤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鹤雀楼,看
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
文1.录音范读课文.
2。
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3。
范读.
3.指名试读。
学生自读课文。
借助
拼音读通课文
指名读
注意正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正音,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句1.学习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鹤雀楼,他
(1)指名读一、二两
行.
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
诗人在鹤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
晚的太阳。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投影上演示太
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
群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指名回答(太阳、青
山、黄河)
诗人站在鹤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滔滔的黄
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
向大海。
指名读,说说一、二
行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学生练读一、二两
行。
2。
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
引读
诗人登上鹤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3)理解。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2.练说全诗的意思.
1齐读课文
2。
讨论。
认真看图思考.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1.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教师范读
2.背诵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指名试背
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
称.
2.指名背诵课文
开火车认读
练说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楼依尽人欲穷
认读生字
三、课堂练
习1。
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一( ) 且一( )
青一( ) 公一( )
3.扩词.
难忘的泼水节
课题17.难忘的泼水节课型新授课
执教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
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
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2、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趣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
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
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
纳地区。
)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
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
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说一完整话。
(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
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
)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
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导思
1、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o”,不念“bo”。
乐:在“欢乐”、“ 音乐”中不同的读音.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
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
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
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四)导练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导趣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 (二)导思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
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导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
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
(二)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
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
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
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
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
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课后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双休提升练习(六
)
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sh òu w ò p ín 教授. 握.
手 贫.
穷 zh í s ú ɡǒnɡ 价值.
风俗.
拱.
形 2。
看拼音,写词语.
h u í ɡ
u ī 回 归
m ěi h ǎo 美 好
z ǔ ɡu ó 祖 国
j i ā l ǐ 家 里
x i à ti ān 夏 天
f án ɡ z i 房 子
3.连一连。
1。
读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国土上去,(就)太可惜了.
(2)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
2。
用“△”标出句子中的动词。
华罗庚海风,和家人一起了归国的轮船。
《家》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蒙、维、藏、傣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使我们明白了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是一家。
〚导学号62124055〛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城市的一座小楼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妻子兴奋地喊:“中国解放了!”
“什么?”妻子惊异地站了起来。
华罗庚挥了挥手中的报纸,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我们怎么办?”
“回去,回我们的祖国去!"华罗庚坚定地说。
1.短文有(五)个自然段。
2。
填量词。
一(座)小楼一(辆)小汽车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A.
A.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城市的一座小楼里
B.小汽车里
4.短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得知C的消息,非常A,并决定B。
A.兴奋B。
回国 C.中国解放了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
填空。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