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共育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家园共育论文
家园共育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园共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园共育论文1
摘要: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充分参与,让他们与幼儿园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家园互动,共同让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一、组织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召开家长会。
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让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
(二)利用橱窗,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
向广大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同时也成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渠道。
不少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三)书刊材料宣传。
向家长推荐订阅《早期教育》家教版、《走进童心》等有关幼教书刊,组织专家宣讲团来园讲课,开拓了家长的视野,增长知识。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充分利用家长中高学历、高素质、理念新的特点,采用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二)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教育、轻视德育、超前教育、滥用奖励、关照过渡等现象,必须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
为此,每学期都邀请家教专家来园,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家长进行指导。
(三)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被固定在某一天,通过家长欣赏幼儿园精心策划的“表演”,孩子开心,家长也开心。
通过精心设计有家长可以参与的游戏,组织家长讨论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过程、活动中的重难点以及教师在活动中与孩子的互动等,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四)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搭起家园共育的平台。
1、通过班级的“家庭资源调查表”和日常的交流中,象熟悉每一个孩子一样熟悉每一位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
2、合作参与。
合作参与主要表现在把一些有专业特长的父母作为嘉宾请进课堂,和老师一起组织活动;
3、直接参与。
基于对各位家长的了解,请父母直接走进课堂。
教师与家长一起备课,家长在受到邀请后,及时写来教案,教师和家长在语言组织和交流方式上共同修改,使活动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多种形式的家园联系。
家长很希望多一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及一切。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并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小型多样的家园联系可以让是家长与幼儿园彼此了解的最好方式。
1、“心语栏”。
“心语”,是希望能用心和家长交流,用心求得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心语栏”把幼儿园的项目活动安排、大活动组织、一些需要家长了解的收费情况,幼儿体检情况等以表格、海报、短信等形式张贴在“心语栏”内,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
班级幼儿有美术、书法作品获奖,“心语栏”也是张贴“喜报”的地方。
“心语栏”就象一座桥,使家长们自发地靠近幼儿园、支持幼儿园、宣传幼儿园。
2、交流。
语言能让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交流能使心与心之间互相沟通。
晨间、离园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最好时机。
教师可以把孩子的一日行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汇报给家长,把一些需要配合的内容及时转告给家长,也把一些可能产生的误会及时解释清楚,更把老师们的感谢及时传送出去。
教师的诚心、真心、使许多家长把原先还仅存的一点不舍得、一点不信任都丢掉了。
3、“我在长大”。
这是教师们与家长交流、沟通的另一种形式。
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来园,教师可以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轶闻趣事,让家长放心。
如果有孩子在某一阶段出现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家园联系本进行跟踪记录,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转变。
4、发放家长问卷。
每学期末幼儿园都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对幼儿的关心爱护程度、幼儿在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老师的工作方法、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等,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教育目标。
5、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表现情况,并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三、家长在家园共育教育活动中的突出作用
(一)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幼儿园的各项主体教育和实践活动展现勃勃生机。
(二)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他们为幼儿园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资源,为孩子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说、敢说、能说。
(三)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幼儿园特色教育更趋明显。
幼儿园中老师们带领孩子画画,动手做各种美术作品。
而在家里,有些家长也带着孩子一起动手,有自己做的花灯、自己雕的萝卜花、自己捏的小泥人等各种手工作品。
虽然并不精美,但孩子们却很自豪,毕竟是自己做的,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四)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孩子们的发展更具个性,使得孩子们能很自信、很大胆地在幼儿园中甚至在社会上的比赛中表现自己。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家园的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当然,在家园共育的工作中,我们还有许多想法需要实施,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实践。
虽然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但反过来利用幼儿影响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也非常好的。
所以只要教师平时的家长工作再细致一点,再深入一点,树立指导家长工作日常化的'意识,营造相互赏识的班级环境,就一定能使家园共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家园共育论文2
一、家园共育的定义:
家园共育就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共同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构成了完美的教育“金三角”,在教育的初期阶段,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石,要想达到事半功倍教育的效果,二者必须双管齐下。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于家园共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很多发达国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阐明了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如英国政府于1997年推出了“确保开端”计划,德国也非常重视家园合作。
家长的配合,使学前教育有了良好发展的事实。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家园共育的工作越来越重视。
新《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指南》中也提及应注重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
可以看出,我国利用政策文件的形式,为幼儿健康成长明确指出了方向。
但在家园共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狭隘性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教育孩子的事情就全都是老师的,当然也很少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这种片面狭隘的想法阻碍了家园共育的正确实施,也让老师和家长。
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容易产生分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2、家园合作缺乏积极的、主动有效合作
由于上述中,老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存在分歧,导致二者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
例如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定期的开展活动。
很多家长只是收到通知,按时参加,老师传达要求,家长也只是以完成目的的心态来参加。
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和老师也没有达成主动有效的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可以解决在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要对家长做思想工作,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原则一致、方向一致,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幼儿园及家长都应减少包办代替现象的发生。
比如,孩子不会系纽扣,又着急又懊恼的时候,不要直接过去帮孩子系纽扣,而是面对孩子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多练习几次,孩子就学会了如何系纽扣。
这样也便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家园共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这样的事例其实有很多,所以幼儿老师与家长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沟通以便共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方式。
在幼儿园方面例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班级联系群、半日活动以及放学时间的口头沟通。
这些都只是“园”在家园共育中的一些单方面措施,而在“家”这方面我认为家长们应该同
时配合“园”的工作,总结在生活中好的育儿经验,互相沟通,共商对策,努力让教育效益最大化,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更加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理论依据:
1、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可见,只有家园共同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认识到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单靠幼儿园和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时刻影响着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强调了教师要与家庭互相配合,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关系。
幼儿园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目的就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顾兰芳;搭起家园共育的桥梁〔J〕;好家长;2010年12期。
2、李桂华;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J];黑河教育;2009年03期。
3、顾燕樱;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8年09期。
4、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张建珍;家园共育袋[J];早期教育;2002年10期。
6、康建婷;浅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第二篇:家园共育探究(论文)
家园共育探究
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
如今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
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1.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2.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
3.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
4.整合教育资源,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不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尝试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但是,多数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存在着走过场、实效性差等问题,出现了“教师指挥多,家长参与少;教师说得多,实际做的少;单向灌输多,双方互动少”的不良倾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还是脱离不开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思想,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工作,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与处境。
2、当我们提到家园共育时,总是把切入点放在家长这一方,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委会、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等等,却忽略了幼儿在家长主动参与教育中的作用。
3、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太了解,只通过家长开放日和有数的几次教育活动达不到目的。
4、幼儿园、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各行其是,有合作的意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建立在家长需要基础上的家长工作。
2、把搞好家园共育的切入点直接放在了幼儿身上。
3、通过日常活动、环境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使家园共育日常化。
4、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创设赏识的大
环境。
一、了解家长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案例1—“小贴画”:在刚入园的家长会上,我就用小贴画奖励孩子们的例子指导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得到的奖品,对孩子的成绩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
您可以把它贴在当天的日历上保存起来,就像冠军保存奖杯、奖牌一样。
表示
对孩子的成绩很在意,激励孩子还想再次得到。
”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家长主动
反映说:“我和孩子已经攒了18个小贴画,如果孩子在家表现好,也会得到我们的奖励。
”“孩子现在本事大了,开始评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
有时他觉得我们表现好,还给我们奖励小贴画,真有趣。
”“孩子现在可积极呢,你们老师真有办法,谢谢啊!”不仅如此,孩子们意外的认识了日历。
老师每天点名时,很多孩子能包出当天的日期:某年某月星期几。
以往我们经常对家长讲:“要重视孩子的成绩,要多鼓励孩子”。
但家长不知道怎样重视、怎样鼓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家长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是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最需要的,也是幼儿园教师应尽的义务。
我们让家长把小贴画贴在日历上,方法简单有趣,可操作性强。
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认识了日历。
家长即容易做到,又能从中得到启示。
其实,教师奖励孩子小贴画、五角星、小红花是常有的事。
但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奖励了,自己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至于是否给家长看、家长看了怎么办、与自己工作无关。
如今我们增加“指导家长保存”这一环节,却无形中对家长的家教水平起到了启示与提高的作用。
二、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
案例2—“幼儿作品展示壁”:一天,辛可颖小朋友带来她制作的沙画送给我们。
我请她把沙画展示给大家看。
孩子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我拥抱着她说“你真棒!”,并把沙画郑重地贴在墙壁上。
之后告诉小朋友们也可以学着做。
第二天,有很多幼儿带来了不同图案的沙画,我都一一展示在墙壁上。
有一天,辛可颖小朋友奶奶还告诉我,说她在家里制作时的认真劲、睡觉时都放在枕边、她是多么地看重自己的作品。
当我
把这件事以后告诉小朋友听时,小朋友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种肯定与鼓励是我意料之外的,辛可颖更是一脸的自豪与满足。
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有孩子带来在家与父母制作的各种小作品。
墙壁上也经常会贴上各种作品,孩子与家长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在案例2中,我们让幼儿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表明我们对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视,也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和对作品的赞赏,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足以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
正因为这种对幼儿作品的重视与赞赏激发了
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积极性又感动了家长,带动了家长的参与。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绩让大家来分享,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共鸣。
因此,对于幼儿的成绩不能只是单纯欣赏,要让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孩子经常会带作品给老师看,以往我们总会说:“好,不错。
”就随手处理了,而如今多了“请大家分享”这一环节,却可以大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
案例3—“展示时间”: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一点时间向家长表演刚刚学会的各种本领,如:儿歌、歌曲、手指游戏、音乐游戏,虽很不成熟,家长却看得有滋有味。
家长纷纷说:“要不是亲眼看见,真不知孩子会这么多东西。
”“还是在幼儿园好”“每天一到时间赶紧跑,生怕来晚了看不到”。
许多家长还会主动抄下我们教的内容,回去进一步指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儿园教的游戏。
不变的环境会让家长熟视无睹,而经常变化又反映教学内容的环境一定能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家长看到孩子的表演,就会激动。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我们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让家长尽可能多的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于是家长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实,利用一些节日、开放日展示幼儿活动是幼儿园的常见形式,但这毕竟向家长展示得还太少。
我们利用接送孩子的点滴时间,随时向家长展示最新的教育活动,让家长天天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是最真实可信的。
不像以往只有在幼儿园组织演出等集体活动时才能见到孩子的
表演。
虽然我们只是多了“随机展示”这一环节,却让家长清楚地了解了幼儿每天在园的学习情况。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就参与了。
四、整合教育资源,由“双方互动”为“三方互动”
案例4—“神州五号” 剪报:一天早晨,周佳煊小朋友的奶奶带来“神州
五号”的自制剪报说:“老师,这是昨天佳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原来他和爸爸看到了大班哥哥姐姐的剪报做的特别漂亮,所以也做了一张。
于是全班孩子开始讨论“神五话题”。
许多孩子都坚定地说:“以后我也要当宇航员。
”以后的一段日子,孩子和家长共同搜集了许多有关神五的资料。
每当家长带来信息和材料时,我们都会利用集体谈话时间表扬,请孩子带一朵小红花送给家长,以表示我们的感谢。
之后家长总是积极配合各项活动并主动的提供他们认为对孩子有益的材料。
许筱春的奶奶拿来了去上海野生动物园拍摄的动物照片、王涛的爸爸拿来了香港海洋世界的照片等等。
我们也经常会因此改变原教学计划而临时改为由家长提供、孩子喜欢的有益活动。
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从案例4不难看出,家长已经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开始向我们提供教育信息,而我们又适时地抓住了教育契机,生成了教育活动。
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感受到因他们的参与使孩子的进步更明显,孩子明显的进步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
其实,家长提供信息在幼儿园也都会遇到。
通常我们会说声:“谢谢”。
但如今我们重视家长参与,把家长提供的信息转化成了教育内容,满足了家长的需要,让家长体会到了参与的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虽然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但反过来利用幼儿影响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效果是也非常好的。
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平时的家长工作再细致一点,再深入一点,树立指导家长工作日常化的意识,营造相互赏识的班级环境,就一定能使家园共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家园共育总结论文
家园沟通的一点技巧
薛同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沟通起来很容易,既能解决问题,又让彼此都感觉很亲切,也能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进一步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班有个叫张子涵的小朋友,性格外向、活泼,平时总爱拍拍这个小朋友的肩膀、踢踢那个小朋友的腿,手脚特别好动,很令我们老师头痛。
可是他的妈妈每次送他上幼儿园都会嘱咐我们:“好好看着他点啊,别让别人欺负他啊。
”前几天区域活动时,他选择了绘画《我的老师》,刚开始我守在他的身边,看着小朋友们绘画,他还挺老实。
这时图书角的路林璇告诉我她的书不小心撕破了,让我帮着粘好。
我正在粘书时,突然听到张子涵的哭声。
我赶快走过去,天哪,张子涵的身上有好多条用油画棒画的线。
我问谁给他画的?小朋友说是王圣鑫。
我问王圣鑫:“你为什么给子涵画成这样呢?”他说:“张子涵不让我在纸上画画。
”我听了对他说:“张子涵不让你画画,你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和他商量解决,你这样画到别人的身上很脏,也是不对的,你应该向张子涵道歉。
”王圣鑫听了我的话,低下头说:“对不起,张子涵。
”放学时,我和张子涵妈妈说了这件事情,他妈妈听了没说话,领着孩子就走了,我感觉她好像生气了。
我决定和立冰妈妈再好好沟通一下,可能放学的时候很匆忙,她没听清楚。
于是我又给立冰妈妈打了个电话,先表扬了立冰这段时间的进步,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他妈妈说:“我刚看到立冰身上被画的油画棒时,确实很生气,态度也不好。
可是我回家慢慢想明白了,立冰在家也是很调皮,让你们老师费心了,这段时间立冰也比以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