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流域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江流域概述
1、自然条件
怒江是流经云南省的三大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

出境后称为萨尔温江(或丹伦江),最后入安达曼海,至今在干流上仍没有一座水电站,没有一道拦河坝。

怒江处于横断山脉的核心位置,其中上游流域是全球地形最崎岖险峻的地区之一。

正是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至今未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全流域的原生态基本保存完整,是我国仅存的两条至今保留着天然特色的江河(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之一。

正是由于怒江生态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自然性,方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环境保护的价值。

怒江大峡谷地处全球二十五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关键组成部分。

怒江下游30公顷野生稻,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种群,是中国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基因库,中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将以此为基础。

怒江应作为一条生态江河予以保留。

怒江州山地面积占98%,气候最温暖,土壤最肥沃,物产最富饶的河谷仅占全州土地面积的2%,它是怒、傈僳、普米、独龙、白、藏等22民族聚居的家园。

由于世代与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互动,创造和积淀了与峡谷生态共存的传统生计及习俗,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怒江文化。

怒江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为当今民族纷争的世界展示出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2003年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

就位于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流区域内,分为高黎贡山、白马-梅里雪山、红山、纳帕海、哈巴雪山、老窝山、老君山和云岭8个片区。

其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在2000米以上,怒江流域涉及高黎贡山和白马-梅里雪山2个片区。

怒江两岸有兽类154种、鸟类419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56种,昆虫1690种。

怒江共有土著鱼类48种,特有属1个,特有种类17种。

2、社会经济背景
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全州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有效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基本生存要求,有4万余人丧失基本生存条件。

全州居住著22个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生产力发展差异很大,社会发育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层次。

全州义务教育仅基本完成“普六”,粮食平均单产仅149千克,科技对农业、工业的贡献率不到20%,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保留著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州内无国道穿过、无公路网络、无完
整的三级以上公路,55%的农村运输以人背马驮为主,60%的地区运输困难,全州城镇化水平不到15%,年发电量仅能达到需求的20%。

这里是自我发展能力最弱、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去年州财政的自给率不足15%,森工产业退出后尚未形成任何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1%,经济增长幅度仅为5.9%,发展速度持续放慢,差距进一步拉大。

全州4个县均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至今还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下,占农业人口比例的50%以上,贫困面和贫困程度高居全省之首。

除生存困境外,更让人焦急的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一是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怒江州被称为我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在全州22万贫困人口中,有1 2.7万人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摆脱贫困,其中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有4.4万人、受泥石流滑坡危及生存的2.3万人。

全州还有5.7万户农户居住的是茅草房、“叉叉房”。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渠道少,形成了很高的返贫率。

同时,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600元,提高城镇居民收入、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的任务也十分严峻;二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矛盾和困难突出,具体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和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两个方面。

实施“天保工程”,长期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退出后,替代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农民
收入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由2000年的5.8%下降到去年的0.6%。

怒江州有著丰富的生物、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优势,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形成优势。

三是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靠投入治理、二靠封山育林、三靠移民搬迁,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地方财力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便难以落到实处。

面对众多困难,怒江州如何实现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怒江州委、州政府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资源配置的历史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发展电力支柱产业的云南发展战略,把目光投向了占全省水能资源20%的怒江。

开发怒江中下游水能资源,建设两库十三级、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的特大型电站,已成为怒江州49万各族群众的共同选择。

大家坚信: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抓住了怒江州长期贫困的要害,找准了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

怒江州的贫困问题有其特殊性,不解决怒江州的贫困,势必影响到云南省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开发怒江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带动流域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一种历史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