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文有多处错误

合集下载

苏轼六首诗 六境界

苏轼六首诗 六境界

感悟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 京师,迎来他人生的第一个失意点。
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上也下了这首 《江城子》。
人生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在失意时,犹如泄了 气的皮球丧失斗志,但有的人面对不如意反而越战越勇。
有句话说“扛住了,世界就是你的”。我们都是普通人, 人与人之间智商相差不大,但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 其中的奥秘在于成功者总能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时坚持下去。 面对不如意的事,不要逃避,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才有 奇迹。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 《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 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
三、考验时经得住
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如果生活中短暂的失意你可以忍受,那长期的坎坷磨难呢? 从熙宁四年的外任开始,一直到元符三年,好运始终不曾眷顾过这
译文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 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 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 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 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 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 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 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一贬再贬

一贬再贬

一贬再贬苏轼为了避开朝廷里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每每主动上奏请求外放地方任职。

虽然在地方上为官不如在中央那么风光,但苏轼却认为这样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点儿事,因此深感适得其所、如鱼得水。

可是,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朝廷中即将发生一场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苏轼的命运也将因此步入重重艰难困厄。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临朝听政的高太后身染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此时哲宗皇帝18岁,已到了亲自主持朝政的年纪。

根据宋代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谈》相关记载,神宗死后,哲宗虽然继立为帝,但即位以来,一直都是高太后垂帘听政,执政大臣凡事都是奏请太后决议,不以年幼的哲宗为意。

虽然太后也曾问他:“彼大臣奏事,乃胸中且谓何?奈无一语耶?”意思是说当这些大臣们上书言事时,你对他们上奏之事,心里有什么意见尽管说出来呀,怎么一声不吭啊?但哲宗总是回答说:“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虽然他嘴上总是说:“娘娘作出决断即可,我又何必多嘴?”但其实哲宗这个人心胸狭隘,性情暴躁,好色懒惰,他对于祖母的严加管教和包揽朝政都非常不满,苦于敢怒而不敢言,便将这积压多年的怨气迁怒于太后身边的大臣,迁怒于元祐旧党人物。

高太后深知她这个孙子的性格与想法,明白他一旦执掌朝政,必定会自行其是,改变朝政格局。

因此在病重期间,她便对大臣们说:“我的病情日益加重,将不久于人世,你们最好是及早求退,也好让皇上另用新人。

”一番话说得大臣们无不人人自危。

随着亲自主政的日子慢慢地接近,哲宗的本来面目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了。

一次太后问大臣们:“我久病不起,恐怕不久于人世,朝廷的事情怎么办?”群臣尚未应对,从来“恭默不言”的哲宗忽然说:“那有什么难办的?朝廷的规矩都在那里放着,照着办就是。

”改朝换代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元祐八年(1093)九月三日,高太后驾崩,哲宗正式亲政。

果然不出高太后所料,哲宗一旦亲政便不再听从元祐执政大臣的意见,随即在九月四日,下令恢复与新党人物关系密切的几位宦官的职务,虽然当时因宰相的极力反对而收回成命,但是哲宗的政治动向已是昭然若揭。

202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202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202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参考答案1.本题正确答案是B解析本题考查了《反不正值竞争法》的内容。

①:依据《反不正值竞争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抽奖是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

价值一万二的电视机超过规定金额,该商家的行为属于不正值竞争行为。

②:企业加大媒体广告宣扬,可以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和留意企业的产品,增加产品销售量,属于合法竞争行为。

③:依据《反不正值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企业为改善产品市场占有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产品,属于不正值竞争行为。

④:电脑生产商为盼望学校捐献电脑,通过改善品牌知名度的方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属于正常促销手段。

①③为不正值竞争行为。

2.本题正确答案是B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律常识。

A项错误,依据《合同法》其次百二十九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全部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故房东无权要求吴某搬出出租房。

B项正确,监听是国家公安机关为了侦查犯罪而实行的特别侦查措施,被通缉或被批准、打算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实行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C项错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只有侦查人员才能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体、住处和其他地方进行搜查,保安无权对赵某进行搜身。

D项错误,李某和张某属于合同债务关系,只有张某是债务人,而张某的儿子不是合同当事人,不负有债务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B。

3.本题正确答案是D,解析本题考查了国情社情。

A项正确,二战后,随着空中作战力气的进展,各国传统的防空体系面临较大威逼。

假如还根据对方目标靠近本国领空才出动战机拦截,时间不充裕,根本无法保证胜利拦截。

为了军方及早发觉、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为供应条件,防控识别区应运而生。

B项正确,防空识别区最初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太平洋总部制定,用于规范美国及其盟国之间的对空防备作战,此种划界只针对美国的盟国,非盟国则未划界。

第22课 《江城子 》(备作业)-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 版)

第22课  《江城子 》(备作业)-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 版)

22江城子【基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_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笔走龙蛇虚张声势显达随遇而安B.笔走龙蛇矫揉造作显赫随波逐流C.行云流水矫揉造作显赫随遇而安D.行云流水虚张声势显达随波逐流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字]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字]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0字]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篇一: 关于苏轼的10个小故事‘尸骨’未寒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对联退敌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三人对必有我师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其人之计苏轼挚友佛印。

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哲理话题苏东坡的错误解读

哲理话题苏东坡的错误解读

哲理话题:苏东坡的错误[话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东坡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已无一朵菊花,到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看来,说话做事都须细致全面地了解情况后行动,切忌以偏概全。

请以"苏东坡的错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话题精析]同一件事情,对于人的启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思考涉及求异、聚合、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等多种思维形式,涉及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综合素质,它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立意新、深、高的关键。

"苏东坡的错误"使人悟出的哲理是多方面的,比如:认识问题切忌以偏概全;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着物殊性;知错、改错、善莫大焉;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quot;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方位思考,选取最佳、最有话说、最能把话说好的角度,深思熟虑,转化为文字,自然是一篇好文章。

不再做盲人甘肃杨宁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早已经耳熟能详了。

在我人嘲笑盲人无知的同时,有很多人都扮演了盲人的角色,只不过有的人演后能醒,有的人终生不明罢了。

例如那位学识渊博却又目空一切的东坡居士苏轼,看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后便很轻率地作出结论,予以否定,直到后来自己亲眼见过方才知梦初醒,真给人以管窥天的感觉。

李清照《词论》关于苏轼的错误论断

李清照《词论》关于苏轼的错误论断

李清照《词论》于苏轼的错误论断李清照在《词论》中这样说道“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

”意为: 苏东坡等词虽长短其句, 可由于不协音律( 也即不能歌唱) , 故仍只能属于诗的范围, 不能算是词。

”那么李清照关于苏轼的评价是否正确呢?咱们就首先从她对苏轼批评的最尖锐的问题即“不协音律”来看。

那么也就要去探讨一下李清照关于词的本质的重要论断“词别是一家”到底是否完全正确。

“词别是一家”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词是否能合乐可歌作为词区别于诗的本质特征。

然而对此,笔者却本就颇有微词,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可以合乐的不仅只有词,先秦的《诗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唐代的声诗、元代散曲、历代民歌都皆可歌, 但均没有因可歌而称它们为词, 因此笔者认为合乐可歌是不能作为词的本质特征的。

那么也就是说李清照认为苏轼的词不是词的观点显然就是错的。

诚然,是否合乐仍是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词论》关于苏轼的论点还是有其正确性的。

那么苏轼的词是否就正的不合乐呢?清代有位词学评论家王又华, 在他的《古今词论》一书中引毛稚黄语说:“《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调则当是‘点’字断句, 意则当是‘花’字断句。

文自为文, 歌自为歌, 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 是坡公雄才自放处。

”这“文自为文, 歌自为歌, 然歌不碍文, 文不碍歌”说明苏东坡因感情的抒发, 内容的需要, 在改变词调的组合时, 已经巧妙地解决了可诵与可歌之间的矛盾, 做到了两无妨碍。

后来清邹祗谟在他的《远志斋词衷》一书中, 又进一步揭示了苏东坡在改变词调的组合时如何做到不影响可歌的奥秘, 这奥秘就是:“有两句合作一句, 一句分作两句者, 字数不差, 妙在歌者上下纵横所协。

此自确论。

但子瞻填长调多用此法, 他人即不尔。

”实际上东坡不仅注意“字数不差”, 有时也稍稍增减字数, 但不像柳永有时增减甚多, 故仍便于歌者!“上下纵横所协”,因而不影响词的可歌。

苏轼_海市_诗对韩愈的同情和误解辨

苏轼_海市_诗对韩愈的同情和误解辨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12XIANDAI YUWEN2007.01苏轼《海市》诗对韩愈的同情和误解辨○马丽梅摘 要:变用典故是苏轼诗歌用典的特色之一,对于这一特色,研究者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并常常因此而误解苏轼。

苏轼在登州任上写下的《海市》诗,后世学者认为存在对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的两点误解:一是对韩愈南迁经历的失考,一是对韩愈诗中“正直”的理解错误。

笔者经过考辨,认为苏轼并未误解韩愈,是后人误解了苏轼。

关键词:苏轼 韩愈 误解 用典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底,韩愈因为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令。

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

路过衡山时,正值阴雨连绵的天气。

韩愈参拜衡山神,并向山神祷告,希望能开云见日,好一睹衡山诸峰的风采。

果然天气转晴,得遂所愿。

于是韩愈就写下了著名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移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①二百多年之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黄州的贬官生涯结束,辗转量移,被命知登州,十一月至登州任。

登州处于海滨,是海市蜃楼经常发生的地方,但是这种景观多出现于夏季,冬季很难见到。

苏轼企盼奇迹出现,或许能一睹神迹,于是向海神祈祷。

第二天,海市蜃楼竟然真的出现在空中。

苏轼欢欣激动之余,写下了《海市》七言歌行一首并叙: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

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考点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1(部编版)(含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大单元考点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1(部编版)(含解析)

考点十二古诗词曲阅读——真题演练01(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南园(其一)[唐] 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

3.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

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

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

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4.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

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答案附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宋朝苏轼。

诗歌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晴姿雨态,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空蒙相照应,浓抹与前面潋滟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4、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适合 ((2分)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东坡》宋代: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品9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品9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精品9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篇1《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一位旷世奇才,他横跨了诗歌、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

他就是苏东坡。

而今天,我想就《苏东坡传》这本书,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这本书是由历史学家林语堂所著。

林语堂先生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苏东坡的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豁达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所吸引。

他的诗歌、散文、词作等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例如,《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都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艺术天赋,更是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的体现。

除此之外,书中还描写了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生活琐事。

他在政治上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他的为人处世和道德风范依然值得人们称颂。

在生活中,他注重亲情、友情和爱情,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非常融洽。

这些都让我对他的性格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深邃思想的智者。

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苏东坡一样具有卓越才华和人文精神的人,来引领我们的文化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领略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苏东坡传每章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大全篇2书还没看完,慢悠悠的翻着.林语堂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张振玉译笔还算不错,但粗糙之处也随处可见,比如卷一第一章处: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这段文字殊为怪异,而后在网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才明白原文应为:“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还有一处BUG连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笔,"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应,已变成"南岳华山山崩".此两处究竟是何处出错,是翻译错还是原稿错,抑或是校对错,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来查了.可是"南岳华山"本身就是个错误,华山好像从来不曾被称为"南岳"过吧。

苏轼传

苏轼传

•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 言,以诗托讽,庶有 补于国。御史李定、 • 舒亶、何正臣摭zhí 其 表语,并媒蘖所为诗 以为讪谤,逮赴台狱, • 欲置之死。锻炼久之, 不决。 • •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 团练副使安置。轼与 田父野老,相从溪山 • 间,筑室于东坡,自 号“东坡居士”。
文言文翻译
• 1、富民出,民皆动摇, • 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 民心一定会动摇,我 吾谁与守?吾在是, 和谁一起守城呢?只 水决不能败城。 要有我在这里,就不 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 墙。 • 2、轼庐其上,过家不 2、苏轼天天住在城上, 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 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 卒全其城。 最终使徐州城保全下来。
• 决:决堤 • 不时:不久 • 诣:到
• 虽:即使
• 且:暂且
• 卒长曰:“太守犹不 避涂潦,吾侪chái小人, • 涂潦:洪水 当效命。”率其徒持 畚锸以出,筑东南长 堤,首起戏马台,尾 属于城。雨日夜不止, • 侪:辈 城不沉者三版。 •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 • 虞:防备 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 •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 故城为木岸,以虞水 之再至。朝廷从之。
【参考答案】(1)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3)通过在线电子支付完成交易
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 的主题图书,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参考答案】示例:画面右侧是一只手正在拒绝 和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保护三只鱼,寓意保护 水环境,表达了人类保护地球水环境的决心。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乐衬哀,虚实结合,以动衬静, 对比, 征,用典,衬托(正衬、反衬)...

《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

《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解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东坡》宋代: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协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不过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

方是时,湖溉田千余顷。

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

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

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

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臣以侍从,出膺宠寄,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

辄已差官打量..湖上葑田,计二十五万余丈,度用夫二十余万工。

近者伏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以本路饥馑,特宽转运司上供额斛五十余万石,出粜常平米亦数十万石,约敕诸路,不取五谷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

今又特赐本路.度牒①三百,而杭独得百道。

臣谨以圣意增价召入中,米减价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余,尚得钱米约共一万余贯石。

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可得十万工。

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工。

(节选自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材料二: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

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

收其利以备修湖。

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注】①度牒:度牒是朝廷颁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

在宋朝,度牒因为发行价格较高,可作为官府筹措资金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文有多处错误:赤壁无关周郎小乔不是初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一首文章绝唱,妙句穿空,惊心拍案,惹人千古诵。

嗯,不错不错。

真不错吗?错。

错。

苏轼连连错。

全词两处实写,两处皆错。

故垒西边,是周郎赤壁吗?“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

或曰:非也。

”苏轼所游黄州之赤壁,是赤壁矶,非三国古战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或曰”对不?也是“非也”。

《三国志·周瑜传》云:建安三年,“瑜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那才是当年呢。

到了赤壁之战时节,已是建安十三年,小乔出嫁十年了呢,不说一年生(崽),就说两年生,也是“儿女忽成行”了,不是乔大妈,也是乔大嫂了,老阿嫂啦,何搞说还是初嫁呢?
清人张尔岐著《蒿庵闲话》,对东坡先生不太客气,批东坡文章常常乱写一气:“东坡文字,亦有信笔乱写处。

”比如说《前赤壁赋》吧,不但苏云赤壁是张冠李戴,而且里头天文知识也是错谬贻人讥,开笔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写到后头却是:“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张尔岐先生云:“七月,日在鹑尾,望时,日月相对,月当在?訾,斗牛二宿在星纪,相去甚远,何缘徘徊其间?坡公于象纬未尝留心。


天文学知识,你懂多少?张公所云“坡公于象纬未尝留心”,把我等文青脑壳也搞晕,太专业了是不是?不过,坡公常常“信笔乱写”,却是真的。

苏轼作《书四适赠张鹗》,引《战国策》:“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引文对不对?错了,原文是:“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四句错了两句,其他两句,顺序也搞错了。

若说引文可以不必泥古,而将著作乱点鸳鸯,那是硬伤了吧,苏轼写了一篇《题鲁公帖》,中有句子说,“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有老学究给查了黄卷,“窃斧之说”,不是《韩非子说》的,是说出自于《列子》。

有人曾问,李白杜甫白居易,千古文人喜欢谁?都喜欢。

独喜谁?独喜坡公苏轼。

坡公乱写,错谬多端,还喜欢他?对,还独喜他。

人道周郎赤壁,东坡明明晓得有错,他是将错就错,听了赤壁两字,感慨万千,詀笔作文,他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思穿空,拍岸而来,卷起千堆意象,情不可遏,他哪能再跑到真赤壁去,然后再作文?那文思妙意,早跑光了呢。

白居易作《长恨歌》,明明晓得贵妃是“白花女”,梅开二度,嫁与二锅头乃至百二锅头的李隆基的,但他偏要说杨贵妃嫁
唐玄宗,是初嫁,是黄花女嫁过去的。

苏轼也是,在苏轼心头,周郎是那么英俊,小乔是那么美艳,永远是青春韶华呢。

格律捆不住苏轼,知识捆不了苏轼,您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根叫做常识的绳子,也捆不了苏轼。

张公所谓“坡公文字,亦有信笔乱写处”,坡公文笔在哪里?在他信笔里;坡公才气在哪里?在他“乱写处”。

想象中的坡公作文,一句灵思跳入他脑海,坡公便跳将起来,跳进脑海泅渡文章去,击水中流,句子如浪花,乱溅乱卷,卷起千堆雪。

你说这般浪花,会呈什么章法?坡公自谓作文,当风行水上,清水芙蓉,自在争艳,“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有什么能够捆住他那支纵横千古之笔?
想象坡公作文,他“常止于不可不止”之后,啪,要么是文一丢,咕噜噜自个喝酒去了;啪,要么笔一掷,踢踏踏找佛印聊天扯谈去了;啪,要么是被一蒙,呼噜噜想睡觉,睡又睡不着,半夜三更去承天寺寻张怀民去了……留下刚写的那文章,像野孩子样,不给擦脸,不给揩汗,不给洗漱,任他一副野模样。

苏轼把文章写完,自在玩去了,人却不见了,把满篇的句和硬伤,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老学究去细细苦吟。

对,苏轼文章极富野孩子气质,他不循规蹈矩,他不规行矩步,他不安分守己,他不按部就班,他不坐在书房里书橱前如老学究一样句句子,去找来历,去翻故典,去套套子。

你坐在私塾里挨老师打板子,眼里哭兮兮脸上黄惨惨去寻章摘句,当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乖孩子,苏轼他却跑到了文学的原野上,噌噌噌,他爬树摘果了,他上屋揭瓦了。

弄得一脸汗一脸泥,热热的才气直冒。

一个红扑扑、活泼泼的野孩子站在你面前,你不喜欢吗?这样的野孩子站在面前,还有一个灰扑扑很听话的孩子站在面前,你喜欢谁多些?我都喜欢。

不过,我更喜欢野孩子。

南朝梁简文帝当皇帝当得一窠糊,但他是蛮懂文章的:“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此话甚得文章三昧。

此话放诸做学与作文,也是恰合尺寸的,做学须谨慎,作文须放荡。

做学问要循规蹈矩,句句有出处,字字有来历;做文章呢,跑马溜溜的山上,要去追一朵溜溜的云,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容不得“不行不行,我去查个字典哒”。

寻章摘句,您老摘去;詀墨作文,我且放荡。

苏轼文章读得多,读得也痴,你去找他喝酒喝茶打麻将打扑克,他会说,等一下哒,等我读完这一章哒。

想来,苏轼读书,也是不求甚解的吧。

是的,苏轼是冲天才气,才气万丈高,可是学究气呢?也许是气息奄奄吧,最少不是气势汹汹的:逢人文章有点错谬,便以大学者之身,兴师问罪,罪不至死,也要一棍子打死。

礼,岂为我辈设耶?学,岂为苏轼设耶?读苏轼,须读其才气,且少究其学究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