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正式考试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2.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3.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
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4.《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5.《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这些规定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6.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
此做法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推动了民间私盐的发展
C.适应了商业经济的发展D.保证了盐业市场的稳定
7.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材料现象
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
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8.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9.德皇威廉二世在接到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此报告所反映的事件
A.导致了民众反洋教斗争的高涨B.引发了清政府对列强的战争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D.致使列强侵略势力走向分裂10.1914年10月张謇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织土布,无论是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项税厘,一律免除。
……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
呈文反映了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主权意识增强
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民族工业缺少保护
11.“武昌起义后,立即出现许多党派争取参加政府的局面……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个胜利,更是表现出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新气象。
”材料中的“新气象”
A.说明了辛亥革命的成功B.导致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D.反映了民主精神的激发
12.毛泽东曾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牵,后面要人推,牵不走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它就耍赖、捣乱。
”此对“蒋”方法
A.指导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粉碎了国民党扼杀革命的企图
C.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战路线形成D.促成了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
13.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B.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C.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D.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14.1972年4月,在中国的首次邀请下有12家美国公司参加了广州春季出口商品交易会,前来参加的30多位美国商人,共签订了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合同。
这反映了
A.中国对外转向经济外交
B.美国商人反对孤立中国政策
C.官方外交以民间交往为基础
D.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解冻
15.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我国开始对周边的越南、朝鲜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55年后,中国对外援助范围扩展到亚洲和非洲一些对华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到1963年,共有21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发展中国家接受了中国援助。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受万隆会议的影响
B.我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D.我国开始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6.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的创造者。
罗马人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
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一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
材料反映出
A.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B.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C.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D.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
17.奴隶制国家有专制和民主两种政体,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这两种体制各有优劣。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找到了以下史料或图片,其中对该项研究具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写有阿里斯提德名字的陶片②甲骨卜辞
③④英国议会大厦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18.如图是16世纪时欧洲某图书中的一幅插图(一位欧洲男子正在享受香烟)。
此插图客观上反映了
A.欧洲对东方生活的向往B.欧洲文明加速对外传播
C.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扩大D.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19.在英国,首相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以首相为首的政府所制定的财政预算在议会往往都能通过。
这是因为
A.首相直接对英王负责B.议会的权力小于首相
C.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D.首相由民众选举产生
20.《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
此做法
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
21.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发出公告:取消那些在各官员住地“徒然受累”的多余哨兵,“只在邮局、各部和其他公务门前才设哨兵”。
这说明
A.公社注重取消政治特权B.社会秩序已得到稳定
C.公社意在减少财政开支D.哨兵的负担得到减轻
22.据苏维埃经济委员会统计,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工人人数从2.04万增至6.05万。
这反映了
A.工业经济已经基本恢复B.工业化建设已全面启动
C.经济政策调整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遭到破坏
23.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
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
此做法
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
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
C.极大地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
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
24.下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
此漫画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
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
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
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25.2016年6月英国脱欧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其实在欧洲一体化初始,英国曾长期排斥这一进程,并且组建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抗衡欧共体,此后经过多轮协商,英国在1973年选择加入了欧共体。
影响英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全球化进程的推动
B.“日不落帝国”走向崩溃
C.欧洲联合优势日益凸显
D.英国国家利益需要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目,满分50分。
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初期,虽保留了“三省”,但形同虚设。
宋太祖在“三省”之外另设中书门下省,行宰相职权,掌国家实际政务,同时又推行“三权分立制”,将宰相(中书门下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多相并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另设枢密院独立管理军事,宰相不再兼任枢密使;另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北宋“三权分立制”的推行,使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被打破。
——摘编自李建明《略论皇权背景下中国宰相制度的兴衰》材料二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
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为使各阶层在城邦中协调地生活,梭伦以“仲裁者”的姿态力主对立的双方以一定权力范围为“界限”,实行权力相互制约,以图达到“权力和谐”。
为此梭伦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并使之互相制约。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三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从权力的来源上保障各自的独立性,使三种权力保持平行。
根据这个原则所设计的体制,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众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选举产生;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联邦各级法院的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但一旦被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就终身任职。
因此,三个机关的地位是平行的,其中没有一个最高权力机关。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1)据材料一说明宋代“三权分立制”的影响。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国家权力的特点。
(3分)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与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同点。
(6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
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国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匹。
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更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材料二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
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521两,1833—1834年达451565两。
——郭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
(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8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政界人士在思考建国御侮之策中,纷纷提出“统制经济”,认为它是挽救经济危机,加快国际建设和进行经济备战,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此,有学者曾评论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统制经济是人类走向极乐世界的大路”。
统制经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口号。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戴高乐执政后,进一步将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
1953年到1961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75%。
在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比重由1947年的4%上升至1962年的5.9%,超过其战前比重。
——摘编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材料二戴高乐认为,“如果不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欧洲就将成为美苏窥伺的地方,成为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 。
主张欧洲联合自成一极,形成第三种力量,以便结束两极分治世界的局面。
“决定世界命运的是从大西洋一直到乌拉尔的欧洲,即整个欧洲” 。
对戴高乐来说,欧洲联合既是振兴法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又是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
1963年,(法德)两国政府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
法德结盟,构成了西欧联合的基础和推动西欧共同体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袁红《试析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德合作形成的背景和影响。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