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望梅止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望梅止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梅子,了解梅子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孩子理解课文的含义,感受主人公的焦渴和渴望。
3.通过听说训练,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中的一篇小故事《望梅止渴》。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问孩子最近吃过哪些水果,孩子们对这些水果的感受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梅子。
让孩子们一起欣赏一张梅花的图片,了解梅花的形态和花语,进而引入到梅子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及人们吃梅的习俗。
2. 朗读训练(10分钟)
老师带领孩子用清晰、流畅的语调朗读课文《望梅止渴》,让孩子们逐渐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角色,体验主人公的焦渴和渴望。
针对孩子们理解课文的能力,老师可以逐句讲解,解释课文的含义,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的情节,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语言训练(10分钟)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老师可以设置多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听说训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例如:
•故事中的小鸟对主人公说过什么话?
•为什么主人公喝不到水?
•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救助主人公?
4. 艺术创作(15分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感,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例如,让孩子们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梅花、小鸟和主人公等等,或者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梅子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点,同时也体验到了渴望的感觉,培养了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在小结环节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并对孩子们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训练:通过孩子的朗读效果来考察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训练: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来考察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了解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水平。
3.艺术创作:通过孩子的画作或手工制作等作品来了解孩子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包括孩子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五、教学延伸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在课后推荐一些与梅子和水相关的故事、诗歌和手工制作等,如《梅花》诗、《水调歌头》等等,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同时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锻炼孩子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