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化学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新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B
3.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
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熔==融==2Na2FeO4
+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
•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 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
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 7.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 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 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 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 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 恒.
• 应用:计算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价态规律(氧化还原规律)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 失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 原性,即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如 Fe3+、H+、 Al3+、浓 H2SO4 中的+S6、HNO3 中的+N5等.
•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关系
• (1)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电子升转降移
或
(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
反应的依据.
电子的转移.
•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4)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 (5)例证:3Cu+
• ②含有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H,I、如KI、H2S、K2S 等.
• ③一些容易使电子偏离的物质,H2、如CO 等.
• (3)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和大多数 非金M属n单O2、质S既O2、可F作e2+氧、化H2O剂2、又S 可作还原剂, 如
•
等.
•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 (1)双线桥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 示电子转移的结果同,一该元法素侧重于表示 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 如:
• 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元素化合价如何变化.例如浓H2SO4与 SO2不会发生反应;KClO3+6HCl===KCl +3Cl2↑+3H2O反应中,KClO3中+5价的 氯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
• 5.难易规律
•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 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 失电子.
• C.①②
D.①③④
• 解析:①Cu与HNO3反应,随HNO3浓度 变化,其生成物不同,HNO3浓度大时生 成NO2,浓度小时产生NO等.②Zn与 H2SO4反应,若H2SO4浓度较大时, H2SO4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若为稀 H2SO4,则与Zn反应释放出H2.②④组的 物质其反应产物与它们的浓度无关.
• 答案:A
• (2009·聊城模拟)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 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 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 ①Cu与HNO3溶液 FeCl3溶液
②Cu与
•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
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答案:B
• 向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Cl2 3.36 L(标 准状况)并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
=c(Cl-),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
()
• A.0.75 mol/L
B.1.5
mol/L
• C.2 mol/L
D.3 mol/L
解析:因 Fe2+、Br-都是 Cl2 的还原剂,还原性 Fe2+ >Br-,所以据题目条件知 Fe2+完全被氧化,Br-氧化了一 部分,通入 Cl2 0.15 mol,得电子 0.15 mol×2=0.3 mol, 生成 0.3 mol Cl-,设 n(FeBr2)=x,据得失电子守恒:x×1 +(2x-0.3 mol)×1=0.3 mol,解得 x=0.2 mol 则 c(FeBr2) =00.2.1mLol=2 mol/L,故选 C.
•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 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 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 发生反应.
•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 序.(注意: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 电子,例如稀有气体既难失电子,又难得
• [例题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 2Cu(IO3)2+24KI+12H2SO4===2CuI↓+ 13I2+12K2SO4+12H2O其中 1 mol氧化 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
等.
HNO3、KMnO4
• ②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等.Fe3+、Cu2+
• ③某些金属性较弱Na的2O2高、H价2O金2 属阳离子,如
•
等.
• ④过氧化物,如
等.
• (2)常见的还原剂——一般指活泼的金属单 质和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K如、Al、Zn、Fe 等.
8HNO3(稀)===3Cu(NOHN3)O2+3 2NO↑+
4HC2u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还元原素剂的是化合价HN降O3低,;发被生氧还化原的C反是u(应CNOu的3,)2是氮
,氧化NO产. 物是
,还原产物是
•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1)常见的氧化剂——一般指活泼的非金属 单质和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 +5Cl2↑+8H2O
•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 4HCl+O2
2H2O+2Cl2
•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 KMnO4>MnO2>O2.
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判断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 大的,其氧化性强.例如: 2Fe+3Cl2==△===2FeCl3 Fe+S==△===FeS 氧化性:Cl2>S
•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在反应中只能 失电子而不能得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低 价态时,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即只 能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如Fe、Cu、 S2-、I-、Br-等.
(3)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与它的最低价态之间的中间价 态时,在反应中既能失电子,本身被氧化,又能得电子, 本身被还原.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原性.它跟强氧化剂反应表现还原性,跟强还原剂反应表 现氧化性.如S0 、+S4、F+e2 、N0 等.
应用: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反应的可能性.
• 3.强弱规律
• 相对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 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 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 4.转化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 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 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 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 生变化
•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 还原
•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有升 降,但不一定是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有升降,如 Fe2O3+ 3CO=高==温==2Fe+3CO2,氧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化合价变 化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种元素,也可以是同种元素,如 CO2 +C=高==温==2CO;作为非金属,在反应中可以得电子,但也 有失电子的可能,如 C+O2=点==燃==CO2;金属在反应中失电 子被氧化,而不是失电子被还原.
• [例题1]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 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
能发生的是
()
• A.3Cl2+6FeI2===2FeCl3+4FeI3 • B.Cl2+FeI2===FeCl2+I2 • C.Co2O3+6HCl===2CoCl2+Cl2↑+
• 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 减弱
•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 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 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 大小等.例如:
3H2O • D.2Fe3++2I-===2Fe2++I2
• 点拨:本题考查有关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 比较.一般地,氧化性强的物质可将氧化 性弱的物质的对应离子(或物质)氧化而生 成弱氧化性的物质,符合“两强制两弱” 规律.
• 解析:由于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故Cl2可将Fe2+、I-氧化 生成Fe3+、I2,Co2O3可将Cl-氧化生成 Cl2,Fe3+可将I-氧化生成I2,故A不正 确.
子发生转移
• D.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 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 解析: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 升高到+6价,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 价从-1价降到-2价,故Na2O2作氧化剂 被还原;当有3 mol Na2O2参加反应时转 移6 mol电子,反应中Na2FeO4既是氧化 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答案:A
• 1.守恒规律(四大守恒)
• (1)氧化剂获得电子的总数必等于还原剂 失去电子的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 (2)氧化剂中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 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即化合价升 降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也等于电子转移 总数.
•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 子的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
• A.10 mol
B.11 mol
• C.12 mol
D.13 mol
解析:由题目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u(IO3)2 为氧化剂,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u2 →C+1u,+I5→I0, 1 mol Cu(IO3)2 得到电子为 1 mol+2×5 mol=11 mol.或 根据只靠近而不交叉的原则 24 mol KI 中,2 mol I-生成 CuI,22 mol KI 生成 I2,当氧化剂 Cu(IO3)2 为 1 mol 时, 有 11 mol KI 被氧化,即失去 11 mol 电子.
•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使同一种氧 化剂还原程度大的,其还原性强.例如:
• Cu+2Fe3+===Cu2++2Fe2+ • 3Zn+2Fe3+===3Zn2++2Fe • 还原性:Zn>Cu
•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 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 酸强.
•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 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 关.另外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 性、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依据以下 几个方面判断:
• 1.根据方程式判断
•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 • (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答案:A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
剂的是
()
A.F-、I-、S2-
B.Fe3+、MnO- 4 、NO- 3 C.ClO- 4 、Mg D.Cl2、Fe3+、Al
• 解析:元素以其最高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 应时,只能表现出氧化性;元素以其最低 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表现出还 原性.在A项中F-、I-、S2-,C项中的 Mg,D项中的Al都各自是这些元素的最低 价态,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用作 还原剂,A、C、D三项不是本题答案;B 项中+3价的Fe、+7价的Mn、+5价的N 都分别是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态,故B项为 正确答案.
• 【注意】 ①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 侧的同一种变价元素;②箭头不表示方向, 只表示变化;③一定要标明“得到”或 “失去” .
•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
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失电具子体讲是箭
头从
得电子 的元素出发指向
的元素.如:
• 【注意】 强调方向和电子数目,不必注 明得失,因为箭头指向中已包含了得失.
3.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
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3Na2O2=熔==融==2Na2FeO4
+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
•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 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
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 7.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 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 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 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 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 恒.
• 应用:计算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价态规律(氧化还原规律)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 失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 原性,即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如 Fe3+、H+、 Al3+、浓 H2SO4 中的+S6、HNO3 中的+N5等.
•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关系
• (1)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电子升转降移
或
(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
反应的依据.
电子的转移.
•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4)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 (5)例证:3Cu+
• ②含有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H,I、如KI、H2S、K2S 等.
• ③一些容易使电子偏离的物质,H2、如CO 等.
• (3)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和大多数 非金M属n单O2、质S既O2、可F作e2+氧、化H2O剂2、又S 可作还原剂, 如
•
等.
•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 (1)双线桥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 示电子转移的结果同,一该元法素侧重于表示 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 如:
• 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元素化合价如何变化.例如浓H2SO4与 SO2不会发生反应;KClO3+6HCl===KCl +3Cl2↑+3H2O反应中,KClO3中+5价的 氯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
• 5.难易规律
•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 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 失电子.
• C.①②
D.①③④
• 解析:①Cu与HNO3反应,随HNO3浓度 变化,其生成物不同,HNO3浓度大时生 成NO2,浓度小时产生NO等.②Zn与 H2SO4反应,若H2SO4浓度较大时, H2SO4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若为稀 H2SO4,则与Zn反应释放出H2.②④组的 物质其反应产物与它们的浓度无关.
• 答案:A
• (2009·聊城模拟)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 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 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 ①Cu与HNO3溶液 FeCl3溶液
②Cu与
•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
的是( )
• A.①③
B.③④
答案:B
• 向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Cl2 3.36 L(标 准状况)并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
=c(Cl-),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
()
• A.0.75 mol/L
B.1.5
mol/L
• C.2 mol/L
D.3 mol/L
解析:因 Fe2+、Br-都是 Cl2 的还原剂,还原性 Fe2+ >Br-,所以据题目条件知 Fe2+完全被氧化,Br-氧化了一 部分,通入 Cl2 0.15 mol,得电子 0.15 mol×2=0.3 mol, 生成 0.3 mol Cl-,设 n(FeBr2)=x,据得失电子守恒:x×1 +(2x-0.3 mol)×1=0.3 mol,解得 x=0.2 mol 则 c(FeBr2) =00.2.1mLol=2 mol/L,故选 C.
•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 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 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 发生反应.
•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 序.(注意: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 电子,例如稀有气体既难失电子,又难得
• [例题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 2Cu(IO3)2+24KI+12H2SO4===2CuI↓+ 13I2+12K2SO4+12H2O其中 1 mol氧化 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
等.
HNO3、KMnO4
• ②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等.Fe3+、Cu2+
• ③某些金属性较弱Na的2O2高、H价2O金2 属阳离子,如
•
等.
• ④过氧化物,如
等.
• (2)常见的还原剂——一般指活泼的金属单 质和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K如、Al、Zn、Fe 等.
8HNO3(稀)===3Cu(NOHN3)O2+3 2NO↑+
4HC2u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还元原素剂的是化合价HN降O3低,;发被生氧还化原的C反是u(应CNOu的3,)2是氮
,氧化NO产. 物是
,还原产物是
•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1)常见的氧化剂——一般指活泼的非金属 单质和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 +5Cl2↑+8H2O
•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 4HCl+O2
2H2O+2Cl2
•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 • KMnO4>MnO2>O2.
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判断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 大的,其氧化性强.例如: 2Fe+3Cl2==△===2FeCl3 Fe+S==△===FeS 氧化性:Cl2>S
•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在反应中只能 失电子而不能得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低 价态时,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即只 能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如Fe、Cu、 S2-、I-、Br-等.
(3)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与它的最低价态之间的中间价 态时,在反应中既能失电子,本身被氧化,又能得电子, 本身被还原.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原性.它跟强氧化剂反应表现还原性,跟强还原剂反应表 现氧化性.如S0 、+S4、F+e2 、N0 等.
应用: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及反应的可能性.
• 3.强弱规律
• 相对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 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 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 4.转化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 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 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 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 生变化
•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 还原
•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有升 降,但不一定是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有升降,如 Fe2O3+ 3CO=高==温==2Fe+3CO2,氧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化合价变 化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种元素,也可以是同种元素,如 CO2 +C=高==温==2CO;作为非金属,在反应中可以得电子,但也 有失电子的可能,如 C+O2=点==燃==CO2;金属在反应中失电 子被氧化,而不是失电子被还原.
• [例题1]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 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
能发生的是
()
• A.3Cl2+6FeI2===2FeCl3+4FeI3 • B.Cl2+FeI2===FeCl2+I2 • C.Co2O3+6HCl===2CoCl2+Cl2↑+
• 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 减弱
• 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 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 有无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高低和反应物浓度 大小等.例如:
3H2O • D.2Fe3++2I-===2Fe2++I2
• 点拨:本题考查有关氧化剂氧化性强弱的 比较.一般地,氧化性强的物质可将氧化 性弱的物质的对应离子(或物质)氧化而生 成弱氧化性的物质,符合“两强制两弱” 规律.
• 解析:由于Co2O3、Cl2、FeCl3、I2的氧 化性依次减弱,故Cl2可将Fe2+、I-氧化 生成Fe3+、I2,Co2O3可将Cl-氧化生成 Cl2,Fe3+可将I-氧化生成I2,故A不正 确.
子发生转移
• D.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 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 解析: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 升高到+6价,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 价从-1价降到-2价,故Na2O2作氧化剂 被还原;当有3 mol Na2O2参加反应时转 移6 mol电子,反应中Na2FeO4既是氧化 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答案:A
• 1.守恒规律(四大守恒)
• (1)氧化剂获得电子的总数必等于还原剂 失去电子的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 (2)氧化剂中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 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即化合价升 降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也等于电子转移 总数.
•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 子的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
• A.10 mol
B.11 mol
• C.12 mol
D.13 mol
解析:由题目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u(IO3)2 为氧化剂,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u2 →C+1u,+I5→I0, 1 mol Cu(IO3)2 得到电子为 1 mol+2×5 mol=11 mol.或 根据只靠近而不交叉的原则 24 mol KI 中,2 mol I-生成 CuI,22 mol KI 生成 I2,当氧化剂 Cu(IO3)2 为 1 mol 时, 有 11 mol KI 被氧化,即失去 11 mol 电子.
•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使同一种氧 化剂还原程度大的,其还原性强.例如:
• Cu+2Fe3+===Cu2++2Fe2+ • 3Zn+2Fe3+===3Zn2++2Fe • 还原性:Zn>Cu
•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 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 酸强.
•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 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 关.另外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 性、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依据以下 几个方面判断:
• 1.根据方程式判断
•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 • (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答案:A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
剂的是
()
A.F-、I-、S2-
B.Fe3+、MnO- 4 、NO- 3 C.ClO- 4 、Mg D.Cl2、Fe3+、Al
• 解析:元素以其最高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 应时,只能表现出氧化性;元素以其最低 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表现出还 原性.在A项中F-、I-、S2-,C项中的 Mg,D项中的Al都各自是这些元素的最低 价态,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用作 还原剂,A、C、D三项不是本题答案;B 项中+3价的Fe、+7价的Mn、+5价的N 都分别是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态,故B项为 正确答案.
• 【注意】 ①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 侧的同一种变价元素;②箭头不表示方向, 只表示变化;③一定要标明“得到”或 “失去” .
•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
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失电具子体讲是箭
头从
得电子 的元素出发指向
的元素.如:
• 【注意】 强调方向和电子数目,不必注 明得失,因为箭头指向中已包含了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