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不当行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不当行为分析
作者:王茂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4期
问题学生是一个常见但又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学校方面的;既有教育方面的,也有环境方面的;既有他人方面的,也有自我方面的。

而笔者认为,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因素。

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试从教师教育行为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及对教师以启迪和警戒。

一、故意倭化学生
倭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社会学家高夫曼(E·Goffman)指出,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倭化他人。

[1] 为何我们要倭化他人,因为一旦我们将他人视为另类,我们就可推却礼遇、信任与责任,就可随心所欲地、甚至粗暴地对待他们而不受良心的谴责。

而倭化对被倭化者的影响则是巨大的,既可损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又可使其处于无助状态,最终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行为定势。

顾名思义,“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业与行为等方面有问题、表现欠佳的学生,从逻辑学角度讲,“问题学生”的内涵很小,而外延却很大。

有问题、欠佳可认为是一个方面,也可以是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如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与身体状况等。

然而,纵观我们的教育实践,在考试、排名、升学等竞争的压力下,不少教师把“问题学生”的外延有意无意地缩小了,认为只要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因此从一开始就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以致出现了教师的“爱有等级”的现象。

学习用功、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尊为一等公民,他们在老师那里处处被优待,排座位由他们先挑,上课回答问题,首先点名他们回答,同样是犯了错误,老师对他们的错误轻描淡写,甚至百般庇护。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却是时时挑剔,处处冷落,甚至不闻不问,久而久之,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如此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对和不妥,因为他们总是在考试中影响班级的成绩,殃及老师自己的奖金、福利、名誉等实际利益。

而这些被倭化的学生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教师对自己的歧视,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只能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由原来的成绩不好,变成了多方面的不好,甚至成了“彻头彻尾”的问题学生。

二、忽视班级人际关系建设
班级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生存、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往的社会——心理空间。

整个班级当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这个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学生只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他的发展和成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班级场域中
整个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如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同学关系是否亲密、班级学习氛围是否浓厚等,都直接影响到班级内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到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不仅包括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关系,而且包括以情感维系为特征的心理关系。

可以说,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喜欢某门课程,而且可以学得很好;而恶劣的师生关系,则使学生谈学(学校、学习)色变,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

师生关系是双向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构建。

然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角色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关系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下中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用一位专家的话来概括,就是“知识传递的
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

教师与学生更多是一种知识授受的关系,而缺乏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同的心理关系,尤其是教师和被冠以“问题学生”的同学之间,关系更加淡漠。

不仅仅师生关系每况愈下,而且由于同学之间学习的相互竞争,名誉的相互争夺,同学之间也相互多了一分猜疑、嫉妒,而少了许多关爱和友情,使得同学之间也长期处于一种充满隔阂、紧张、敌对的关系之中。

对于表现不如自己的同学,很多学生是避而远之,甚至是取笑和讥讽。

加上老师对表现不好学生的疏远,更加纵容了优生对问题学生的歧视。

长此以往,那些暂时表现差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冷漠、敌对的环境中,不仅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自信受到了打击,而且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于是便由开始的失落到后来的无助、自我否定和放弃,直至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真正的问题学生。

三、随意给学生贴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提出的“标签理论”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示的那种人”,并且指出,随意给他人“贴标签”是一种反教育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然而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凭学生的一次考试或一时表现,就轻率地给学生妄下论断,并贴上一个“问题学生”、“笨蛋”的标签。

而被贴上了“问题学生”标签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发
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于是将老师的判断信为至尊,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冷落,往往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甚至将自己的许多不良行为合理化:因为我是一个“问题学生”,因为我“很笨”,我的能力差,所以表现不好是很正常的,由此降低了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标准。

不仅如此,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同学往往会受到班上其他同学有意无意和形形色色的排斥和有形无形的各种各样的歧视,致使他们很难正常处理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
关系,也很难融入班集体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之中,严重的还会由于受逼迫而自成小团体与同学、教师和学校进行对抗。

四、崇尚话语霸权
“话语”指我们言说的方式,同一事实用不同的话语说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美国学者诺曼·费尔克劳(Norman Fairclough)在其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认为:“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造成或‘构成’社会现实与社会关系;不同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各种至关重要的实体,并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

”[2] 可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话语会给学生传递特定的涵义。

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至今,教师在师生关系中仍处于权威地位,这也就决定了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利,教师的话语是权威话语,具有使学生畏惧的巨大威慑力,而且这种话语权利是单方的,于是教师的权威话语就质变为一种话语霸权。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鼓动下,很多教师为了捍卫自己的师道尊严,崇尚的还是教师的话语霸权,以致往往滥用被社会赋予的话语权,动辄给学生一顶“问题学生”的帽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他们的言说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老师的驳斥、谩骂,甚至是遭受教师的淫威——体罚。

“问题学生”这一霸权性的话语将不少学生置于了非常不利的位置和境地,一旦老师说A是差生,那么紧接着就是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

接下来,这些学生天天处在被同学小看和被老师瞧不起的悲惨境地,这样发展的结局就是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真正沦落成了名符其实的问题学生。

此外,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不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反教育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沦为问题学生的原因。

如有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体罚、侮辱,提起学校就恐惧,久而久之,由原来的优生成为问题学生,由原来一方面的差变为多方面的差,甚至各方面差。

治标需先治本,在认识到教师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一大原因,或者说主要原因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局限于在学生身上做工作,而是从抓教师素质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育行为,从而减少更多问题学生的形成,或者说杜绝问题学生的出现,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Erving Gof Tman,Stigma.Engle wood Clit Fs,NJ:Prentice Hall,Inc.1963.p.5.
[2] [美]费尔克劳.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