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河南省新郑市市直中学尹建超
【重难点】
《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读出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

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或者引用爱国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播放歌曲《祖国之恋》或者用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
(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


二、入情入境,读懂意象
(即“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1、诗人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爱的?诗人用了“嘶哑”这个形容词,你会联想到怎样的形象?从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2、诗人挚爱着的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其歌唱的内容包括哪些?
学生交流后明确:(关键词句)
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意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和关键的修饰语来表达的,这些地方要读重音。

探究质疑。

3、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提示: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

《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此后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以双鸟、孤鸟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

搜索与“鸟”有关的诗句,读一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
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民族的热爱,已到了不知如何倾诉的地步,他也就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

虽然已不能再唱出美妙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来的,是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执著的爱。

虽然我们与诗人不同时代,但我们从朗读中会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诗人沸腾的热血。

三、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1、如果让你来朗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一处最有起伏跌宕的感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正当我们为诗人不断的歌唱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有何深意?
2、这样的爱该用怎样的语调表现出来呢?
3、一首优秀的诗歌中总有几个句子能特别打动你。

打动你的原因,就是情感真挚。

这首诗中,表达感情最深切的是哪一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怎样理解诗人眼里的泪水?
(经过思考、探究,学生有能力理解这泪水中饱含的深情。

“深沉”一词也许还不足以表达爱的炽烈程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房,激起我们持续的共鸣,留下不尽的余韵。


4、所谓“诗歌”就是“诗”与“歌”的联姻,这首诗在音乐性上虽然不如古典诗词,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但其内在情感的旋律节奏非常鲜明。

这个内在的节奏就呈现为情感的变化。

试着画出诗人情绪起伏的走势图。

(请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抗争炽烈
悲愤憧憬
忧患执著
我们在诵读时要随着诗中感情的起伏体会内在的节奏,诗歌的韵味就自然流露了。

读时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沉浸到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中。

四、情绪对接,强化体验
祖国是亲爱的母亲,为了她,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在所不惜,一首首诗,就是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

如果让你抒写对祖国的热爱,会用什么样的诗句?
(为了点燃学生尝试写诗的热情,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读诗的目的是指导学习,指导生活,仿写诗句,就是将诗作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积累筛选,升华情感,建构起人文底蕴。

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与诗人的心是相通的,我们读懂了诗人殷殷的赤子情怀,祖国之爱在我们的心中,也就如潮水般奔涌──
五、写作特色
1、设喻。

2、结尾升华主题。

诗歌《我爱这土地》活动课教学设计
[作者:李颖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4 更新时间:2007-12-19 文章录
入:丽泽中学]
诗歌《我爱这土地》活动课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初二
【授课题目】我爱这土地
【授课学校】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授课教师】李颖
【授课时间】2007.10.17 第七节
【授课性质】丰台区课改成果汇报研讨课
【学情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教师教给学生鉴赏现代诗歌方法的典型教材。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总结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为学生的现代诗歌鉴赏指引道路。

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

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通过具体的朗诵指导和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鉴赏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情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人思想情感;通过自主参与诗歌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把握学习诗歌基本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能力迁移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展开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学习活动,使之把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诗歌学习基本方法,准确实现能力迁移
【教学方法】
以“诵读”活动为主线,通过“三读”,循序渐进,其间将了解背景、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等诗歌学习元素有机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觉领悟学习方法,并通过《中国的土地》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及反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