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 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

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
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
作等
本单元完
③造纸:造纸技术进步,纸张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 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 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 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 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 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5)衰落原因: 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 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 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 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 步摧垮了腐朽的士族。
2、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察举制难以实施;世 家大族崛起,把持朝政。
(2)内容:是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九品,指评定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即品评官, 负责评定人才,由世家大族担任。
(3)特点:重视门第,忽视才学。
(4)影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 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德才并重;但后期选拔标 准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官吏的选拔权被世家 大族所垄断。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 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是 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 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
体现了江南 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
迅速开发 迅速开发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
体现民族大 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 融合的特色 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
⑤迁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经济上 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 了政权。
⑥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 贯、行汉制、崇儒学,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 合。
(3)作用: ①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②加速了北方各民族政权封建化; ③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பைடு நூலக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奠定基础。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①北方:由于战乱农耕规模缩小,但仍有发展。如北 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 于灌溉。
②江南: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 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手工业的发展: ①制瓷:北朝烧出了成熟的白瓷。
②冶铸: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 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 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 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 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 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思想领域异常 活跃,如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与反佛灭佛的斗争;科技成就 较为突出。
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 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门阀政治的形成
(2)特点: 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③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④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措施: ①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使吏治有所好转。 ②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 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设立三长制: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取代宗主督护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④推行新的租调制: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 农民的负担;编户齐民增多,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
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史
一、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关系
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南北政权并立、 对峙;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 基础。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 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4)评价: 门阀政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
种制度具有很大的消极因素。一方面门阀士族长期把 持政权,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 另一方面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了“因 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冗员。
(5)衰落: 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
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体现了封建国家分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

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
体现了佛教盛行 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
盛行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
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