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22.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3. 四地所处纬度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24.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地方时的不同④黄赤交角的存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参考答案:
22. D 23. C 24. B
22. 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
根据表格中昼长时间,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丁地,D对。
A、B、C错。
23. 赤道昼长是12小时,纬度越高,与赤道昼长的差值越大。
根据表格中四地昼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由小到大依次是丙丁乙甲,所处纬度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丙丁乙甲,C对。
A、B、D错。
24.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②对。
与地球自转、地方时的不同无关,①、③错。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对。
B对,A、C、D错。
2. 冷锋形成的天气有
A.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 华北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
C. 长江中下游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参考答案:
A
3.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数字为经纬度数值。
读图完成四图中
A.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D.g地和h地地壳运动强烈
参考答案:
D
4.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4题:
12.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欧
D.从欧洲迁往亚洲1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1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参考答案:
C A C
5.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题。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8.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参考答案:
C A
6.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 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 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 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8. 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 长江下游伏旱
B. 华北平原春旱
C. 北方寒潮
D. 江淮梅雨
参考答案:
27. A 28. C
试题分析:27. 根据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甲图为冷锋示意图,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乙图为暖锋示意图,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28. 根据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甲图为冷锋示意图,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冷锋影响可能产生冬季寒潮天气。
7. 下四钢铁工业城市中,布局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参考答案:
C
8. 轮船在40°N航行,当太阳位于头顶时,北京时间是9时,此时该船位于
A. 75°E附近
B. 94°E附近
C. 150°E附近
D. 165°E附近
参考答案:
D
9. 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转,西边的时刻比东边时刻早
C.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东九区的时间应该比北京早1个小时为7时
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参考答案:
D
10. 读世界合理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
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海洋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参考答案:
D
11. 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国际劳动节 B.元旦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参考答案:
C
12. 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 春分日--夏至日
B 夏至日--秋分日
C 秋分日--冬至日
D 冬至日--春分日
参考答案:
B
13. 下表为2018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70
B. 80
C. 90
D. 100
24. M的日期最可能为
A. 1月22日
B. 2月22日
C. 4月22日
D. 5月22日
参考答案:
23. C 24. D
【23题详解】
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乙位于北半球,根据处于直射点同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
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47°14′,乙地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C正确。
【24题详解】
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M日期昼长夜短,说明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两项;因为二分日,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4月22日距离春分日刚过一个月,白昼时间应接近12小时,不会是13小时55分,5月22日更加合适,故D项正确。
14. “五一”国际劳动节,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变长
B、昼长夜短,但白昼还在变短
C、昼短夜长且白昼还在变短
D、昼短夜长,但白昼还在变短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联系
B.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D.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宇宙,最低级的天体系统是与地月系同级的行星系统。
故D正确。
【名师点睛】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对于“宇宙”这一概念的理解,应抓住以下要点: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其次,由物质组成;最后,物质是有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故答案选D项。
B项中“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的表述,就违背了“运动有规律可循”这一特征。
16. 如果某日某时刻120°E与晨昏线的一部分重合,则该日可能是:( )
A.秋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任一天
参考答案:
A
17.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
2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最终( )
A.与等压线垂直
B.与等压线斜交
C.平行于等压线D.呈漩涡状
25.近地面风向不完全与等压线平行的原因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B.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惯性离心力的影响D.摩擦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
23-25 BCD
18. 读下面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24. 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5. 甲地比乙地( )
A. 气压高
B. 风力大
C. 气温高
D. 湿度大
参考答案:
24. C 25. B
试题分析:
24. 读图可知,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该图表示北半球等压线示意图,故选C。
25.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故甲地风力较大;图中甲乙两地没有确定的数值,故不能判断大小;甲地受冷气团控制,乙地受暖气团控制,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地位于内陆地区,乙地位于沿海地区,所以甲地湿度小于乙地。
19. 我国的下列城市中,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是()
A.湖南株洲 B.江苏南京 C.湖北武
汉 D.西藏拉萨
参考答案:
A
略
20.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歌词描述的情景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
A. 采集、渔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后工业化时期
参考答案:
B
人类文明阶段可以分为:①采猎文明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
②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
③工业文明阶段。
“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的农耕生活。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1.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 服装服饰
B. 饮食习惯
C. 建筑风格
D. 绿地面积
参考答案:
C 22. 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號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
下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路复原图。
完成下列各题。
4. 缅甸晓蛇繁盛于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元古代
5. 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
A. 海生藻类
B. 孢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参考答案:
4. B
5. C
4.据材料,缅甸晓蛇生存于距今约0.99亿年,属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选B。
5.结合上题可知,缅甸晓蛇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裸子植物,选C。
23. 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
参考答案:
D
24. 下图示意英国部分地区的地形(图a)和人口密度(图b)。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 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游牧业
20.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图示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参考答案:
19. B 20. D
【19题详解】
图示该区域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草生长,人口密集,因此乳畜业发达。
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游牧业不符合其区位因素条件。
故本题选择B。
【20题详解】
乳畜业农业地域类型在图示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草生长;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①②正确。
劳动力和机械化不是制约其的区位因素,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择D。
25. 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b>a>c>d
C. c>b>d>a
D. c>d>a>b
参考答案:D
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
多云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6.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参考答案:
B
二、填空题(共10分)
27. 读“北京市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北京商业网点的发展体现了的____思想。
(2)北京城内的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呈____形。
(3)原旧城内的____形共有七个,其中间的一个是____中心,其余六个为____中心。
(4)新中国成立后,在旧城周边增加了新街口、北新桥、菜市口、广安门、红桥等商业中心,并繁荣起来。
这说明,满足了________理论要求的商业中心布局是合理的。
参考答案:
(1)中心地(2)六边(3)六边政治商业(4)中心地
解析:学者在研究城市时提出了城市空间分布呈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理论模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功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28.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 ____ __,c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__ ____ __。
(2)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 _____ ,在地形上是______ 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__ 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_ _____
能找到泉水的是。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参考答案:(1)背斜断层
(2)向斜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b a c
(4)b c
29.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和马来西亚两国城市化趋势
(1)A线表示的国家是。
(2)197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
(3)两国中逆城市化现象明显的是(填字母)。
(4)1980年—2000年两国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填字母)。
(5)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的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
(1)马来西亚(2)70 (3)B (4)A (5)经济
解析:(1)A线表示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低,是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
(2)根据图示曲线,197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70%。
(3)两国中逆城市化现象明显的是B,发达国家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
(4)1980年—2000年两国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A,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5)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经济的发展水平。
30. 读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_ _ 和。
(2)A自然带的名称是;气候名称
是;
其特点是。
(3)自然带G、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
是。
(4)气候受季风影响的自然带代号分别是___ __和_;其中,冬季较暖的是__ __ _ ,冬季较冷的是_____ 。
参考答案:
(1)B F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南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缺失连片的陆地(4)E、F ; E,F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1)给图13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2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
_________________→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环流。
(3分)
(2)若图14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
(2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______弯曲。
(2分)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参考答案:
(1)空气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分+3分))
(2)向下向上(2分+2分)(3)B>A>D>C (2分)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同一点,近地面和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2分)
32. 读下面的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共12分﹚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上,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
其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EF线属于________﹙晨线或昏线﹚。
(4)这一天 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 D 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C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
这一天D点的昼长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2)23°26’S;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或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或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3)晨线(4)C;B;昼夜等长(5)12时;18时;6时;12时
33. 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
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我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____________企业,扩大企业生产____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____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____________,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参考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机械工业、钢铁工业
(2)煤炭、钢铁规模第三产业科技
解析:
第(1)题,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有其优越条件,这里煤炭资源丰富;本区有铁矿资源但离法国东北部铁矿区较近;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附近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河等天然河道,水源充足且水陆交通便利;鲁尔区靠近西欧工业发达区,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在此优势条件基础上发展了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机械、钢铁、化学工业,这五大工业部门均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
第(2)题,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工业的主要能源,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传统工业的冲击,加上第三次技术革命后出现了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世界传统工业面临着技术改造和工艺更新;鲁尔区又是传统工业集中的地区,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实施了综合整治。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减少煤炭、钢铁两大部门工业企业数量,扩大工业企业规模,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其次调整了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拓展交通,美化环境。
经过整治后的鲁尔区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更趋合理,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