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脱县城及西藏主要城镇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其主要
原因是( C )
A. 临近河流,航运发达
B.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C. 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 D.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第29页/共31页
第30页/共3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1页/共31页
注意:随着海拔升高,除气温发生变化外,降 水也发生变化,大致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
第11页/共31页
探究二:读图分析四川盆地河流水系形态
N
第12页/共31页
向心状水系
链接:分析该地区水电站众多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N
①地势高差悬殊,河流落差大 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
第13页/共31页
小结:地形对河流水文、水系的影响
(1)影响河流流向及流速。 (2)影响水系形态。 (3)影响水能资源的丰寡。
第14页/共31页
探究三:根据材料,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成都平原 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6分) 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 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第15页/共31页
光照
主 要 农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热量 水分 昼夜温差
雨热配合 气象灾害

市场

交通
位 因 素
社会经 济基础(工业基础、
农业基础)等
第16页/共31页
探究三:根据材料,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成都平原 在古代成为“天府之国”的有利条件.(8分)
摘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
(1)影响工业的分布密度。 (2)影响工业选址,如有严重大气污染 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
第22页/共31页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气候:气温、降水 水文、水系:河流流向及流速、水系形态、
水能资源的丰寡 农业:农业类型的选择 交通:陆上交通线的密度、形态、布局
水运(河运、海运),如港口的布局 工业:工业选址、分布密度
1.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短缺 C.市场需求量小
D B.河流结冰期短
D.河流落差大
2.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D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第26页/共31页
第27页/共31页
(1)平原、盆地、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 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 (2)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这样有利 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第18页/共31页
探究四:读图,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 和交通运输线路的主要特点。(12分)
东部地形平坦,城镇数量多,规模大,交通线分布 较稠密,呈网状,交通运输方式多样;西部为山区, 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呈“之”字形,交通线分布较 稀疏。
西部地区酸雨频率较小。 因为这里位于山区,地 形崎岖,交通不便,工 业分布少,排放的酸性 气体较少。
降水较少。
东部地区酸雨频率较大。 因为这里为盆地地形, 较平坦,交通发达,工 业较集中,排放的酸性 气体较多。
降水较多;盆地地形 又不利于大气污染物 的扩散。
地形
交通 工业选址
第21页/共31页
小结:地形对工业的影响
N
若M地海拔为400米,此时测得M地的气温为
4.2℃,仅考虑海拔因素,则N地的气温为 0.6 ℃。 4.2-(1000-400)×0.6
第10页/共31页
小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垂直递减率 为0.6℃/100m。
(2)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 度气温高。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④受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24页/共31页
【练习】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型盘山公路。现在,兴
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
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型,其主要原因

卧龙自然保护区
第5页/共31页
九寨沟
茶馆文化
第6页/共31页
都江堰
第7页/共31页
第8页/共31页
探究一:读图分析四川盆地冻害出现次数少的原因 (4分)
N
①盆地地形,散热慢; ②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 ③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第9页/共31页
链接:分析同纬度M、N两地的温差
A.资金不足
B.降水丰富,气候潮湿
C.高山阻隔,多地质灾害 D.人烟稀少,经济落后
第28页/共31页
【练习】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阻隔,之前进入墨脱必须翻过 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等雪山,是我国大陆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关键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 2011年将全线通车,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即将正式纳入全国公路 交通版图。据此完成下题。
此外,地形对大气环流、土壤、城镇等要 素也造成一定影响。
第23页/共31页
【练习】2010年2月3日,兰渝铁路甘肃境内渭源段崔家河特大桥 基桩工程已顺利完成。下图为兰渝铁路经过地区及部分路段的等 高线示意图。兰渝铁路主要采用桥梁和隧道的形式,是因为( )
①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A
②尽可能减少投资、加快建设速度
A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山区公路建设尽量 “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A.①②
B.④②节③省投A资
C.③④
D.②④
第25页/共31页
【练习】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 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读图,回答下题。
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①地处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开阔,种植业发达; ②土壤肥沃; 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⑤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用水,且 可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次数。
第17页/共31页
小结: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练习】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阻隔,之前进入墨脱必须翻过 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等雪山,是我国大陆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关键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 2011年将全线通车,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即将正式纳入全国公路 交通版图。据此完成下题。
墨脱公路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 C )
四川省的区域特征简介
第2页/共31页
第3页/共31页
四川省的区域特征简介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省会为成都 •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 •人口众多、文化发达、交通发达 •工农业发达、科技发达 •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地质灾害多
第4页/共31页
乐山大佛
第19页/共31页
小结: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密度和分布格局。 (2)影响交通线的形态,如在川西高原公路 修建成“之”字形。 (3)地形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海岸线形态 及沿岸水深等产生影响,从而对河运、海运 等交通运输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20页/共31页
探究五:说明四川省酸雨频率的东西差异及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