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探究.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探究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的形成
从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很大。
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7%、1%、10.9%、1.7%。
危机过后,由于我国加入WTO的强力推动,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开始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年之后,增长幅度很大,贸易格局开始出现变化,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出口增长速度,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直至到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当年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额,这是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首次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了181.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逆差。
说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开始履行各项减免关税的义务,农产品关税税率由21.1%降到18.5%,2003年和2004年两年连续调整最惠国税率,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
2005年是我国履行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加之贸易壁垒的削弱加剧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利的天气条件使得全球主要农产品减产等,如全球谷物减产1.4%,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当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缓慢。
2006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35%,远远低于全球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62%,
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农产品出口方面则表现出与进口完全不同的状况,其增长率一直较为平稳,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适应《农业协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比较优势产品,农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说明我国的农业出口体系已经逐步成熟,受各种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
以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数据为基础,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是我国的前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分别占到了我国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9.8%、9.19%、8.57%和8.21%。
如果以大洲或者区域来划分,则是亚洲(35.47%)、北美(22.30%)、南美洲(21.11%)、欧洲(13.82%),其中,亚洲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东盟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东亚的日本、韩国、香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欧洲的欧盟27国、俄罗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一)对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贸易分析
1.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
2008年,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到了我国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近1/5。
且2008年贸易逆差额达到了93亿美元,而我国贸易逆差总额是181亿美元,美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国。
从两国的进出口农产品来看,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大豆、豆油、棉花、冻鱼、肉
鸡、动物饲料等,尤其是大豆、动物饲料和肉鸡等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均占到我国进口额的将近一半且进口增速较快,表明美国这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墨鱼等水产品、苹果汁、羽毛羽绒等初加工农产品,表现出量价齐跌、价涨量跌或者增长缓慢等特点。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会不断加大,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形势短期内难以逆转,甚至还会继续扩大。
2.中巴、中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
巴西、阿根廷是仅次于美国的我国第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
2008年,中巴、中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分别占我国总额的近10%和9%,我国对巴西、阿根廷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分别达到了85亿美元和83亿美元。
从具体的农产品品种来看,我国对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农产品几乎全部集中在大豆和豆油这两种农产品上,且较之2007年呈现出量价齐涨的趋势,进口额增长速度很快,进口量相对缓慢,如占到我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总额90%的大豆,进口总额同比增长了87.2%,进口量仅增长了10.1%。
对阿根廷的农产品进口情况基本类似,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情况是,大豆和豆油也恰好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
出口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几乎表现的毫无竞争力,出口额均很小。
因此,我国和这两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几乎是净逆差。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国和美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农产品进口额越大,那么从这两个国家的进口额就会越小,美国、巴西、阿根廷对我国的农产
品出口主要是大豆和豆油,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出口相似度非常高,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我国对巴西、阿根廷两国的农产品进口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
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08年对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分别是28亿美元和17亿美元,也成为我国的第四和第六大贸易逆差国。
此外,我国与东盟成员国之一的泰国在2008年也有着4.6亿美元的逆差额。
具体来看,我国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棕榈油、鲜干水果、坚果、稻谷和大米等,其中仅棕榈油一项,2008年进口排名前三的均是东盟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
从马来西亚进口额达到了32亿美元,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额达到了14亿美元,成为我国与这些国家贸易逆差的最重要来源。
出口方面,我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是柑桔属水果、小麦等,这两种产品的出口额排前三名的均为东盟国家。
另外,对印度尼西亚的大蒜、对泰国的棉花和苹果、对马来西亚的纸烟、对越南的中药材等的出口也有一定规模,但总体来看,除过对印尼的大蒜出口额在2008年度破1亿美元之外,其余出口额均较少。
4.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之外,2008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在还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法国等国家。
2008年,澳大利亚是我国第七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农
产品贸易逆差国,羊毛是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最主要农产品,由于澳洲羊毛品质上的优势、羊毛适用的广泛性和其替代品较少,我国主要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进口羊毛的状况还将会维持较长时间。
印度是我国第七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当年贸易逆差额达到12亿美元,其中有9亿美元来自于棉花。
2009年,我国棉纺织企业因为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外贸订单大幅度减少而对棉花的需求也相应减少,1—9月我国对印度的棉花进口额减少了81.1%,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外贸订单的逐渐增多和我国政府的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将会引起我国新一轮的棉花进口的增长波。
加拿大是我国第八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主要是菜籽油。
作为世界第一大菜籽油生产国,我国的产量不断增长,且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作为食用油之一的菜籽油的进口会保持平稳并不断减少。
秘鲁是我国的第九大贸易逆差国,2008年我国对秘鲁的贸易逆差额为9.7亿美元,其中饲料用鱼粉占到了8.6亿美元,从其用途和近年来的贸易数据来看,我国仍将保持对该产品的大量进口。
(二)对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顺差国的农产品
贸易分析
1.中国与东亚诸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
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香港和韩国是我国前三大农产品贸易顺差国。
2008年,我国对这三国的顺差额分别为73亿、34亿和28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农产品贸易顺差额已经远远高于与其他两国的顺差额。
日本和韩国的多项农产品都是我国前三位的主要出
口市场。
我国的水产品如烤鳗、虾,园艺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畜产品如鸡肉和鸡肉制品,其他的如苹果汁、蔬菜等这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多年来都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保持着旺盛的出口能力。
而我国从东亚诸国的进口额则一直远小于出口额,主要是大米、小麦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从较长时间来看,由于日本等国与我国同处东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比较相似,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可提供种类较多的差别农产品,因此我国会继续保持对东亚诸国的大额贸易顺差。
2.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
欧盟27国是仅次于日本、香港和韩国之外我国第四大农产品贸易顺差地区,其中对德国的贸易顺差最大。
我国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仅蔬菜、水果两类农产品贸易顺差额就高达11.24亿美元,占中欧农产品贸易顺差的44.1%;肉类、奶制品和葡萄酒为贸易逆差,葡萄酒逆差最大逆差额为2.09亿美元。
欧盟需求是推动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缺乏足以推动对欧盟出口增长的优势农产品,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成为保持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欧农产品贸易比较平稳,各自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近年来欧盟逐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其目的旨在扭转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劣势。
我国目前的应对措施尚不十分有效,对欧盟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有可能会不断缩小。
三、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一)粮食作物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多年来供给大于需求,因此,也有大量出口。
以2008年为例,谷物净出口总额为32.1万吨,大米净出口总额为65.7万吨,玉米净出口总额为20.3万吨,小麦净出口总额为9.4万吨,同时大麦一项净进口106.2万吨,且从2008年全年和2009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看,谷物等基本表现出的特点是出口日益缩小、进口日益扩大,尤其是大麦,由于我国的进口大麦主要用于生产啤酒和动物饲料,我国又是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国目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相应的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粮食生产则保持基本稳定,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导致对粮食作物的食用消费减少,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不断增加。
可以预测,粮食作物大项将来会是出口不断减少或保持稳定,进口不断增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格局。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其中我国的油料作物和棉花的产量、进口量均保持上升态势,这些农产品是我国大力发展轻工业的基本原料。
而园艺产品如茶叶、烟草和蔬菜水果等则是我国保持大量净出口的农产品。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表明,诸如纺织业等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将会不断实现产业转移,逐步退出本国而在发展中国家继续生产,然后通过进口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我国也不例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纺织业将会逐步退出,国内棉花生
产将基本能够满足工业生产,棉花进口将不断减少。
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最大的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这一结果与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可能达到的峰值相当接近。
由此推断,我国的人力资源将更加丰富,园艺产品和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也将不断扩大生产和出口。
(三)畜牧养殖业产品
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详见表1。
如肉类产量从1996年的4584.0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6865.7万吨,牛奶产量从1996年的629.4万吨剧增到2007年的3525.2万吨,同时产品质量也在逐渐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克服其非关税壁垒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因此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但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在价格上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膳食结构的改善,对畜产品尤其是禽蛋奶等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显现。
我国畜产品2008年的贸易逆差额为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6%。
在我国自身的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将来几年我国畜产品的贸易逆差还将会小幅增长。
(四)渔业产品
当今人类食物的10%采自海洋水域,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已经把增产水产品作为增进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是世界渔业生产
大国和出口大国,水产品产量自1978年以来已经增长了10倍,尤其是人工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已经赶超了天然生产。
如2007年,我国海水产品总产量2550.9万吨,其中天然生产品1243.5万吨,人工养殖1307.3万吨;淡水产品2196.6万吨,其中天然生产225.6万吨,人工养殖1971万吨,这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能力以及水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我国养殖水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虽然没有核心产品,但普通产品和初级产品在总体数量上处于优势,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顺差额为52.1亿美元。
我国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日本、美国、西班牙等欧美发达国家,其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的能力很强,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这要求我国水产品的生产必须从粗放式的注重数量优势向集约式的注重品质优势转变,否则我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大国,将成为受这些贸易壁垒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
四、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点
(一)农产品贸易总额受此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程度小于进出口贸易总额
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进出口的影响要远大于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
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2%、12.2%、-0.3%、11.3%,同期农产品贸易总额则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7%、1%、10.9%、1.7%。
而此次不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情况要明显好于进出口总额,2008年全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991.6
亿美元,同比增长27%,高于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7.8%的增长速度。
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开始显现,1—9月,我国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0.9%,而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为12.8%。
(二)农产品贸易总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
199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21.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239.3亿美元的6.8%。
200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305.8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207.7亿美元的4.9%。
200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当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5616亿美元的3.9%。
(三)贸易壁垒依然较多,困难和压力不小
1.多边国际贸易体制的倒退给我国的农业贸易带来巨大损失
2008年7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WTO多哈回合部长级会议后,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殊保障机制(SSM)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而终归破裂。
多哈回合谈判的破裂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贸易大国来说,预示着失去因发达国家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的减少而带来的收益,失去因市场准入改善带来的出口机会,失去运用特殊保障措施(SSM)的机会。
2.多种贸易壁垒有增无减,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8年以来,连续发生的“毒水饺”、“三鹿奶粉”、“问题鸡
蛋”等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给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带来了阴影,主要进口国加大了检验检测力度。
出口产品检验指标增多、检验费用提高,企业产品达标困难,出口数量萎缩。
如山东莱阳龙大集团,2008年1—10月食品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5%,木制品对欧盟出口下降30%,11月之后基本没有订单。
此外,由欧盟和美国的供应商制定的农产品私有标准给我国这样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私有标准通常由食品产业链的买方尤其是大型的零售商和企业联盟制定,而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现在不仅要遵循进口国的法律规定,并且还要执行通常比政府规定更为严格和复杂的私有标准,这无疑给我国的生产商或种植者提高了成本,增加了出口的难度。
3.国际市场价格优势降低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饱受压力
前者表现在自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如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货币先后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依然坚挺,这削弱了我国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后者表现在2008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稻米价格下滑、北方果菜价格迅速下跌、生猪价格超常波动、肉牛收购价格一直动荡、经济作物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等方面。
(四)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依赖程度严重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对一个或主要几个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强,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就进口而言,我国农产品主要来自个别国家,如稻谷和大米主要来自泰国,肉鸡主要来自美国和阿根
廷。
出口方面比较分散,各种农产品对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比较小,但是农产品整体出口则对日本等个别国家依赖性很强。
无论是进口贸易表现出的某种农产品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严重依赖,还是出口贸易表现出的整体农产品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严重依赖,实际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都是很不利的,一旦与主要进出口国家爆发政治冲突或者其调整贸易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将会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造成巨大冲击。
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都做出了规定。
2006年6月,我国蜂王浆企业已开始遭遇退货。
当年我国绝大多数出口烤鳗企业不敢贸然出口,而是选择停产。
静观其变,广东的烤鳗厂则全面停产,我国其他农产品如大葱、香菇等对日本出口受阻,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重大影响。
这次事件也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敲响了警钟,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应该尽量实现多元化,应广泛开发市场,这样进出口风险会小很多。
比如对菜籽油的进口不应过度依赖加拿大,可以适当开发对该农产品也有较强生产能力的荷兰、法国等欧盟国家市场,尤其是要适当地改变进口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出口对日本的过度依赖,保持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农产品进出口体系,防止农产品进出口的大涨或大跌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我国的农业安全,将农产品贸易逆差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