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与实验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4.各成员应用脑力激荡术进行能力分析。 5.与会人员在决定能力类族之后,再分别对 各个能力族群做更进一步的内容分析。 6.必要时,在决定各能力项目的学习目标,亦 即预期各能力可能有的行为表现和水平。
10
Delphi法
• Delphi是在1950代美国RAND公司开发出来,用以预测未发生的科技事件。其过程如下: 1.选择对问题熟悉的专家组成受调查团。 2.第一回问卷采开放式结构。 3.第二回问卷内容系以第一回问卷收集到资料 编成。
5
(部门) 图学 木工
公 艺 教 学 金工
(细部门之能力群) 材料 手工具
机器
(能力项目) 认识测量工具
手工钻孔 手工直线锯切 维护锯切工具
陶瓷工
榫接
图11-1 任务分析架构图
------------------6
• 任务分析有下列步骤: 1.依职业类别,区分为数各部门,或区域。 2.分别由各部门在分化成细部门,或职务。 3.在把细部门分解成能力项目,包含技能、知识与态度等领域。 4.对所有能力项目做综合检讨、修正、组织、或删除,然后统合定稿,编列 成目录。 5.分别对各项能力,做更进一步的内容分析。

如何使误差变异数变成最小:
1. 2.
29
实验设计
四、实验设计好坏之评量准则: 1. 2. 所选实验设计能否适切必回答研究问题。 所选实验设计能否当的「控制自变量」,它牵涉到内部效度的高 低。
1) 2) 3) 历史(history):在实验进行中,可能会有其他事件发生而混淆想要 研究的受试者(subject)。 成熟(maturation):受测者本身随时间而发生身心的变化,可能会 影响实验的结果。 测验(testing):在有前测、后测的研究中,有可能造成第二次测验 受到第一次测验的影响。
20
实验研究法的优点
1. 2. 研究者可操控自变量,并配合「控制组」与实验组的比较,是操 控有比较的基础点。 实验法比其他研究法较可操控外生变量所造成的干扰。
3.
4.
最适用于因果关系的探讨:实验研究法如能对外在环境及变量做 严谨的控制,则非常适用于有因果(causal)关系之研究问题。
实验结果可复制:可重复进行实验及复验,以提升因果关系的外 部效度。
•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所操弄(manipulation)的变量称为实验变量, 通常又称为自变数;因这个变量的操弄而发生改变的变量则称为依变 量(dependent variable),亦即实验的结果。
18
实验法
• 实验研究最早系应用在「人与物」、「物与物」之自然科学研究,后 来才推广到「人与人」之社会科学研究。 •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field)实验 (田野实验)两种。 • 实验室实验是在一个为了排除研究主题之外的变量对结果产生影响, 而设计出来的人工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完全避免干扰。 • 实地研究则是选择真实的环境来进行,情境上比较真实,而在干扰变 量的处理上则比较差。
实际应用的成本很高:尽管实验的成本不高,但要将实验结果推 广到实际生活上,所付代价仍是很高。
4.
5.
实验对过去变量或预测较难处理:实验处理通常对「现象」或 「立即」发生的问题,鲜少对过去变量做解释、预测。
实验过程可能违反人道:如早期医学或军事实验等。
22
实地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具有下列几个特性: 1. 2. 在自然环境中从事现象的研究。 使用多种的数据收集方法(Thomas & Bouchard)。
分析法与实验法
1
分析法
• 分析研究法是以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亦即把问题细 分成它的组成部分,以便发现它的真实特性以及各变量 间的因果关系。 • 分析研究法可以归纳有下列的特性: 1.以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目的在发现它的真实特 性以及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相当依赖研究者的内部逻辑理论、哲学以及推论理 论。 3.只能建立理论,但没有实证理论。 4.数学分析,仿真与模式建立,理论和假说的发展。
12
• Delphi法具有下列特性: 1.匿名性 2.控制的回馈性 3.意见的反刍 4.群组反应统计
13
Delphi法、问卷调查法、讨论会之 比较
•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1.被访者是不记名意见调查,因此没有受他人干扰或支配压力。 2.每位受访者均有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填答问卷。 3.可以统计的方式整合众人的意见。
4
任务分析法
• 任务分析法由行业分析法(trade analysis)演变而来,系一种阶层分析技术, 依据实际的职业,内容由广而窄,逐渐解析成基本元素,然后近一步编排顺 序。 • 任务分析特色,是以职业情境和工作的实际内涵作为分析依据,因此所分析 获得的工作能力,较能合乎真正的需要。 • 其缺点易忽略理论知识和情意态度方面的能力。
3.
4. 5.
收集的对象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实体(组织)。
有实验设计,但是没有实验控制,也不会企图去控制研究环境的 变量。 要了解所要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3
实验室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方法具有下列几个特性: 1. 在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中从事现象的研究。 2. 有实验设计,同时也有实验控制。 3. 会有意地去隔离与操纵变量以便研究某种可能的因果关系。 4. 包含模拟、小群体、人机以及雏型等四种实验。 5. 探讨的问题包括变量对组织的影响、人机系统中人类行为的问题、 人与机器基础系统间的交互作用等。 6. 使用定量分析的技术。 7. 实验之前必须有详细的计划。
27
实验设计
4. 配对法:将各组受测者加以配对,或以受测者自身作为控制。常见的 策略有下列两种: 1) 配对法(matching):如果被用来「配对」的变量与实验设计中 依变量有相当高的相关存在(如p<.05),则配对法可减少误差、 增加研究的正确性(内部效度)。 配对法的缺点:(a)配对变量要和依变量有高相关,否则白费工 夫。(b)不易找到二个(以上)变量属性完全相等。(c)配对后 仍不能保证其他变量也是完全的相等。 2) 重复量数或随机区组:即同一批样本重复接受n个不同的实验处 理。我们可假定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受测者变量均为相同。受测 者在接受实验处理时,本身的次序应给予随机化。
4.第三回问卷内容,除保留第二回问卷内容,
再增加由第二次问卷内各反应意见的统计结 果。
11
5.比较受访者在第二回和第三问卷的反应,如果发现某一题的前后两次次专 家意见趋于稳定一致,此题就不必再问下去,而未一致的问题, 则继续编 成第四回问卷内容,并附上第三回之统计结果,寄给访谈者填答与批判。 6.重复4、5步骤,到意见一致。 7.意见一致时,是以最后一回合意见之统计结果为依据,进行预测工作。
5.
6.
最严谨、最科学。
改用实地实验法,比实验室实验更能降低研究者的干扰,及降低 实验情境与日常生活的脱节。
21
实验研究法的缺点
1. 人为操控:此种人为不自然的实验环境,是可透过设备上的修改 而加以改进。
2.
3.
实验结果较无法一般化:实验样本若不具代表性,则实验结果的 概化(规则化)会有很大的问题。
19
实验研究法的特性与目的
• 实验研究法的特性:
1. 2. 3. 研究工作事在人为设定的环境中进行。 研究者将受试者分成实验组及控制组。 研究者操弄自变量,并观察它对依变量的变化,实验的同时,亦要控 制干扰变量(如随机分派样本、实验设计的改良)。

实验研究的目的:
1. 2. 3. 测试命题。 建立理论系统。 发现因果关系。
who,what,where,how many,how much how,why
不控制
不控制 不控制
同时事件或历史事计
• 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其研究方面的疑问、说明如何控制变异 来源之一种扼要的计划、架构,及策略。 • 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变异数的控制」,它遵照MaxMinCon原则: 使自变量产生最大(Max)变化、使其他干扰(外生)变量与误差产 生最小(Min)、整个实验设计是在最大最小控制(Con)的原则。 一、使实验变异达到最大(Max): 指进行实验设计时,须设法使实验处理(变量X)的几个条件尽可能 的彼此有所不同。如:二种教学方法愈不同,则实验变异量所占的比 例就愈大。
常见研究设计之「内部效度」威胁之内部因素有:
30
实验设计
4) 5) 衡量工具(instrumentation):不同的观察时点,可能因为实验「评 量工具或仪器」变形或评量人身心改变,而造成不同的结果。 自我选样(selection):此种实验产生的误差,系由于研究者未采用 随机抽样或随机分派样本至实验组及控制组。倘若实验者能够采用随 机分派样本的方式进行实验,即能克服实验误差大半问题。 统计资料的回归现象(statistical regression):当挑选否些极端的受 试者参加研究调查(实验),会发生所得资料有回归现象(倾向「中 立」意见来回答)。 实验者退出/流失(experiment mortality):在长期性纵向研究时,各 组成员的退出/流失将会降低研究的内部效度,也会使实验结果更难 于解释。
16
• 讨论会的缺点 1.有时会议会被少数权威人士操控。 2.有些人因不愿得罪他人而不提意见,。 3.有些人为顾面子而坚持自己早先提出的不 是意见,不愿让步修正。 4.因为会议时间短,因此无法深思熟虑,会有随波逐流,即是“花车效 应” 。 5.会有招集会议不易现象。
17
实验法
• 实验研究法又称为实验观察法,它是在妥善控制的情境下,探讨自变 量对依变量的因果关系,它是各种实证研究法中最科学的方法。 • 实验研究室一种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情境之中进行观察(或数 据搜集)的过程。
14
• 问卷调查的缺点: 1.样本人数一多时,不易确保受访者的素养。 2.无法确认每一位受访者是否均认真填答问卷。 3.群组意见只调查一次,没有机会再修正意见,做一件反刍。 4.受访者没有机会交换意见,或意见沟通。
15
• 讨论会的优点: 1.主席能在会中对议题解释清楚,不会有不懂议题的现象发生。 2.数人在一起面对讨论沟通,彼此意见得以交流,达到集思广益之效。
28
实验设计
5. 共变量分析:因受现实环境的事实限制,若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使用 时。我们改以统计「控制」来控制无法控制的无关变异量。
三、使误差变异数变为最小(Min):

实验误差来源:
1. 2. 无个别差异有关的变数:通常将它视为「系统变异量」内。 测量误差:理论上测量误差平均数可视为0。 将实验情境控制妥善。 增加测量工具的信度。因为测量工具信度愈低,实验所测得分数愈不 稳定,所以其误差变异量也就愈大。
26
实验设计
二、控制(Con)无关变异量: 除了研究者所操作或改变的实验处理变量之外,其他会干扰实验结 果的自变量谓之无关变量(外生变量),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将这 些混淆变量与以控制。 常见的「控制」方法有下列四种:
1. 2. 3. 排除法:把无关变量去除或保持恒定,如选择相同的外生变量之样本。 此种控制方法最有效,但其通则化能力有限。 随机化:样本分派随机化是唯一可以控制「所有」外生之无关变量的 方法,它是配对法所不及的。 纳入法:将无关(外生)变量一齐纳入实验设计中,即将外生变量视 为一个自变量来「控制」,使实验设计变成多因子实验设计。
24
实验法其他研究法的比较
表14-1 各研究法的综合比较
研究策略
个案法
研究问题类型
how,why
控制程度
不控制
同时事件或历史事件
同时事件
实验法
调查法
how,why
who,what,where,how many,how much
可控制
不控制
同时事件
同时事件
次级资料 分析
自然观察 法 历史法
who,what,where,how many,how much
7
• 收集和检核职业能力资料的途径: 1.访问法 2.实际工作法 3.工作者自行分析法 4.问卷法 5.文件分析法 6.观察法
8
DACUM法
• DACUM是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它系应用座谈会和脑力激荡术进 行能力分析的一种方法,是由1960年代末期,加拿大经济发展部实验计划局 及纽约学习通用公司合作发展。 • DACUM法为职业和训练界用以决定训练课程学习的分析过程,其实施过程为: 1.成立工作小组。 2.进行座谈和分析。 3.主持人负责引导座谈会的进行。
2
理论分析法
• 此法的特色是藉助于现有的国内外教育理论以及分析 者本人教育理念,作为分析的依据。 • 此法的成效,与分析者的素养有相当的关系,其缺点 可能是,容易发生见林不见树的现象。
3
学科转变法
• 学科转变法系依据现有的学校课程文献加以分析,藉以拟定教师应具有的能 力。
• 此法的特色,是所依据的文件数据是经过编辑课程的专家的过滤,组织严谨, 取得容易,所以分析工作所花的时间较少,因此广为采用。 • 此方法的缺点为,可能偏重于教师在认知领域的能力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