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灰雀》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灰雀》教学反思
?【案例】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
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
)
师:孩子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呢?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
不同,你更赞同谁的?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
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赞同男孩的,因为男孩是因为天气冷,怕灰
雀冻伤才把灰雀捉回家的。
师:(一楞)是啊,列宁爱鸟,男孩把鸟捉回家也是
因为爱鸟,到底哪种爱更好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讨论!
教师根本没有料到会出现赞同男孩这样的情况,而
这个问题却关系到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爱的含义,是否有
正确的审美认识。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春贸缘模皇切郎退蝗プ剿心
钦嬲胰浮?学生联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 生: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别的来公园的人就看不到灰雀了,他们会伤心的。
生:就像列宁一样,多着急啊!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孤零零的,会寂寞的。
生:它还会吃不下东西。
生:它还会生病呢!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
爱鸟。
(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师叙述12自然段。
)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
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
(齐)
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那为什么他就不问男孩了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生:可为什么要问灰雀呢,它又不会讲话?
学生还是不能体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师:你们说呢?再读书思考思考。
师把问题又抛回给了学生。
(过了一会,才有学生举手回答。
)
生: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生:我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知道男
孩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了。
生: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再问他的话,他会感到更加难为情的。
生:灰雀不会讲话,它是不会说出答案的,这样男孩就不会感到更难为情了。
师:这样也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齐)
爱的教育,至此才水到渠成。
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反复地读、讨论,在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才解决了疑难。
【反思】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
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
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来缘于生成。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究其原因,便是我能根据学生给我的信息,敢于突破预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列宁爱鸟,男孩把鸟捉回家也是因为爱鸟,到底哪种爱更好呢?与为什么要问灰
雀呢,它又不会讲话?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学习与探讨,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以此作为驾驭课堂的制高点,拨动学生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仅把教师处在尴尬状态的课起死回生,还使整堂
课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