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罟
..不入洿池数罟:许多网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C.小学
..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A[数罟:细网。

]
2.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3分)()
【导学号:45412089】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商人重利轻别离④问君西游何时还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⑤⑥⑦B.①③⑤
C.③⑥⑦D.②④⑤
A[①序: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②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③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④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七十者可以
..
..食肉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会盟
..
..而谋弱秦D.宽厚而爱人
C[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A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

B项,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D项,古义:两个词,爱,爱护;人,人民/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
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45412090】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C[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
【导学号:45412091】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

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

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

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

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

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


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

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

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

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

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系,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

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

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风头。

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

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

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

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

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

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

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

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

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

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

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

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

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

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

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

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

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
追寻。

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

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

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

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

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

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

也不是要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

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做学问,不是研究学问,而是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把臂入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还要去面见此人,感受此人。

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学问的真谛。

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D[A项,“不是研究学问,而是研究做学问的人”错,应是“既研究学问,又研究做学问的人”。

B项,“还要去面见此人,感受此人”不当,应是“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

C项,“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徒知读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通过欧阳修与司马光的比较论证,意在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作者阐述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目的是论证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C.文中作者例证较多,如列举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首段指出治史学要懂史学家其人,接下来几段也主要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读古人书要知古人,讲学问要懂渊流等。

B[B项,理据关系表述不准确,要说明的不是“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而是一个人真正有了学问之后的精神愉悦。

]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入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而行。

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D.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风头,只想显示个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B[根据原文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的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这一步,而不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这一步。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45412092】。

慎修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
..
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

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

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

煜卒,改太常博士。

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
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

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
因作《棋说》以献。

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

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

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

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

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

慎修疾虽
..
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

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

上悯之,令有司
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

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

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李煜”是
后一句主语,所以在“江南”后停顿,排除A项;“求缓兵”是前面“入贡买宴钱”的目的,所以在“求缓兵”前停顿,排除C、D两项,选择B项。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

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

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成为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C.“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D.“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C[“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错误。

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年法。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

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

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

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D.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
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错误。

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所说的那样昏庸。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关键词:全,保全;兼,兼并;克,战胜。

第(2)句关键词:草,起草;干泽,谋求恩泽;恨,遗憾。

【答案】(1)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

(2)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他父亲叫潘承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后退休。

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延缓用兵。

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

很快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

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
地供给他。

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潘慎修担任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

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

多次升迁官职后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他,朝廷命他凭本官身份知直秘阁。

潘慎修擅长下棋,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

文章大意说:“下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

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战胜对手。

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

”接着他就列举了十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

过了不久,他就和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担任仓部、考功部这两部的郎中。

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的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

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

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

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

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

朝廷赏赐安葬费二十万,绢一百匹。

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

在此以前,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庸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实。

宋真宗有一天
拿他们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说:“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他。

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

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导学号:45412093】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BE[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作者表达的是要为国家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4.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从表达技巧进行解读,“食叶声”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考生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叶声”衬托出考场的寂静。

其次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读,作者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才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三、语言运用(15分)
15.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表示自己很喜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求助网友再续写两句。

仅三天,该条微博便被转发近10万次,回复量超过2.3万。

请在原诗句后面续写两句诗,并结合所续诗句阐释你所寄寓的情怀。

(4分)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寄寓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示例一)醉看山间月清朗满乾坤人在旅途,奔波伴着失意。

幸运的是有美酒可慰我风尘之苦,有明月可寄我清朗之怀。

(示例二)飘萍几时聚游子何日归人在旅途,得遇知己实属三生有幸。

与好友相别,何时得聚,欢饮畅谈,忆往昔相伴人生路上的欢笑美好;绿酒红颜,叹时光匆匆里的流年碎影。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目前,一款可从一块“小纸片”快速折叠变身成为一个5角硬币大小的、外形类似蜘蛛的可溶解的微型“折纸”机器人诞生。

它走路游泳,爬坡载物,无所不能。

研究人员称,借助3D打印技术,未来这种机器人将能做得
①________________,以便进入很多此前不便到达的狭小区域,甚至人体当中。

在用于地震救援时,这种能自主运行、②________________的微型传感器将为人们带来废墟中的环境信息;在医疗应用中,更小的折叠机器人将能携带药物③________________,到达病灶区域,帮助医生精准地释放药物。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根据前面的内容及后“以便进入很多此前不便到达的狭小区域,甚至人体当中”可以推知第①空可填“更加小巧”。

根据“更小的折叠机器人”可以推知第②空可填“自行折叠”。

根据“到达病灶区域……”可以推知第③空可填“进入人体”。

【答案】①更加小巧②自行折叠③进入人体
17.(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

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给出的是某报社一则启事片段,明确题目中“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提示,注意从书面语的使用以及词语的搭配、得体、感情色彩等方面考虑。

本则启事中,“参加者”与“重大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打探者”用语不庄重,应改为“知情者”;“关爱者”与“社会热点”搭配不当,应将“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与“线索”搭配不当,应将“征询”改为“征集”;“等着”用语口语化,应改为“期待”或“等待”。

【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四、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

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①从孙子的角度,立意为科技让生活丰富多彩,感谢并享受科技带给社会的变化,带给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

科技太多地改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没有科技进步,社会便会停滞不前。

②从爷爷的角度,立意为让身心回归自然。

身处现代社会。

要懂得敬畏、感恩、欣赏自然,在忙碌、纷繁的奔走中,也要在自己心里留有一方自然的天空,保持一份闲适、恬淡。

③从祖孙整体角度。

祖孙二人的对话并不对立,在两人对话的碰撞中,揭示了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既有利又有弊的现实问题。

社会发展不可逆转,可以写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享受,但要注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让人类永享幸福。

科技改变生活,但要看到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可写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