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8 分)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②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总不免不显得有些荒凉寂mò▲。

③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 A ▲的女神,叫作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④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
B ▲,感到非常孤独。

⑤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 分)
寂mò▲莽莽榛.榛▲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

(2 分)▲改为▲
(3)填入A、B 两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2 分)
A.神通广大;景象B.无所不能;景色C.神通广大;景色
(4)文段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分)
2.古诗文默写。

(12 分)
①▲,洪波涌起。

(《观沧海》)
②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④▲,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⑦河流大野犹嫌束,▲。

(《潼关》)
⑧风里带来些▲,混着青草味儿,▲,▲。

(《春》)
⑨《天净沙》直接抒情的诗句是:▲,▲。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 题。

(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选出对这首诗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飘忽不定,子规叫声凄凉,渲染了伤感的气氛。

B.第二句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传达出了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第三句运用联想和拟人的手法,诗人与友人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倾诉,唯有借月抒怀。

D.“愁心”直抒胸臆,是诗眼,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得悉友人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4.请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2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16 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
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

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释】:①欻:xú,突然;②蚤:同“早”;③爽:天刚亮。

5.解释加点词。

(4 分)
(1)止.有剩骨▲(2)屠大窘.▲
(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投以.骨示之以.刃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C.又数刀毙之.及走,又从之.D.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 分)
(2)示以空担,狼乃止。

(3 分)
8.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地点都是▲;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 题。

(10 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9.请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3 分)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个好,为什么?(4 分)
A.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1.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突出其高贵品质。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感染力说服力。

D.选文运用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形成鲜明对照,突出文段的中心意思。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6 题。

(24 分)
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朱成玉
(1)他是个不到 20 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

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

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

我为这个虔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

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2)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文字基础还是不错。


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

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3)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

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

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4)“当然可以。

”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

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

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
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

”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5)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

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

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

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 元呢。

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

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6)口袋里的钱被我捏成了一个纸团。

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

他烦躁不安起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

但我必须那样做,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

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7)“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

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把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

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8)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

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9)在这之后
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

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
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

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10)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

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分)
13.根据提示,品析语言。

(7 分)
(1)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

”(从加点词角度)(4 分)
(2)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

(从人物描写作用的角度)(3 分)
14.文中的“我”对年轻人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 分)
15.文中“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写出。

(4 分)
16.从全文上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结构也完整,你觉得删掉它好吗?请说出你的看法。

(4 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 题。

(10 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 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 产生有毒物质, 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 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 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 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 而是垃圾分类》, 2017 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 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 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 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 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 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 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 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 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 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 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 实际上, 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 责无旁贷。

当然, 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 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 根据本地特点, 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 普遍推行垃圾
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 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 形成合力,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5月6日《人民日报》)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 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18.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总结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3 分)
1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六)名著阅读。

(5 分)
20.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 分)
(1)《西游记》“四圣试禅心”中的四圣分别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如来佛祖。

(▲)
(2)《繁星》、《春水》中的诗大多短小精炼,自然含蓄,又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3)《伊索寓言》大多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篇篇短短的小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富有趣味的情节,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2 分)
那.魔.王.把枪尖点地,喝令小妖齐来。

那些泼怪,一个个拿刀弄杖,执剑抡枪,把个孙大圣围在中间。

……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

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那魔王”是谁?“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是什么?
三、作文(60 分)
22.作文。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

但是想要真正地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我品尝了▲的滋味
七年级语文第11 页(共6 页)
七年级语文第 12 页(共 6 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卷 参考答案及评
分建议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8 分)
(1)(2 分)寞;zh ēn
(2)(2 分)篷;蓬
(3)(2 分)【A 】
(4)(2 分)这世间,无论怎么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2.(12 分)
①秋风萧瑟
②归雁洛阳边
③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
⑦山入潼关不解平
⑧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二、阅读(70 分)
(一)(5 分)
3.【C 】
4.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二)(16 分) 5.(4
分)
仅,只;处境窘迫,为难;挖洞;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6.(3 分)【A】
7.(6 分)
⑴(3 分)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少时”“径”“犬”各0.5 分)
⑵(3 分)(屠户)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止。

8.(3 分)天快黑的时候;途中;惧
(三)(10 分)
9.(3 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0.(4 分)
A 句好,运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陈述句更显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七年级语文第13 页(共6 页)
11.(3 分)【B】
(四)(24 分)
12.(4 分)
“我”拒绝帮助一位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买火车票的请求(2 分),激励他自立自强地走向成功(2 分)。

13.(7 分)
(1)(4 分)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1 分),强调这位年轻人对于什么困难都请别人帮忙和救助,不以为耻,反觉自然(2 分),说明他对别人的依赖的心态和习惯已经深入骨髓,甚至到了一种极其严重的地步(1 分)。

(2)(3 分)对“我”的心理描写,(1 分)含蓄而委婉勾画出“我”拒绝帮助“他”购买火车票的果断心理,(1 分)也暗示了如果“帮助他”,“他”就可能继续这样乞讨和没尊严的生活下去。

(1 分)
14.(5 分)
先是非常热情,接着热情骤减,最后断然拒绝。

(3 分)因为“我”感到,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

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2 分)
15.(4 分)示例:待陌生人热情,肯帮助年轻人,直爽,有很强思辨能力,能做对事情等。

16.(4 分)不好,因为最后一段既是点睛(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之笔(1 分),又深化了主题,隐约告诉人们──一味的盲目的帮助或许是一种纵容性的伤害(1 分),也对前七(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页共6页
1
文情节发展做了交代(1 分),发人深思(1 分),因此不可删掉。

(五)(10 分)
17.【A】(3 分)
18.
民众绝大部分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但一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并不多。

(3 分) 19.(4 分)
(1) 从居民来说, 要提高认识, 掌握分类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2) 从
政府来说, 要完善处理设施, 建立配套系统, 制定奖惩措施。

(六)(5 分) 20.
⑴×
⑵√
⑶√
21.
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金兜山的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金刚琢
三、作文(60 分)

上杭县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段水平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提示: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2、使用黑色签字笔
七(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页共6页
2
3 七(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页 共6页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超出答题区域,不错位和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6)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7)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 (8)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寄托在字里行间,如王湾在《次
北固山下》中用“ ? 。

”来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书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耻下问”“杞人忧天”等。

B. 曹操是我国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苍凉著称,《观沧海》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C.《春》和《济南的冬天》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老舍。

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6分) 不必为童年的渐行渐远而茫然若失,初中生活是我们全新的开始。

每一天,都会在
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而逝。

清冷的早晨里我们遨游书海,
zào ( )动的青春中我们释放激情。

我们走过“雨的四季”,在“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仰望“天上的街市”,沉浸在“秋天的怀念”之中。

我们闻着文字间流淌的墨香,吟唱琅琅的书声,酝酿青春最芬芳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

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4 七(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页 共6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悄.( )然 zào( )动
(2)解释文段中加下划线词语“茫然若失”的意思。

(2分)
(3)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4-5题。

(5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C.第二句呈现了一片幽美、安适的景象,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来,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全曲通篇写景,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更加感人。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③。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弗④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⑤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⑥也。

5 七(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页 共6页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⑦亦皆如之。

” (节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②请:请教。

③关尹子:即尹喜,曾任函谷关令,擅长射箭。

④弗:不。

⑤退:回去。

⑥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 为:__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 (4)退而习.之 习:__________
7.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 人不知而.(却,表示转折)不愠,不亦君子..(有修养的人)乎?
B. 吾日三.(三次)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相信)乎?
C. 温故.(旧的,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做)师矣。

D. 非独.(单单,仅)射也,为国与身亦皆.(都,都是)如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分)
(2)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2分)
9.乙文从列子这一角度来看,同甲文第⑤段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段,完成10-12题。

(12分)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