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12)(考查范围:第12单元)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十二)[考
查范围:第十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图Z12­1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图Z12­1
2.图Z12­2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Z12­2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3.下列几项动物的信息传递,其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
B.雄鸟向雌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雌鸟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4.图Z12­3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
图Z12­3
A.甲图中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 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和群落水平
5.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处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地震并发海啸,引发核电站事故,造成核泄漏。

下列关于核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途径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Z12­4
A.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食物链经消化进入人体的途径有4条
B.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途径有2条
C.图中表示放射性溶液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途径有1条
D.图中表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共有4条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实现的
7.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Z12­5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试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Z12­5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8.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kJ/(m2·y-1) 呼吸消耗的能量数kJ/(m2·y-1)
第Ⅰ营养级501.2
第Ⅱ营养级141.0 79.1
第Ⅲ营养级15.9 13.2
第Ⅳ营养级0.9 0.5
分解者221.7 192.6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m2·y-1)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9.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0.(11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并捕食野兔和狐,而狐也捕食羔羊。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分)。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11.(20分)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图B
图A 图C
图Z12­6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图B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图A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和________。

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克。

(4)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

(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型。

(6)若调查此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12.(24分)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种群组成发生改变(如图Z12­7所示),请预测
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
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图Z12­7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十二)
1.A [解析] 本题利用集合的方法考查相关的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的三种不同种类,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属于并列形式,A项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C [解析] 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故A选项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故B选项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故D选项错误。

3.D [解析] A、B、C三项中的信息传递,是调节生物种内关系,D项中的乌贼释放墨汁,是调节种间关系。

4.C [解析] 这是一道较难的试题,考查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碳循环。

甲图D是细胞内液,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进行物质交换。

乙图中B体重增加x,C占的比例为a,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5ax+5(1-a)x=20ax+5x。

丙图中的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大气中的CO2。

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丙属于生态系统水平。

5.C [解析] 由图可知,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食物链有3条:植物→人,动物肉、奶→人,水生生物→水产食品→人。

食物经消化进入人体的途径只有1条(消化道)。

由题图可知,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共有3条,即经食物链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经呼吸作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人体与水源接触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6.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

7.B [解析]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它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8.B [解析] 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28%,A项正确;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Ⅰ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而后两部分不能确定,总能量不应是863.9 kJ/(m2·y-1),B项错误;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C、D项正确。

9.A [解析] 生物入侵到缺少天敌的地区,迅速增长繁殖占据生态位置,与当地生物形成竞争,使原有物种受到威胁,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态。

10.(1)竞争和捕食寄生
(2)
(3)增加(4)减弱
[解析] 根据题干知,人牧羊并捕食羊、野兔和狐,而狐也捕食羔羊,因而人与狐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引起了野兔瘟疫,可知兔瘟热病毒与野兔为寄生关系。

该岛屿生态系统中的牧草为生产者,羊、野兔为初级消费者,狐为次级消费者,而人可为次级、三级消费者,故食物网可表示如下:
由于人们大量牧羊,羊群数量增加,又因为保护羊群而大量捕食狐,导致人登岛后的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增,而作为野兔食物的牧草数量又减少,从而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

一般情况下,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被捕食者种群密度会减少,而使传染病的病原体寄生被捕食者的机会下降,从而使传染病流行程度减弱。

11.(1)①③④⑤(注:③④⑤顺序可变)
(2)植物→鼠→蛇→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竞争捕食50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5)增长
(6)标志重捕法
[解析] (1)经过光合作用(①),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经过呼吸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和化学燃料的燃烧(⑤),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

(3)鹰和蛇都捕食老鼠,二者为竞争关系;鹰又捕食蛇,二者又有捕食关系。

(4)食物网中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5)图C中,幼年个体数目多,老年个体数目少,为增长型。

(6)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12.(1)繁殖功能受损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损害,前者受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食物链
(2)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三丁基锡
[解析] (1)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及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因为较低浓度的有机锡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所以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会受到损害。

胸腺萎缩,则T淋巴细胞不能成熟,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害,前者受损程度更为严重。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污染后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可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群落演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4)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筛选目标菌株需使用选择培养基,其成分中必须有三丁基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