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探析_曾曼是琼.caj

合集下载

旅游经营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探析

旅游经营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探析

旅游经济 新疆财经2008年第1期旅游经营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探析曾曼琼(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湖北宜昌443000)内容提要:本文运用马歇尔和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当前旅游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现象,探寻了造成旅游开发和经营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提出了弱化旅游开发与经营外部不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旅游资源成本;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76(2008)01-0070-03!!外部性(Ex ter na lity)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是马歇尔(A.M arsha ll)于1890年在其所著 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马歇尔认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当一个人使他人遭受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而且这些强加在他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并没有通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得以补偿时,外部性就产生了。

1924年,马歇尔的学生∀剑桥经济学家庇古(P i g ou)补充和完善了外部性理论。

庇古在他所著的 福利经济学中,将经济外部性分成两大类别四种具体形式:一是正生产外部性,指在生产中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经济利益,如养蜂;二是负生产外部性,指在生产中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损害,增加了他们的外部成本,如水污染;三是正消费外部性,指在消费中给外界带来利益,如私人花园的鲜花散发出芳香是私人消费的正外部性;四是负消费外部性,指在消费中给外界造成损害,如旅游者造成的旅游污染。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旅游经营活动中的负生产外部性和负消费外部性。

一、旅游生产和消费中外部不经济的根源探析(一)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开发活动的不断升温,旅游开发、经营的外部性日益突显:一方面,合理的旅游开发加速了旅游地的开放程度,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在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扩大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三峡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贡献。

一、环境保护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一直存在问题,水污染严重。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

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了长江中的珍稀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每年可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此外,三峡工程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社会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工程建设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了国家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和移民问题。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引言中国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而三峡库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展开研究,探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1. 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大规模的水库蓄水和流域的改变导致了库区内部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山地农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2. 生态修复措施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程、生态补偿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库区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二、循环经济概念与意义1. 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循环再生,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一种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投入到循环经济领域,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循环经济领域,并保障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在三峡库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整合相关企业和资源,促进产业循环和资源共享。

通过产业园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三峡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三峡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对策
[ 中图分类号]F9 ( 2 文献标识码]A
1 三 峡库 区经 济持 续发展 的主 要制 约因素
1 1 经济发展水平低 .城乡就业和稳定形势十分严峻 .
三峡库区不仅经 济发展水 平低 ,而 且 区域 发展不 平 衡的矛盾 比较突 出。重 庆库 区的渝北 、 巴南 、长 寿、涪
陵和 江 津 5区 ( ) 19- 20 市 。 97 04年 G P增 长 率 为 D 1.2 ,而三峡库 区腹 地 的万 州、武 隆、石柱 、忠 县 、 06 %
而农村却相对落后 ,例如 20 年 库 区腹地 的巫山县城镇 04
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为 78 ,而农 民人 均纯收入仅 为 30元
从 19- 20 年 ,重庆三峡库 区 G P的年 平均增长 9 7 04 D 率为 9 0 %,略高于西 部 ( .9 .3 89 %)和 重庆市 ( .1 90 %) 的增长率 ,可见 ,三 峡库 区近几 年经 济增 长 速度较 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 资本的地 区问流 动看 ,哪 个地 区
的资金 利 润、工资待 遇 、技 术价 格 、企 业 家报 酬率 高 , 它对 资金 的吸引力 就强 ,资本 就往哪 里流动 。由于发 达
实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13 区域 内部 发展 不平衡 .
收稿 日期 : O 6 3 6 目 “ 三峡库 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 — 3
维普资讯
第2卷 5
86 45 %。 实际失业率 已达 1.7 ,全区需 要就业和 再就 业人员 6 元 ,绝对差异上升到 59 元 ,相对差异扩大 到 5 .2 73 %
万余人 ,享受低保人 口 6 万余人 。20 年万州的 11 群 04 08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刘学锋(江汉大学旅游系 武汉 430010)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探析大江截流对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影响,找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三峡旅游业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旅游业发展长江三峡是永恒的。

长江三峡工程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传统景点,但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景观。

我们坚信,凭借着长江三峡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将一定形成丰富多彩的、新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一定能摆脱困境,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1 大江截流对三峡库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环境、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1 1三峡库区的兴建将带动多项事业的发展三峡建坝后,库区将形成1 150Km2的水面。

除航道外,仍有近700Km2水域流速变缓,水质亦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因此,三峡水库形成后,必将是推动库区两岸农、林、牧、副、渔、工商、科、旅、贸等全面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 2三峡建坝后将出现多处新型景观三峡建坝后,坝前水位抬高110m,水位升至海拔高1 000m,山脉的瞿塘峡和巫峡的的江段,水位分别抬高38 64m。

在现有的三峡108处文物古迹中,有39处将全部或部分淹没,但国家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张飞庙和屈原祠将搬迁复建。

在涪陵,将建长江水中博物馆,使永沉江底的白鹤梁水中碑林、石刻遗迹能供游人常年观赏。

此外又会营造新的旅游景观,据预测,可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如奉节白帝城水位抬高后,它将成为高峡出平湖中的一个孤岛,会更加美丽壮观。

再加之两座现代奇观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

到那时,布满宜昌至重庆沿江两岸的仙境画廊与现代科技奇葩交相辉映,必将陶醉五洲四海的旅游宾客。

三峡库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探

三峡库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探

文 章 编 号 :0 4—4 1 ( 0 2 0 10 9 4 2 0 )8—2 8—0 3 2
峡 库区 具有 得 大 独 厚 的旅 游 资 源 优 势 , 久 的 历 史 , 悠 奇 特 的 自然 风光 , 丰富 的人文 历 史景 观 , 便 的交 通 , 誉 海 内外 方 享 的 知 名 度 , 三 峡 库 区 成 为 重 庆 市 及 全 的 金 牌 旅 游 市 场 。 尽 使 管 如此 , 于 库 区 的 旅 游 资 源 是 小 可 再 生 资 源 , 度 的 旅 游 或 由 过 者 自然 的 损 坏 , 仅 不 能 增 加 旅 游 收 入 , 而 会 破 坏 宝 贵 的 旅 不 反 游 资 源 与 生 态 , 成 恶 性 循 环 。 挖 掘 库 区 旅 游 资 源 的 延 伸 优 形 势, 发展 科技 化 、 色 化 旅 游 , 合旅 游 资 源 与 旅 游 企 业 优 势 , 特 整 加 快 旅 游 业 的 町持 续 发 展 势 在 必 行 。 三 峡 库 区 旅 游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三 库 区 自然 景 观 奇 、 、 、 , 有 其 他地 区 无 法 比 拟 峡 秀 美 特 具 的优势 , 有 丰富 的 巴文 化 、 国 文 化 、 文化 的 资 源 , 量 的 拥 三 涛 大 人 文 占迹 、 江 水 产 资 源 急 需 开 发 、 护 和 利 用 。 长 保 自萤 庆 成 为 直 辖 市 以 来 , 峡 库 区 旅 游 业 发 展 条 件 、 业 三 产 地 位 和 发 展 格 局 都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入 r一 个 崭 新 的 时 期 , 步 呈现 出“ 速 扩 张 、 快 持续 增 长 、 康 发 展 ” 良好 态势 。 旅游 业 健 的 在社会 经 济发展 中的作 用显著 增 强 , 在全 国旅 游业 中 的地 位也 日益提 高 ,九 五 ” 划 制定 的各 项 目标 都 已超 额 完 成 , 十 五 ” “ 规 “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三峡库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不仅为国家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如何促进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视域下,探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一、三峡库区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库,占地面积1750平方公里,库区内有大量的水资源和资源。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库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库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增长的需求,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循环经济理念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循环经济理念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再生,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实现循环经济的路径上,我们需要从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促进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发展。

要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资源,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和生态养殖技术,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

可以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再生。

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循环经济产业。

在三峡库区的产业发展中,应该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等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出台相关政策等措施,吸引和扶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要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搭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库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水库,其建设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资源有限、环境脆弱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其他水库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研究,可以为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探讨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路径,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通过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循环经济在该地区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生关系;深入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三峡库区循环经济路径,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当前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方向,为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促进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3 研究意义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其建设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主要产业及发展状况
农业
三峡库区的农业主要以水稻、柑 橘、渔业等为主,通过农业产业 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
旅游业
依托三峡大坝、神农架等旅游资源 ,库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 的经济增长点。
资源型产业
库区内的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当 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
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04
产业结构单一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库区经济 发展易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
的影响。
资源环境压力大
随着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库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 的破坏,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库区内的交通、水利、能源等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
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库区 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影 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03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 析
政策因素
政策支持
国家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给予了政策 上的大力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 优惠、土地供应等。
政策引导
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 手段,引导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方向,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问题
三峡库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如移民安置、生态环 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其中,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面临的最 大问题之一,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面临一些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三峡 库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峡水库管理及水库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

三峡水库管理及水库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

三峡水库管理及水库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柳地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水库管理司司长,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中路3号,100038摘要:水库和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水库管理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

2006年10月三峡工程将完成三期156米蓄水发电,三峡水库将以更大规模的水域范围进行建设期运行。

如何实现三峡水库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三峡工程建设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工程,实现三峡水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众人关注的重大课题。

三峡水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水库资源的管理,资源管理的工作基础和依据是《三峡水库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

由于三峡水库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特别是规划涉及的库周生态屏障区高程、范围,渔业发展模式,消落区治理和保护,水域功能定向划分等,基本没有科研基础支持;有关规划实施保障政策措施、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也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并且,三峡水库管理及水库生态环境变迁问题及对策,尚未进行过全面性、系统性研究。

因此必须组织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围绕三峡工程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水库形成后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和资源保护性利用问题,开展《三峡水库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为科学编制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打下基础。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就三峡水库管理理念、目的及原则,水库资源内涵及其可持续综合利用概念,规划及规划研究范围、内容等进行了认真的、系统的思考、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三峡;水库管理;规划;研究2006年5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三峡大坝(坝高185米,坝长2309米)的建成,标志着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2006年10月将完成三期156米蓄水发电,三峡水库将以更大规模的水域范围进行建设期运行,2009年水库将完成175米蓄水发电,此后,水库将进入正常运行期。

水库和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水库管理是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自三峡水库拦截蓄水后,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三峡库区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状况,包括水资源的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也将介绍当前循环经济理念在三峡库区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三峡库区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探讨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三峡库区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构建适合三峡库区特点和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研究生态文明理念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提出针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向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意义和价值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十分重要。

推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推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三峡库区地质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而循环经济正是一种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模式。

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讨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讨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讨摘要:三峡库区既是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特殊的区情和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三峡库区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保证库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就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进行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三峡库区;循环经济;路径Abstract: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cological barrier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as well as significant national water conservation on account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cyclic economy must be applied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ensure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maintain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bove views some research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ve been done in this essay.Key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s Cyclic economySolution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地理空间范畴,也是一个具有较强经济、历史、文化等关联度的区域经济单元。

“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Ke r s ” r n l g ”;e o—tu s y wo d : A B a d aVi a e l c o r m;s san be d v l p n ;e vr n n ;T r e Go g s Re e v i Re i n i u ti a l e e o me t n io me t h e r e s r or go
L O Y nj C N a WA G S u k U o g , HE G Y n , u N h n e
( .S s ia l eeo m n R sac e t , he og sU i r t , n h u C o g ig4 0 0 hn ; 1 ut n beD v l e t eerh C ne T reG re nv s y Wa z o h n qn 0 0 ,C ia a p r ei 4
Re e r h o usa na l v l p e t o s a c n S t i b e De e o m n f”A a d la e” Ec Br n a Vi g l o—t u im : o rs Ta n he Thr e Go g s Re e v i g o s a Ex m pl ki g t e r e s r o r Re i n a n a e


村一 品 " 生态 旅 游 可 持续 发 展 研 究
以三峡库 区为例
骆 永 菊 程燕 王顺 克
( .重庆 三峡学 院 1
可 持续发 展研究 中心 ,重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万州
4 0 ;2 4 0  ̄ .重 庆三峡 学院
经管 院 ,重庆
万州
440 ) 0 0 0
摘要 :作 为 一种 新 的 旅 游 发展 形 式 , 生 态旅 游 不 同 于传 统 的旅 游 ,它 对 旅 游 目的 地 环 境 保 护 和 旅 游 资 源 的 可持 续发 展 有 着重 大 的 实践 意 义 。发 展 生 态旅 游 ,可 以 采 用 “ 村 一 品 ” 的形 式 。要 将 可持 续 发展 的 理念 应 用到 实 际 的 生 态旅 游 产 品 一 中,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旅 游区环境管理体 系。文章通过 分析三峡库 区生态旅 游规划和环境 管理 .来探讨 “ 一村 一品” 生 态旅 游 可持 续发 展 。 关 键 词 :“ 一村 一品 ” 生 态旅 游 ;可持 续发 展 ;环境 ;三 峡 库 区 ; 中图分 类号 :F 9 .7 50 文 献 标识 码 :A

生态旅游中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生态旅游中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生态旅游中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章节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本文将探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实践。

章节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是指在不破坏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以保证其在长时间内不断地被利用。

在生态旅游中,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旅游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2.注重文化保护。

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3.维护社会和谐。

生态旅游开发需要关注当地居民的生计和文化传承,要尊重居民的权益和意见,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章节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以下是一些实践措施:1.建立生态旅游规划制度。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标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推广绿色旅游。

绿色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采用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开展旅游资源评估。

旅游资源评估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生态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指导旅游开发。

4.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环保意识,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章节四:案例分析以中国黄山为例,黄山景区是一处集山水、云海、温泉、冬雪、古村落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为了保护黄山的生态环境,景区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1.引导游客文明出行。

景区引导游客走合理、环保的风景区路线,避免野外露营和垃圾乱扔等不文明行为。

2.采用可再生能源。

库区水利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以三峡库区为例

库区水利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以三峡库区为例
1 .1 水 利 旅 游
管 理 体 制 上 , 以 水 利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为 主 , 并 以 水 利 设 施 及 水 面 为 依 托 , 景 观 上 多 为 大 坝 、 堤 塘 等 水 利 T程 。
1. 2 水 利 旅 游 可 持 续 利 用
目 前 , 关 于 水 利 旅 游 的 概 念 , 还 没 有 达 成 认 识 的 一 致 。 水 利 部 建 设 与 管 理 司 提 出 水 利 旅 游 是 指 “ 社会 各 界 ( 包 括 外 商 ) 利 用 水 利 行 业 管 理 范 围
玲( 1 9 7 9 一) ,女 ,江 苏 南 京 人 ,副 教 授 。
7 卜与 文 吖 匕
要 , 又 不 损 害 后 代 人 的 旅 游 活 动 的 资 源 开 发 和 利 用 。 水 利 工 程 的 修 建 , 会 极 大 的 改 变 以 水 域 为 核 心 的 生 态 环 境 , 使 水 体 纳 污 能 力 和 自 净 能 力 减 弱 ,水 质 容易 遭 到 污 染 。 随 着 旅 游 活 动 的 开 展 , 除 了 带 来 对 水 利 旅 游 资 源 的 干 扰 外 , 也 会 带 来 各 种 生 态 关 系 要 素 之 间 的 博 弈 。 对 于 水 利 设 施 而 言 , 要 实 现 其 各 项 主 要 功 能 ,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必 须 作 为 建 设 发 展 的 前 提 。 笔 者 认 为 , 水 利 旅
水 利 工 程 、 。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水 利 旅 游 是 指 利 用 水 利 T 程 及 其 工 程 用 地 开 展 的 集 水 工 建 筑 工 程 和 山 水 风 光 于 一 体 的 特 色 旅 游 。 虽 然 以 上 界 定 各 有 侧 重 ,但

三峡库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峡库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业 的产业链条 ,促进 当地经济 的发展 ,又可 以极大地推动 游可持续 发展 的第三项措施 。要 想实现三峡库 区旅 游的可
移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三峡移 民,举世 瞩 目。国内外非 常 持续发展 ,就必须 充分 利用该 区域农林业 发展 对旅 游的促
多的人非常想 了解这个移 民奇迹给移民带来 的变化 ,生活 进这 个条件 。三峡库 区生态环境 比较脆 弱 ,自然条件相对
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内涵 ,以人 为本是 对长江三峡 区域旅游事业 的发展统一 制定规划 ,具体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三峡旅游业在发展过程 中必须 坚持以 该 区域旅游业 的发展 。社会各界 的关注 、经济发展 的需要
人 为本 ,坚持旅游业同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农林 业发展 以及环境保护 的压 力 ,将三峡库 区旅 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推
的需要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三峡库区 到了重要 的位 置 ,能否 实现 三峡库 区旅游 的可持续发展成 十一五” 旅 游业 的发展过程 中要运用和借鉴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方 为该 区域旅游发展 战略 目标的试金石。 目前正值 “ 0个县 区绝 法研 究旅游 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旅游与农林业及 自 期间 ,处于和谐 社会构建 的关键期 ,该 区域 2 然环境 的和谐发展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大部分属于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这种情 况下 ,既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又要兼顾环境保护 ,三 峡库区旅游的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 。因此 ,必须坚持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认真制定和落实各个景区及旅游线
源的丰 富 ,并 不是表 明三峡库 区的旅 游资源是 取之不尽 、
结 论
总之 ,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三峡库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 引言1.1 介绍研究背景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自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库区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排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三峡库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对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如何推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通过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探讨,希望能够为三峡库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阐述研究意义在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开展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本研究将通过对三峡库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3 阐明研究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三峡库区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深度开发三峡成库后库区旅游资源的战略思考

深度开发三峡成库后库区旅游资源的战略思考
维普资讯
总2 3卷ຫໍສະໝຸດ 第 8期 西 南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哲
J u a fS uh etUnv ri o t n l i o rl o o tw s n iest frNai aie y o t s.P i sp ya d S ca ce c s hl o h n o il in e o S
的水 力 发 电厂 , 为 颇 有 吸 引 力 的 工 业 和 科 技 旅 游 成 产 品 ;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轮 船 “ 梯 ” — 五 级 连 续 三 电 —
船 闸, 为三峡工程的体验型旅游精品 ; 成 四是 大 坝 飞 瀑 景 观 , 峡 大 坝 形 成 了一 个 近 5 m 宽 、 过 l m 三 O 高 o
壁墙 、 昌古 镇 在 内 的 1 大 3个 二 级 人 文 旅 游 产 品 完 全
成 三 峡 坝 区旅 游 的 “ 场 力 ” 一是 气 势 宏 伟 的 工 程 磁 : 大 坝 、 高 程 达 15 长达 2 1 .m 的 大 堤 , 身 就 最 8 m、 56 2 本 是 一 大 世 界 建 筑 奇 观 ;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 备 最先 进 二 装
互动 体 系 ; 合 力量 , 升经 营水 平 ; 化 营销 , 树 三峡 品牌 的 深度 开发思路 。 整 提 强 重
关 键 词 : 峡 库 区 ; 游 资 源 ; 色优 势 ; 策 三 旅 特 对
中 图 分 类 号 :50 F 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4 3 2 ( 0 2 O — 0 5 _ o lo— 9 6 20 )8 o o _ 4
V 12 o 8 o.3N .
Au . 0 2 g20
20 0 2年 8月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张立明;胡道华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1(16)4
【摘要】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基础上 ,文章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分析入手 ,探讨了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提出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遵循非均衡空间开发格局的同时实施“点—轴—网”战略开发模式,并指出“一线二区三精品”的战略开发重点和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总页数】4页(P11-14)
【关键词】长江二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作者】张立明;胡道华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J], 游丽玲;崔瑛;赵勇斌
2.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J], 陈玉萍
3.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探析 [J], 曾曼琼
4.长江三峡重庆库区持续农业发展研究 [J], 王力;彭新育;吴利蓉
5.交通新格局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J], 张述林;姜辽;陆敏;毛长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总体概述:三峡库区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重庆市、湖北省、四川省境内,横跨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库区内部地貌及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现有的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改变都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三峡库区不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探索和试验,而生态旅游扶贫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发展1.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为主导的、有利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保护和改善,同时又能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出现是满足了游客对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探索和认识的需要,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中国的生态旅游始于上世纪70 年代,而生态旅游在三峡库区的推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1.2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完成,三峡库区接受了超过2000 万游客的到访,保持了较高的旅游流量。

因此,三峡库区的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

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成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增收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已成为主体产业之一,逐渐形成了景区、度假村及生态文化观光旅游等各种形式。

二、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的意义和思路2.1生态旅游扶贫的意义生态旅游扶贫在三峡库区的推行不仅有助于提升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的形象,更有助于探索和创新当地的旅游业模式。

在保护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融入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景区资源和气候环境,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曾曼琼(1966 ),女,湖南人,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探析曾曼琼(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湖北宜昌443000)摘要: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世界著名峡谷旅游观光胜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现状,不合理利用对三峡主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新三峡”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Economic Analysis for Tourism Resourc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ZENG Manqiong(Manage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bei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 ,Yichang Hubei 443000,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ity resourc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hich is one of the famous gorge sightseeing scenic spots in the world.Recently the continuous us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area have been restricted on account of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This essay analyses the tourism resources situatio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for using continuously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New Three Gorges"tourism development.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ourism resources ;continuous uses1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型、独立的复合型产业,旅游度假已成为我国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广泛开展,各类调查、评论、报告也不断的在各类媒体、刊物上出现,警示人们: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1]。

如中国黄山风景区,至2010年,旅游接待床位已达万余张,日最大流动游客达3万多人,常住人口为7640多人,最大日用水量达10685立方米,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一些楼堂馆所还在竞相提高居住和消遣娱乐服务的档次,单从用水问题看,对于本身缺水的黄山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作为世界著名峡谷观光旅游胜地的长江三峡也不例外。

多年来长江三峡以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断崖千尺、飞瀑湍流的自然景观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容、驻足,然而正是这令人沉醉的怡人美景,近年来却因缺乏保护意识、开发不当在饱受摧残。

笔者以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现状,不合理利用对三峡主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在新三峡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现状分析长江三峡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既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且古今交融,构成一幅色彩斑斓长达200公里的风景画廊。

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三峡库区逐步形成。

三峡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将直接影响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同时波及到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峡区传统的旅游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会使三峡旅游资源及其组合出现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为最富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三峡工程的旅游价值极高[2],最高程达185米、长达2516.2米的大坝,本身就是一大世界建筑奇观。

另外,它还有五大奇观能吸引住四海宾朋的目光:一是世界上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水力发电厂,成为颇有吸引力的工业和科技旅游产品。

二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船“电梯”:五级连续船闸及11500吨级的超大型快速升船机都成为三峡工程的体验型旅游精品。

三是大坝飞瀑景观,三峡大坝形成了一个近500m 宽、高过100m 的大型瀑布,构成一个动态的奇观。

四是毛泽东诗化的“高峡平湖”景观。

五是三峡大坝与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葛洲坝一起,在三峡的东大门构筑了一个世界级的“两坝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区,极大地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涵和底蕴,大大提升了旅游特色价值。

2.2库区新景向外延拓展空间广阔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上扬,顺溪河倒灌,从重庆至三峡大坝约600公里的江段的12支溪河因水位提高和水面加宽,可进入性增强,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

2.3库内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三峡水库蓄水将使一个长达600公里的串珠型人工湖突现在中国内陆中心。

加上与周围山峰交割而成的岛屿和半岛,丰富的自然生态、悠久的人文古迹、恢宏的现代建筑,这样的资源体系不仅中国独一无二,而且世所罕见。

2.4沿岸新兴的“山水型”生态移民特色城镇更具旅游凝聚力库区绝大多数城镇分布在宜昌市至重庆市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175米后,受淹城市2座,受淹县城11座,受淹集镇116个必须迁建,从而在库区沿岸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天然山水型和移民特色文化城镇带。

它们无疑也将成为三峡旅游的新星[1]。

3三峡库区旅游灾害问题旅游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对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及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危及到旅游资源生存的现象和过程。

根据导致旅游灾害的成因把三峡库区旅游灾害分为三类:自然旅游灾害、人文旅游灾害、综合性旅游灾害。

自然旅游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方面的灾害性因素所导致的对旅游资源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如三峡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下段,地形复杂,河谷深切,降雨集中,夏季多山洪暴雨;坡耕地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分布集中,是全国山地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自然因素导致的旅游灾害虽然对旅游资源而言是不正常的现象,但却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正常现象;人文旅游灾害,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的对旅游资源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人为因素导致的旅游灾害,无论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还是对旅游资源而言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由于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有一定的潜伏期,灾害效应有一个积累过程,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一旦灾害凸现,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人为因素不仅可以直接致灾,它还是自然致灾因素的催化剂,可以使自然旅游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

因此,对人为因素导致的旅游灾害,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综合性旅游灾害,是由自然、人为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在现实中,通常以综合性旅游灾害最常见。

三峡库区人为因素导致的旅游灾害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三峡库区长江干支流上许多地方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坡耕地过分垦殖较严重,致使库区内森林面积、野生珍稀动物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沿长江两岸几万个污染源的昼夜排放,年数十万艘轮船生活垃圾、含油污水的排放,在日夜侵蚀着万里长江;三峡库区内众多水泥厂等高污染工业造成的污染和酸雨的影响,都使库区的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

以重庆市为例,多年来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原煤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酸雨频降,大量的酸沉降加快了暴露于大气中的金属设施的腐蚀速度,许多露天旅游景点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些直接影响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高度依赖性的库区旅游业的发展。

3.2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资源开发程度、旅游产品档次低、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特色。

第二,三峡库区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布局不够合理,缺乏统一规划。

如一些人迹罕至地方为便利旅游者的“食、宿、行、游、购、娱”,修建公路、停车场、饭店、宾馆、商店、娱乐场所等。

这势必破坏原始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一些动物的繁衍生息造成巨大影响。

第三,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粗放式经营管理,给景区生态造成的破坏。

如旅游地内生活垃圾、污水的随意倾倒;游人乱扔纸屑、塑料包装、空瓶、随地大小便和乱吐口痰,都对旅游区的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第四,旅游资源的过度利用。

三峡库区人均国民收入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是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对旅游的依赖程度较高。

伴随着大量游人的进入,大大超过了景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3.3三峡工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峡工程使三峡库区旅游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第一,随着三峡工程的完成,集新型、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新三峡”已见雏形。

第二,三峡工程将产生120多万移民,大部分为本地安置,他们需要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三峡库区将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双重压力。

第三,在三峡成库后,长江及各支流的流速将会减慢,自净能力变小,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必将受到严重影响[3]。

4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4.1做好总体规划,实行功能分区三峡工程己对库区原有景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科学规划,防止旅游开发中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确保库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功能分区上可借鉴加拿大西部班夫公园的做法,将景区分为绝对保护区、游览区、生活服务区和娱乐区。

绝对保护区(具有珍贵的自然景观和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严禁旅游活动,游客不准进入;游览区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进入,以保护大自然的原始环境不受污染;娱乐区很小,只占公园总面积的1%,允许机动车辆进入,是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生活服务区(不足1%)是公园旅游业务管理的中心,主要负责游客的食宿、娱乐和购物。

4.2政府直接管理尽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往往让位于那只“看不见的手”,然而政府在重大的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仍旧是十分关键。

例如政府对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提出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法关闭、搬迁;加强预报工作,对易于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体进行监控,设置火警瞪望台哨,防范灾害发生;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焚烧装置,修建生态厕所,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薪炭和煤炭的使用量,普及液化气的使用,开发水电、沼气能、太阳能等生态能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科学确定旅游承载量,合理调控游客时空分布;还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