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考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4 地表形态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
(2016·长春模拟)泰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名胜古迹众多而名扬中外。
据此完成1~2题。
1. 影响泰山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 )
A. 风力作用
B.冰川侵蚀
C. 流水作用
D.流水堆积
2. 泰山因拔地通天之势而以“雄”著称,“拔地通天”的成因是( )
A. 岩浆喷发而形成
B. 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而形成
C. 板块水平挤压而形成
D. 岩块崩塌而形成
1. C 【解析】泰山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以流水侵蚀为主。
2. B 【解析】泰山属典型的断块山,“拔地通天”是因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而形成的。
(2016·西安五校三模)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 ①处的构造地貌为( )
A. 背斜
B.向斜
C. 背斜谷
D.向斜谷
4. 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向斜—沉积—断裂
B. 向斜—断裂—沉积
C. 向斜—侵蚀—断裂
D. 向斜—断裂—沉积—侵蚀
5. 造成②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降水
C. 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3. C 【解析】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为背斜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4. D 【解析】从岩层弯曲形态上看,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到此处沉积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受到外力侵蚀作用。
5. B 【解析】图中飞来峰东侧较陡,两广地区的东侧为迎风坡而降水多,必然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影响坡度差异的因素是降水。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读图,回答6~7题。
6. 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 背斜山
B.向斜山
C. 断块山
D.向斜谷
7. 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可能是( )
A. 270米
B.285米
C. 300米
D.325米
6. B 【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图示区域中高周低,为山地地形;根据钻井数据显示的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特征,判断该页岩层中间下凹、东西上凸,为向斜构造。
7. B 【解析】图示地区最高点海拔为575~600米;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海拔大约303米,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介于272~297米之间。
8. (2016·杭州二中月考)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中公路在A、B两处弯曲,下列关于其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大运量
B. 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
C. 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 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8. C 【解析】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走“之”字形可以减缓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修路的支出,也延长了到达大城市的时间。
(2016·吉安二中月考)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 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 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 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 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 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10. 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 甲
B.乙
C. 丙
D.丁
9. D 【解析】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褶皱)导致岩层断裂错动(断层),再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岩,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10. A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的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
(2016·湖北省重点中学一联)下图示意宁夏中卫(38°N,105°E)旅游区局部位置和景
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 图中黄河河水( )
A. 逆时针流动
B.顺时针流动
C. 东侧水流较西侧急
D.南侧水流较北侧急
12. 图中的四地有羊皮筏平稳渡黄河、陡坡急降滑沙、搏击黄河漂流、汉朝古瓷窑遗址观光等项目,其对应的位置最可能是( )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11. B 【解析】河流曲流处因流水的惯性原因,往往使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而且主要沉积区在河流凸岸偏下游位置形成河漫滩,可判断河流顺时针流动。
图示河段南岸为凸岸、北岸为凹岸,南侧水流较北侧缓;西侧河段较东侧河段狭窄,故西侧水流较东侧急。
12. B 【解析】①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适合漂流;②处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沉积作用明显,既可以为古瓷窑提供原料,同时也因不易被侵蚀而得以保留;③处河道宽阔,流速变缓,适合羊皮筏平稳渡黄河;④处位于河流凹岸,河岸坡陡,适宜滑沙。
读“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 图示聚落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主要有( )
①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②水源丰富,利于航运③河谷开口向东南,冬暖夏凉,气候宜人④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4. 俞坞上下两村的空间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 俞坞上村主要向南北方向扩展,形成团块状村落
B. 俞坞下村只可能向河流下游扩展
C. 两村向周边山坡扩展,形成新的村落
D. 两村连并,形成长条状聚落
13. C 【解析】由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多为平原,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图中的西坞并没有分布在河流附近;由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聚落位于河谷中,河谷开口向东南,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长江下游地区红壤广布。
14. D 【解析】由于俞坞上下两村位于河流沿岸,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其空间发展趋势最可能是两村连并,形成长条状聚落。
二、综合题
15. (2016·临沂联考)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④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________;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________。
(填图中数字代号)
(4)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
【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2)上升冷凝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
(3)②①
(4)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解析】(1)(2)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四种地理事物中,只有沉积岩和变质岩可直接相互转化;岩浆岩只能是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岩在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下又可分别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而岩浆岩、沉积岩在转化为新的岩浆之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花岗岩主要是由于内力作用下的岩浆活动形成的。
(4)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16. (2016·黄冈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答案】(1)A处的三角洲是由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的。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
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解析】(1)从泥沙来源、地形方面分析三角洲的形成。
(2)甲位于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影响;乙地位于内陆,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形成
荒漠。
(3)从河流、交通线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