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单元复习-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梳理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单元复习-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梳理

透镜单元复习-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梳理模块一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一、知识点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三条特殊光线⑴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⑶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二、例题精讲【例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解析: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答案:C【测试题】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解析: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A错误;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B错误,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答案:C【例2】★下图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A.B.C.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射出,这是正确的;B、两条向中间会聚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应该更加会聚,变成平行光是错误的;C、从凹透镜虚焦点射出的光线是发散的,经凹透镜折射后应该更发散,变成平行光也是错误的;D、从凸透镜一侧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应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不应会聚在另一侧焦点,这也是错误的.答案:A【测试题】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考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答案:C【例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会聚在一点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一定会聚在一点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测试题】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模块二透镜成像一、知识点12⑴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变小(实像);俗称“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像异侧且同方向移动;⑵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变大(虚像);物、像同侧;⑶不论是虚像还是实像,像距越大像越大;⑷“放大”与“变大”、“缩小”与“变小”的区别;“放大”、“缩小”是像与物比较;“变大”、“变小”是像与像的比较.二、例题精讲【例4】★★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A.f<15cm B.f>15cm C.f>30cm D.15cm<f<30cm【测试题】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0cm B.40cm C.30cm D.20cm【例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实像【测试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在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能接到一个清晰的像,则物体应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cm处,成__________的实像.模块三生活中的透镜一、知识点1.照相机:⑴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制成的(u>2f).我们平时看到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的,是为了取影方便,经过相机内部器材把镜头第一次成的倒立的像变成了正立的.⑵成像特点: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②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到胶片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③照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比实物小;④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的两侧;⑤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2.投影仪⑴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2<<).f u f⑵成像特点:①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②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③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透明胶片上的图案大;④透明胶片和它的像在镜头的两侧;⑤透明胶片在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3.放大镜⑴放大镜其实是个凸透镜,将放大镜镜片放在物体上方适当的位置,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u f<).⑵放大镜成像特点:①被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②物体和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在放大镜的同侧;③放大镜离物体越近(即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④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变消失了;⑤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二、例题精讲【例6】★★★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A.等于50cm B.在50cm到100cm之间C.等于100cm D.大于100cm【测试题】现代照相机、摄象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考点:生活中的透镜.解析:当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时,即物距变大,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即需要减小像距,即在“屏”不动的情况下,可以使镜头后缩;也可以在镜头和“屏”均不动的情况下增大焦距,这样也相当于减小了像距.答案:B【例7】★★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看到的像是________、放大的__________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因放大镜成像时,须将物体放在焦点之内,焦距为10cm,此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小于,正立、虚.【测试题】投影仪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人们能看到投影仪屏幕上的图象是由于光的______.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2f>u>f时,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屏幕,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即使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答案:放大;漫反射.【例8】★★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解析:投影仪上的B是凸透镜,使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是平面镜,将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反射到竖直墙壁或幕布上.答案:平面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测试题】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_mm时,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照相时,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照相时,u>2f,所以u>2×50mm,所以u>100mm.答案:凸;100;实.模块四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知识点1.眼睛: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人便看见物体.2.眼睛的视觉原理: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3.近视眼及其矫正:⑴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⑵形成原因:晶状体变凸,无法恢复,折光能力变强,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⑶矫正办法:利用凹透镜使得光线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近视眼镜.4.远视眼及其矫正:⑴形成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⑵矫正办法: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使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远视眼镜.二、例题精讲【例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字母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象是() A.B.C.D.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测试题】人眼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关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答案:A【例10】★★★患近视眼的人,他眼睛的近点和远点与正常人眼睛相比()A.近点比正常眼近,远点比正常眼远B.近点比正常眼远,远点比正常眼近C.近点和远点都比正常眼近D.近点和远点都比正常眼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近视眼的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其近点远点都比正常人短.答案:C【测试题】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答案:A【例11】★★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成缩小的实像B.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缩小的虚像考点:望远镜.解析: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测试题】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把物体向物镜移近适当距离,此时不需要调节显微镜便可以继续进行观察B.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同物体相比倒正情况相同C.物镜和目镜对物体放大的倍数一定相同D.物镜、目镜对物体都进行了放大考点:显微镜.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乘积;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答案:D。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不能正确理解透镜的作用例1.如图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错解:甲透镜近视解析:很多同学看到光线经过甲透镜折射后没有相交成一点,而是逐渐远离,认为甲是凹透镜,而认为乙是凸透镜,这是错误的。

我们将入射光线AB、AE沿直线延长,即图2甲中的BC和EF,把它们与经凸透镜射出的光线BD、EG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表现。

相反,如果我们把甲换成凹透镜,则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情况应该如图2乙所示。

乙正解:乙透镜近视反思: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入射光线变得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会聚于一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不能会聚于一点。

二、混淆实像和虚像的概念例2.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D.由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成的像一定是实像错解:选B(或C、D)解析:虚像和实像的区别有两点:①成像的原理不同。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叫做实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不能相交,反向延长交于一点,人眼误以为光从这点发出的,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②承接的方法不同。

虚像只能用人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人眼直接观看。

正解:A反思:虚像和实像只有成像原理及承接方法的不同。

解:A、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A错误;B、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C正确;D、因为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C.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错例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一、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基本概念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两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分为双凸透镜和平凸透镜两种。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2. 凹透镜凹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两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分为双凹透镜和平凹透镜两种。

凹透镜的焦距越长,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物距指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指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 成像规律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物距大于像距。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2.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4f。

应用:测焦距。

3.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4f,物距小于像距。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4. 当u=f时,不成像。

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三、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论物体位于凹透镜的什么位置,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近视眼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等。

1. 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一种凹透镜,它可以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发散,使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一次发散,从而减小光线在眼睛内部的聚焦程度,使成像点落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2. 望远镜目镜望远镜的目镜通常也是凹透镜,它可以将来自物镜的光线再次发散,使眼睛能够观察到更远处的物体。

目镜的焦距通常较短,以便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并呈现在眼前。

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对比1. 光线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向光轴方向偏折。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远离光轴方向偏折。

【初中物理】第5章专题二透镜作图+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第5章专题二透镜作图+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如图所示
答案图
判断近视眼、远视眼所戴眼镜类型 1.先根据光路判断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2.近视眼选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选用凸透镜矫正.
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出图中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B'.
如图所示
答案图
变式4 [科学思维](2023·阜新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S的像点S',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S'的位置, 图中O为光心,F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光路及矫正光路
[科学思维]近视眼只
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
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甲、
乙两幅图中,图甲是近视眼,
请画出光线经晶状体后的光 如图所示 路图;图乙表示近视眼矫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意图,请画出光线经晶状
体后的光路图.
答案图
变式3 如图是远视眼的矫正,请你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 成矫正后的光路.
如图所示
答案图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 1.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入射光线过焦点,或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虚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 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记忆口诀:“平主过焦,过焦平主,过心不变”.
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根据画出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如图所示

光学元件组合作图 (2023·遂宁中考)请根据图中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作出凸透镜 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如图所示
答案图
变式5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再画出该折 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2、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像逐渐变小B.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6、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7、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8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7cm 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8、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点拨3】 找到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 断成像性质及其应用. 规律小结: 一焦定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总倒立,虚像总 正立;(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 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异侧,虚像同 侧.
变式拓展3:(2019·鄂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1甲测出了 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11 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2. 投影仪是利用 凸透镜 来成像的,成像时,物体 到镜头的距离要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 它成的是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
3. 放大镜是 凸透 镜,它成 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 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的 . 焦点以内.
四、 眼睛和眼镜(10年2考,2017、2011年考)
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 成像原理
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 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 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C
回归课本
1.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 他在发光体和 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 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 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 线有 发散 作用,它应该是 凹 透镜. 由此 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 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
探究焦距变化 对成像的影响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初中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以下哪种透镜能使光线发散?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面镜D. 平面镜答案:B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通过透镜形成的像是: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况下,凸透镜不能形成实像?A. 物体位于焦点之内B. 物体位于焦点上C. 物体位于焦点之外D. 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答案:A4.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和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A. 像距增大,像变小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增大,像变大D. 像距减小,像变小答案:A5. 凹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时,形成的像是:A. 正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6.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等于焦距,像距是多少?A. 无限远B. 等于物距C. 等于焦距D. 0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况下,凸透镜不能形成像?A. 物体位于焦点之内B. 物体位于焦点上C. 物体位于焦点之外D. 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答案:B8.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减小,像距和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A. 像距增大,像变小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增大,像变大D. 像距减小,像变小答案:C9. 凹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内时,形成的像是:A. 正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D10. 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等于透镜的两倍焦距,像距是多少?A. 无限远B. 等于物距C. 等于焦距D. 等于透镜的两倍焦距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会聚光线的能力越______。

答案:强2.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通过透镜形成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虚像。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

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初中物理透镜例题

初中物理透镜例题

初中物理透镜例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透镜的初中物理例题,包含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一些基本问题。

1.问题:一位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使得太阳光线经过透镜汇聚
到一点。

请解释这个现象。

2.问题:在凹透镜的使用中,物体放在焦点位置时,形成的像是
什么样的?画出光线的示意图。

3.问题: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30
厘米,求成像的位置。

4.问题:一个物体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位置,通过透镜后,形成的
像在物体的哪一侧?画出示意图。

5.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离一个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其焦距,成像将
发生在哪一侧?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6.问题: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画出光线的示意图。

7.问题:如果一个物体放在一个凹透镜的焦点位置,通过透镜后
成像在物体的另一侧,这个成像是怎样的?画出示意图。

8.问题:当物体离凹透镜越来越近时,其成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说明原因。

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特性和成像规律。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可以使用透镜公式和成像规律,同时画出光线示意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八年级物理透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知识点
1.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5.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6.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7.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
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虚像B. 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 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 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答案】B【解析】【解答】解: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故A错误.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故C错误.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2)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3)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4)人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叉鱼时要对着虚像的下面叉去,才能叉到鱼.2.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物距u=50cm-10cm=40cm,v=80cm-50cm=30cm,物距u >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取走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符合题意为答案。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典型光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5)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近视镜和老花镜分别是用什么透镜制成的?)例1:1.下列四个光路图中正确是()(可多选)A. B.C. D.2.给方框中补上合适的透镜。

F F FF3.在图中虚线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4.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u物距v像距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u=2f倒立等大实像V=2f/u=f不成像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Eg:实像和虚像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叫实像。

物体和实像位于凸透镜两侧。

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像,物体和虚像在同一侧。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初中物理《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附答案)

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一:透镜1. 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2. 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3. 透镜基本概念:(1) ______: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每个透镜都有一条______。

(2) ______: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它是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______。

(3) ______: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关于光心对称,焦点用字母“______”表示。

(4) ______: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故称为凹透镜的______。

(5) _______: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透镜两侧焦距相等,焦距用字母“______”表示4. 画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5. 画出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试着默写)一倍焦距分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

物和像的大小比较:谁离透镜_______,谁就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透镜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透镜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2)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它是透镜的中心,凡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关于光心对称,焦点用字母“F ”表示。

(4)虚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故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60.0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只将蜡烛向右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树荫下的三角形光斑是小孔成的像B.照相机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折射现象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

如图所示,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反射B.摄影--光的折射C.投影--光的直线传潘D.倒影--光的折射4.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5.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漫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乙图: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C.丙图: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D.丁图: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图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7.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使凹透镜B.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作的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显微镜的物镜和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8.如图所示,“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近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远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原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缩小的(选填“放大的”或“缩小的”),原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考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例1】如图4-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甲透镜乙透镜图4-1【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两条入射光线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一些,所以甲透镜是凸透镜;而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所以乙透镜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答案】乙透镜近视【变式训练】1.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作用.答案:凸透会聚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例2】(威海)如图4-2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解析】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 cm,故选项A错误.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选项B错误.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选项C错误.“戴”上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变式训练】2.(多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4-3所示.则在光屏上( )图4-3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20 cm答案:AD考点3 近视眼和远视眼【例3】(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试验.如图4-4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图4-4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小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故选A.【答案】A【变式训练】3.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如图4-5,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图4-5答案:视网膜远解析:(1)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2)由题图可知: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会聚能力过弱,即折光能力过弱,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远视眼眼球.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考点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4】(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甲乙图4-6(1)在如图4-6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答案】(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 右(3)薄【变式训练】4.如图4-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图4-7(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投影仪倒立缩小可逆的(3)靠近解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1.(潍坊)(多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AC解析: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得近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前的像后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使得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得远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后的像前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2.(潍坊)如图4-8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8答案:倒立放大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此时2f>u >f,v>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撤去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则眼睛应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才能观察到该像.3.(潍坊)如图4-9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图4-9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1.(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答案:A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正确;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选项B错误;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2.(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答案:D解析: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30 cm<2f,则15 cm<f<30 cm;四个选项中在15 cm到30 cm之间的只有18 cm,故本题选D.3.如图4-10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图4-10答案:C4.(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B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选项A错误;照相时,景物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选项B正确;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 错误;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选项D错误.5.如图4-1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与P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图4-11A B C D图4-12答案:B6.(舟山)如图4-13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13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选项A、B错误.7.如图4-14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图4-14A.近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B8.(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解析: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焦距f=15 cm,物距u=20 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题选C. 9.(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4-15所示.现用焦距为5 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图4-15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 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10.(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4-1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16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二、填空题11.(永州)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答案:凸透会聚12.(凉山州)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________一些.(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减小增大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13.(自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4-17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图4-17答案:绿凸远视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由图可看出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三、实验题14.(广东)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4-18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图4-18(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1 30 15 ①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3 15 ②倒立、放大的实像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________.(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较暗上(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 ③放大镜(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解析:(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这样烛焰的像会更加清晰,便于观察;蜡烛越烧越短,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2)第1组实验中u=30 cm,v=15 cm,显然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15 cm时,结合第1组实验数据(u=30 cm,v=15 cm),由光路的可逆性可得v=30 cm;生活中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小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其余部分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亮度会减弱.(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而晓红在早上9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一、多项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4-19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图4-19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答案:AC2.下列我们经常提到的像中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汽车观后镜中的像D.放大镜成像答案:BC3.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20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C.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答案:AC4.张宁用如图4-2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1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BC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B.老花镜可当做放大镜使用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近视眼答案:ABC6.物体从距凸透镜14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B.10 cmC.13 cmD.20 cm答案:BC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题意知2f>14 cm >f,2f>18 cm>f,解得14 cm>f>9 cm. 故B、C选项符合题意.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只能在墙上看到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答案:A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故C、D选项错误,A、B选项符合题意.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AD二、作图题9.(济宁)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小希的方案甲乙图4-22答案:如图4-23所示甲乙图4-23解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2)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三、实验题10.(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甲乙图4-24(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4-24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0 cm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此时读数为10.0 cm,即透镜焦距为f=10.0 cm.(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根据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光较蓝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的焦距小.(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了.四、科普阅读题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强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透镜知识点归纳透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的光学元件。

在初中物理中,透镜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透镜的定义、分类、成像规律、主焦距公式、透镜组等方面。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的文章:一、透镜的定义透镜是利用透明材料制成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非球面)的光学元件。

透镜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和聚焦。

二、透镜的分类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折射能力,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两个面都是球面,中间厚边薄,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从而形成实像;凹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球面,可以使平行光线分散开,不会形成实像,只能形成虚像。

三、透镜的成像规律1.球面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远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实像,位于透镜的焦点以外;当物体远离凸透镜等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无限远实像,位于透镜的焦点上;当物体远离凸透镜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实像,位于焦点和透镜之间;当物体与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时,物体成无穷远虚像,位于透镜的焦点上;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成立传光线似聚效应。

2.球面凹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凹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立实像;当物体远离凹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立虚像;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上时,像是无限远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前焦面上时,成立传光线似发效应。

四、主焦距公式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用主焦距公式来表示。

主焦距公式是一个关于透镜焦距(f)、物距(d0)和像距(dI)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求解透镜成像的具体数值。

主焦距公式为:1/f=1/d0+1/dI,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d0为物距,dI为像距。

五、透镜组透镜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

透镜组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如改变成像位置、产生不同的光路,实现光学仪器的功能。

透镜组有两种常见的组合方式,即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

正透镜组由凸透镜组成,使光线汇聚和成像;负透镜组由凹透镜组成,使光线分散和成像。

初中物理光现象与透镜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与透镜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与透镜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一、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作图1.(2019 山东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后,通过潜望镜进入小明的眼睛。

请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潜望镜内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解析:根据潜望镜内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的结构可得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过反射点画出反射光线反向即可。

2.(2021 四川中考)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答案: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连接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

如下图所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发光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画出入射光线SO。

3.(2020 辽宁中考)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穿过玻璃砖后从另一表面射出。

请在图中画出该光路图(不考虑光的反射)。

答案: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

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和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解析:解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① 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归纳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归纳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解析:眼睛的成像类似照相机,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2、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点S'。

若让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像S'移动的情况是()A.沿主光轴方向靠近透镜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C.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答案:C解析:点光源发出无数条光线,取其中的两条: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②过光心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成的像。

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到A点时,像S′的移动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移动到S″,如图所示: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答案:D解析: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是手指经过空气、放大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人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在不透明的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彩虹——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故C错误;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大桥在水面上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答案:D解析:A.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B.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C.投影仪在使用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D.丢弃的矿泉水瓶与瓶内剩余的水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的凸透镜,能会聚阳光,容易引起火灾,故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4月784135121的初中物理组卷透镜专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株洲)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移动.A.A'O B.A'F 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2.(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D.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3.(2013•营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C.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2013•益阳)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5.(2013•徐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6.(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7.(2013•威海)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8.(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9.(2013•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神奇折射造成的C.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1f匀速运动到1.8 f(f为焦距),这段时间,它的像移动的速度设为v′,则移v′>V10.(2013•绥化)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透镜专题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13•遵义)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可成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中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_________.12.(2013•淄博)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实验次数1 2 3 4 5 6 7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动.(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2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_____移动凸透镜.13.(2013•重庆)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脸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其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3)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4.(2013•重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5.(2013•云南)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_______,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_________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_________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16.(2013•玉林)如图所示,描述的是_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17.(2013•营口)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_______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18.(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_________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19.(2013•台州)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1)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2)行人一听到语音提示立即退回,这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_________.20.(2013•宿迁)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_,荷花在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荷花.三.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3•咸宁)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22.(2013•西宁)如图所示,请在答题卡的图中完成光路图.23.(2013•乌鲁木齐)请根据如图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24.(2013•铁岭)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1)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3)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5.(2013•钦州)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6.(2013•盘锦)在图甲中,画出由A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在乙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27.(2013•宁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F”型的黑色卡纸贴在强光手电筒前,代替蜡烛做实验.请写出二条用“F”替代蜡烛做实验的好处.28.(2013•内江)如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29.(2013•梅州)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在图中画出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S′.30.(2013•大连)海上有风时,海面出现波浪,某区域海面呈圆弧形,O为圆心,圆弧形海面正下方的水中有一条鱼(用箭头AB表示),如图所示.此时,从圆弧形海面上方看到了水中的这条“鱼”.看到的“鱼”是鱼的缩小的虚像,请分析说明其原因.(注:可以在图上画光路图,以辅助说明)透镜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株洲)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移动.A.A'O B.A'F 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压轴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及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成的像也减小,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始终通过焦点并会聚到像点,所以像会沿A'F的方向移动.故选B.点评:此题是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因.2.(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D.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考点: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D、当U<f时,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漫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3.(2013•营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B.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C.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故A错误;B、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C、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4.(2013•益阳)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正确.B、当物距u=30cm时,像距20cm>v>10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D、当物距u=15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两种方法:阳光聚焦法: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法: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是实验中经常用到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5.(2013•徐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解答:解:蜡烛距凸透镜20cm,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0cm>2f,所以,f<10cm.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凸透镜成像时,根据物距和焦距或像距和焦距的关系都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由于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光屏)之间移动,这样就会不断的改变物距,会出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等各种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且此时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三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综上分析,不可能发生的有C.故选C.点评:在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时,除了按物距大小来判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外,比较物距、像距的大小也能迅速判断出物体所成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7.(2013•威海)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首先根据图象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烛焰距凸透镜30cm,处于2f之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9.(2013•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神奇折射造成的C.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1f匀速运动到1.8 f(f为焦距),这段时间,它的像移动的速度设为v′,则移v′>V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2)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解答:解:A、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说法正确;B、照相机和小孔成像都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而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D、因为当f<u<2f时,像距v>2f,所以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1f匀速运动到1.8 f(f为焦距)的过程中,由于像距移动的范围大,因此v′>V,故D正确.故选B.10.(2013•绥化)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选项错误.B、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选项正确.C、放大镜是应用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选项错误.D、投影仪是应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镜头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13•遵义)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可成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中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投影仪.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计算焦距.(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与放大镜.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u=50cm﹣30cm=20cm,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得2f=20cm,f=10cm.(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则u=40cm>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12.(2013•淄博)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实验次数1 2 3 4 5 6 7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大(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2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右移动凸透镜.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得出焦距的大小.(2)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