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工具,表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qc七大工具,表格
篇一:qc七大基础工具
【thebasicoroldtools】
1.流程圖
(Flowchart)
2.魚骨圖(Fishbone)
3.檢查表(checksheet)
4.管制圖(controlchart)
5.直方圖
(histogram)
6.柏拉圖(paretodiagram)
7.散佈圖(scatterplot)
篇二:qc七大手法九大步骤
qc七大手法:
·methodi1:检查表——————————检查及数据·methodi2:柏拉图——————————柏拉抓重
点·methodi3:特性要因图————————鱼骨追原因·methodi4:直方图——————————直方原分布·methodi5:管制图——————————管制找异常·methodi6:散布图——————————散布看相关·methodi7:层别法——————————层别做解析管理
按照預定計劃,依作業標準而實施,然後查核實施結果與目標達成之程度,若尚未按目標達成,則尋求其原因所在,採取可達成目標之處置.graph图标
圖表的應用,可以將繁雜的數字情報轉化,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易看易懂,一目瞭然.在爭取時間,講求效率的今天,對管理者尤為重要.
共4件抱怨:l/pmca毛屑(神達,ibm,compaq)pcipost斷裂(aceR)mca毛屑(ibm)pci站腳不平(華碩)98年共1件抱怨:nylon站腳粘模(50pcs)(華碩)
圖表的功用:
1.利於多種複雜現象相互比較可供分析研究用.
2.費甚少時間可得明確的概念.
3.對於專門知識不足的人,亦可得到了解.
4.表示事務間關係時,圖表較文章可以使閱者印入腦海.
5.利於演講,宣傳或廣告時,予閱者深刻印象.
6.可供預測用.
7.有時可用插補法求近似值.圖表的必備條件:
1.能把握全體------應一看即能完全了解全體的狀況,
2.簡單明瞭,迅速了解,正確的判斷,浮現對策.
幾種常用圖表
100806040200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1009080706050403020xx0
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
method1:查檢表(checksheet)定義:
為了便於收集數據
,使用簡單記號填記並予統計整理,以作進一步分析或作為核對,檢查之用的一種表格或圖表.(記錄用查檢表)查檢表種類:
點檢用查檢表:簡單的查檢表就是備忘錄,將要進行查看的工作項目一項一項地整理出來,然後定期或定時檢查,記錄用查檢表。

功用:
查檢表設計步驟:1.明確目的2.決定查檢項目3.決定抽檢方法4.決定查檢方式5.設計表格實施查檢6.
篇三:《qc七大工具》知识点
《qc七大工具》知识点
1、引言:
1)数据:就是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

因此形成数据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数据=事实
2)运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
1.收集正(qc七大工具,表格)确的数据;
2.避免主观的判断;
3.要把握事实真相。

3)数据的种类:
1.定量数据:长度、时间、重量等测量所得数据,也称计量值(特点连续不间断);以缺点数,不良品数来作为计算标准的数值称为计数值(特点离散性数据)。

2.定性数据:以人的感觉判断出来的数据,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

4)整理数据应注意的事项:
1.问题发生要采取对策之前,一定要有数据作为依据;
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数据的整理,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致;
4.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马上使用。

2、qc七大工具:
1)查检表;
2)柏拉图(排列图);
3)层别法;
4)特性要因图;
5)散布图;
6)直方图;
7)管制图。

3、qc七大工具详解:
1)查检表:
1.定义:一种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或数字填写并经统计整理,以作下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用的一种表格或图标。

2.设计要领:
a.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或填写数字;
b.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别,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别调查;
c.数据履历要清楚—由谁查检、查检时间、查检期间、查检方法、查检班别、查检机台均应指明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来;
d.尽可能以符号、数字记入,避免使用文字,不得已用数字和字词时,亦应简洁正确;
e.查检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原则,其他可能发生
的要因评为“其他”项。

F.最好能一次记录下来后,就能表示出图标状况来;
g.如果能使用写真图形,更可一目了然;
h.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明确;
i.预留空位,以供在实际查检中可再增列事先来考虑到而发生次数很多项目。

3.做法:
a.明确目的—将来要能提出改善对策及数据,固之必须把握现状解析与使用目的相配合。

b.决定查检项目—从特性要因图选择决定.
c.决定抽检方式—全检、抽检.
d.决定查检方式—查检基准、数量、时间与期间,对象之决定,并决定收集者,记录符号;
e.设计表格实施查检。

2)柏拉图:
1.定义:柏拉图亦称排列图,是按分类数据的大小从多到少顺次排列的柱形图。

是用以明示各类因素对最
终结果影响大小的工具,亦称排列各种改进可能性的工具。

2.柏拉图的制作:
a.确定数据的分类及计量单位;
b.确定数据的时间周期;
c.搜集数据;
d.整理数据及计算;
e.作图;
f.将不良类型分

3.制作柏拉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重要的少数”最好只1~2项,最多不宜超过3项,否则就失去了捕捉“少数”的本意,必要时可考虑重新分类,若一般的项目较多,可并入“其他”栏内,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制成几个不同的柏拉图,加以比较分析,以提供更多信息。

4.80/20規則(80/20Rule):哪些是“少数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多数”
5.制作柏拉图的步骤:
①确认资料的类别;②决定要展示的时期;③总计出现频率;④根据频率排列各类资料的先后次序;⑤绘制图表和标明各坐标轴;⑥绘画条柱;⑦制作说明(图例)
3)层别法:
1.定义:为区别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之影响而以种种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的方法。

2.层别的对象与项目:
a.时间的层别;
b.作业员的层别(班、组、操作法、熟练度、年龄、性别);
c.机械、设备的层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