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四册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二年级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四册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二年级语文)
初中语文第四册期中复习检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词填空
1.A.____指可数____时光如数家____振____人心
B.____意行猎祸国____民乱砍____伐遮天____日
C.痛心____首跨越____洋色彩____纷忠心____ ___
D.____弱多病____害子孙____万里____
___ 可____秀色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C.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D.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B.《有的人》一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人生观的高度平价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的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C.《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及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本文采用了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法。
D.《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中,这位共产党员就是任以沛同志。
4.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孱弱()①瘦弱②软弱③薄弱
(2)跻身()①挤进②登,上升③进入
(3)锐减()①锐利②锐气③急剧
(4)元勋()①为首的②开始的③主要,根本
(5)乱砍滥代()①任意,随便②过度,没有限制③没有秩序
(6)躬亲示范()①恭敬②亲自③弯曲身体
(7)大声疾呼()①疾病②痛恨③急速,猛烈
(8)可餐秀色()①观赏,享受②饭食③吃
(9)贻害后人()①危害②遗留③赠送
(10)不知底蕴()①包藏②包括③包含
5.判断正误
(1)《什么是生态系统》是一篇科学小品,就体裁而言,属说明文。
()
(2)《什么是生态系统》第一、二段合起来为第一部分,从正反两面说明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必要性,第一段是反说,第二段是正说。
()
(3)《大自然警号长鸣》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而言,属议论文;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而言,属杂文,杂文属于散文的范畴。
()
(4)议论文中常常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因为有的议论文需要对所论的对象作充分说明,在此基础上才论断是非。
()
(5)在议论文中,说明从属于议论,为议论服务。
()
(6)凡议论文,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的主张。
《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提出的主张是:人们必须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
()
(7)《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通过列举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以后产生的种种恶果,指出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
6.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A.一次吃的粮食或者要将近一石。
B.吃一餐也许要吃象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吃一顿有时候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A.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B.怎能平安地日行千里呢?
C.他如何日行千里都平安呢?D.他平安地请求日行千里吗?
③子何恃而往?()
A.你凭什么往返?B.你凭什么去?C.儿子凭什么去?D.孔子凭什么往返?
7.下面词语中音、义均无误的一组是()
①千里迢迢(zhāo):形容路途非常遥远锲
(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不无卑(bì)益:没有什么益处。
恹恹(yān )欲睡:精神不好,困倦得将要入睡。
③不折(zhē)不挠:不折断不弯曲,比喻意志坚强。
赴汤蹈(tăo)火:比喻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④触(chù)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使别人不团结。
8.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偃旗息鼓:放倒怨天尤人:痛恨。
②笔耕不辍:休息名胜古迹:优美的
③鞠躬尽瘁:劳累贻害后人:遗留④永垂不朽:流传至死不渝:屈服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A.想和做是紧□地联结在一起的。
B.巴尔扎克如痴如狂地拼命奋笔□书。
C.在挫折面前应做到气不馁,心不□。
D.周总理的英名和业□将永垂不朽。
①蜜疾灰迹②密
即恢及③秘
急辉积④密
疾灰绩
10.下列句子的主干已用符号标出,选出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①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有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②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③我们也有大批目光远大,对人民事业忠心耿耿的人,老早注意到这种情况。
④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11.指出与下面句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她站在那里,仿佛石像一样沉默不语。
①他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②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③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不必要请老师了。
④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
1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
①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
②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
③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占——跟牛马一样。
④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13.下列作品、体裁、作者、国别(朝代)对应有错的一项()
①《故乡》——小说——鲁迅——现代②《有的人》——诗歌——臧克家——现代③《马说》——小说——韩愈——唐代④《从三到万》——议论文——秦牧——当代14.填空题。
(1)在句中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在句后注明句间的关系。
①我们______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______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②______造福子孙后代的势力战胜呢,______贻害后人的势力战胜?
()
③骄傲的人______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______必然夸大个人的主观。
()
④有些青年______有理想,______刻苦勤奋不足。
()
⑤______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______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
()
(2)根据课文填空。
①有的人活着,____________;有的人死了,____________。
②世有伯乐,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
③鸣呼!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
④我想: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句是()
A.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B.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C.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16.找出下列句子中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B.如果狗大于鸡,鸡大于鼠,那么狗大于鼠。
C.因为有病,他没有去上调配。
D.太阳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也升起来了。
17.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号。
①议论文有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毛泽东主席写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的题目是文章的论题,如:《想和做》。
()
②议论文的论据,有时为了证明论点,可以做些适当的夸张。
()
③《从三到万》选自邓拓的《燕山夜话》。
邓拓,笔名马南,他和吴晗、廖沫沙合写过杂文《三家村札记》。
()
④“回想起来那只哨子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给我的快乐”这句话的主干是“哨子带来快乐”。
()
⑤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可分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率)——解决问题(结论)。
()
⑥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关键要议要,要议得好,一要观点鲜明;二要找准论点;三要叙议结合。
()
⑦“经不起家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帝国主义者进攻手段的狡猾、恶毒、表面甜蜜,内里凶险。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①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②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
③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化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
(二)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三)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作者,体裁。
2.(一)段文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B.象征C.夸张
3.(一)段文字中加点的“这”指代。
4.(一)段文字中加点的“我”指。
5.(一)段文字从、、、、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
6.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把序号写进()。
A.旧中国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摧残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B.在旧中国穷困潦倒,生活无法维持的农民形象。
C.由于多子,饥荒,苛税……等原因,致使贫困潦倒的农民形象。
7.闰土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
A.岁月流逝打的印记。
B.饥寒交迫,过度操劳所致。
C.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8.划波浪线的两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A.两句都是比喻句B.后句是比喻句,前句不是比喻句。
C.前句是比喻句,后句不是比喻句。
9.“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是个动宾短语,其宾语是
10.“我想:”这个冒号表示()
A.总结上文B.提示下文
C.表示强调D.既总结上文,又提示下文
11.(二)段文字中加点的“一气”,此处正确的答案是()
A.不间断的,如:一气呵成;B.声气相同,如:同一伙;C.一阵,如:瞎闹一气。
12.(二)段文字中“隔膜”一词,正确答案是()
A.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彼此不接触,断绝往来。
C.彼此不了解,接触少。
13.(二)段文字中省略号表达的意思是()
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断断续续C.表示沉默或正在思考D.表示话未说完
14.(二)段文字中三次用到辛苦一词,其辛苦的原因是不同的。
里面倾注着作者不同的感情,请用线把相应的答案连接起来:
A.辛苦展转挖空心思损害别人同情
B.辛苦麻木为寻找正义而艰苦奔波愤恨
C.辛苦恣睢为生活奔波而辛苦愤怒
15.(二)段文字中“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答:
16.(三)段文字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A.这里的路语义双关,一指________ ;二指________。
B.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的序号是()
a.对未来前途的怅惘b.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c.对美好前景的热切向往d.对见到光明前途的喜和忧
(四)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3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4有的人________;有的人________。
1.凭记忆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2.依次写出第1句中两个“活”和“死”的不同含义:
活:死:死:活:
3.第1句中第一个“他”指________,第二个“他”指________。
4.第2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第3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5.“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由鲁迅的从《自嘲》诗中“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化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上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第1句和234句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B.总分关系C.递进关系
8.《有的人》一诗在写法上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同时还在全诗中多次运用“有的人”,形成________的修辞,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五)在这一温带湿润气候下的针阔混交林内,森林植物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叶绿素内不断地把太阳能________为化学贮藏能,即________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森林植物靠着日光,把水、土壤矿物质________有机物。
动物吃草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又________土壤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同时森林既需要水分生长,又能保持水分。
因此。
森林中各种物质是不断循环的。
1.将“转变”、“变为”、“转化”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四处空缺处。
2.用“‖”将文段划分为三层。
3.这三层大意分别是
①
②
③
4.文段各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关系。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表示)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转变为有机物。
()
②文段中有机物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
③没有二氧化碳、水分、土壤矿物质,植物就不能生存。
()
④没有植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都不能生存。
()
⑤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分解后又可以变为土壤矿物质。
()
6.文段中划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照文段,研读下面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
②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可以包含这句诗的意思。
③这句话中,包含“落红”一词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春泥”一词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包含“更护花”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句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相互制约B.生态平衡C.物质循环
⑤从表达效果看,说明性的句子和诗歌的句子不同,它要求()
A.生动B.形象C.准确
⑥请你透过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诗句深刻含义。
(六)一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
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
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
,像演奏,像轻轻地唱歌。
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二……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
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
性子躁一些的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
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
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
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
……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
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
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那咱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三①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
……②举行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
③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
④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
⑤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
⑥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⑦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
⑧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
⑨因此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
四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和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五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1.第一段里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声音音乐B.声音弦乐C.声响弦乐D.声响音乐
2.第一段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自豪感B.纺线有演奏和唱歌似的轻松感
C.人们对毛线或者棉纱的热爱之情D.人们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
3.第二段把初学纺线的人急躁的情态写得很具体,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段中作者用“骑士对战马”、“射手对良弓”的感情来比喻延安军民对纺车的感情,这两个比喻说明纺车是延安军民的(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
(1)
(2)
5.第三段共9句话,在下面句子序号之间用“”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对第三段划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人们参加竞赛是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B.说明人们参加竞赛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团结战斗
C.说明纺线竞赛充分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D.说明延安军民对劳动竞赛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7.按照简明的要求,第四段中“旅途的旅伴和战场的战友”应改为
8.“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这句话为什么独立成段?请简要回答。
答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七)一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去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划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三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四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五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六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七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用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一段从哪两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
答:(1)
(2)
2.第三段中与“它们”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4.下面是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晕是光线经过高空中空气的反射而形成的B.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向而形成的。
C.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D.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5.第五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6.第六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依次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追潮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
D.解说概念追潮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八)一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
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二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
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三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
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四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五①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②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堆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
③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
④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⑤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本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蚂蚁的特异功能的:(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第二段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C.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第四段中加点的“有一种”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5.把第五段划分成三个层次。
用“”在句子序号间标出。
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