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认识光的折射
难点:能画图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学
作图回顾光的反射现象,提出问题:如果光射到透明介质的表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即用玻璃砖和激光笔进行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实验中可清晰看到除了反射光线,还有一条光线进入了玻璃砖继续传播)教师进一步引入课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通过实验演示能够清楚的展现出光的反射和折射,让学生对两种光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也通过对比的方法把折射和反射放在一起理解和记忆)
二、独学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中“独学”部分内容进行认真独学,并进行巡堂指导,观察学生独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请学生代表利用光路图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基于前面对光的反射现象中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在折射现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对学生而言应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独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代表带领学生去认识,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检查学生独学的情况)三、群学
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下面问题,进行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巡堂指导,了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难点。
活动一、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器材准备:激光笔、水槽、带量角器的塑料板、玻璃砖
2、实验步骤:
(1)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偏折还是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还是小?
(2)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让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此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折射角等于多少度?
(4)让光线逆着刚才的某一条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对应的折射光线会怎样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还是
小?
3、分析论证:
由步骤(1)、(2)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由步骤(3)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由步骤(4)可知:在折射现象中,。
4、思考:
(1)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认为发生光的折射需要什么条件?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那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你可以用玻璃砖试一下)结合刚才的实验步骤(4,)你发现了角度的大小与介质种类有什么关系吗?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亲历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现象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考虑到折射现象的抽象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对语言的表述反复推敲,力求能让学生看懂、受启发、能总结)
活动二、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古诗有云:“潭清疑水浅”,说的是潭水清澈,看起来比实际要浅,这里蕴含了光的折射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82页“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了解池水是怎么“变浅”的。
同理,你在岸上看到的鱼也不是正真的鱼,而是鱼的像,如果你是渔民,你要瞄准鱼的什么位置才能叉到鱼?请画出光路图并说明原因。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向来是个难点,难在学生难以想象。
要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就要创设好能让学生接受的物理情景,教师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对应的情景,结合物理规律进一步解释。
)
2、你还知道生活中的那些折射现象,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课堂预设1: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因为入射位置的不同,也许有的现象不明显,无法在白屏上呈现折射光,或者有些学生不太能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不能比较后得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教师要提前培训好组长,在进行合作探究实验时一定要对组员进行分u工,有主操作的手执激光笔,另一同学固定好光俱盘,保证两个半圆盘在同一平面且不能来回晃动。
再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光线并做好角度的记录。
课堂预设2:在研究角度与介质种类关系时,学生可能不理解问题的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
课堂预设3:学生初次接触光的折射光路图,画图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对展示的小组进行指导。
课堂预设4:教师进行巡堂指导时,应提示各展示小组在对应的位置做好板书准备。
四、展学
各小组根据议题讨论展示方案,按议题顺序进行展示。
教师倾听、遇到展示不到位或出现错误时提醒学生进行质疑,同时对各小组的展示及质疑、解疑进行评价。
议题一: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的步骤(1)、(2),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展示建议:1、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结合光路图先说明你们怎么做了,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语言的表述可以参照导学案。
2、强调一下注意事项,如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
议题二、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的步骤(3),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展示建议:1、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结合光路图先说明你们怎么做了,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语言的表述可以参照导学案。
)
议题三、谈论解决“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板块中的第4题“思考”(展示建议:1、展示第二小问时可以用玻璃砖给大家展示;2、这个规律是在空气中的角度和在其他介质中的角度的大小关系,怎么归纳才更加清晰,请组织好语言。
)
议题四、结合光路图说明渔民叉鱼的时候应该往什么位置叉?(展示建议:先引入话题,有句古诗说“潭清疑水浅”,说的是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这是由于。
同理,我们看到的水里的鱼也不是真实的鱼,而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像,下面我们通过作图来了解原因。
然后作图说明)
议题五、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折射现象
(展示建议:参考课本,结合学习光的直线传播中说过的实例,可以和下面的同学互动)
(班级共五个小组,因此设置5个议题,正好将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的目的一是为了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通过展示发现问题,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补充和质疑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此时注意倾听,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和点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从旁指导为辅。
在五个议题中,前三个议题主要是让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通过现象得到的结论,将实验再次呈现出来,要求能做到边陈述过程和现象边分析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目的,理解所得到的结论,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后两个议题主要是
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能力提升的问题,能直接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比较,如何更快的理解和记忆今天所学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总结本节课所学。
六、课堂提升训练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 __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
(填“靠近”或“远离”)
2、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如果改变入射角,使入射角减小,则:()
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不变
B、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C、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
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减小
3、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
A、都是折射现象
B、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C、都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4、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关系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入水中
C、眼睛的一种习惯感觉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5、下列观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观象的是 ( )
A、看到的湖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
B、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了
C、站在河水中看到腿变短了
D、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映出了岸上的景物
6、如下图所示,表示一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11、请用线将左右两边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
“谭清疑水浅”
光的直线传播水中月、镜中花
精彩的“皮影戏”
光的反射海市蜃楼
体育课上的“向右看齐”
光的折射圆形金鱼缸中的金鱼从侧面看去变大
【板书设计】
4.4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定义:斜射、偏折
2、基本概念
3、内容:(1)空气----其他介质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其他介质
---空气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4)光路可逆。
二、光路图
三、现象
筷子在水中变弯、海市蜃楼、星星闪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能够从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
中体验光的折射,并深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光路可逆等重难点。
通过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
一、考虑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遇到不知道如何操作、操作时不顺利等问题,所以在编制导学案时设置的问题力求能让学生看懂,会问根据题进行操作和总结,所以所设问题的语言都经过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演练。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确实收到引导和启发,但在研究“角度的大小与介质种类的关系”时学生没有理解问题设置的意图,可见当遇到生活中不常见的现象时,学生不能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稍有欠缺。
所以,这个问题换成教师演示,再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效果会更好,效率也会更高。
二、另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用光路图画出渔夫看到鱼的像的过程时,该组学生不会画,经过教师指导后虽然能画出来,但是在展示时给出的解释却是错的,说明对于此类抽象的问题,很多学生还是没有理解透,只是死记硬背,牵强附会,所以在讲解光路图时,教师一定要把情景创设清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出物理情景,再用物理问题进行解答。
三、由于高校课堂中有学生独学和群学环节,所以经常觉得时间不够。
原本传统课堂上很多经典的演示实验、实例都没有时间安排进课堂,或者只是见缝插针的引入,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很难自己举出这样的例子,这时物理课堂缺少了一些色彩,因此,又
要立足学科的本位,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又要体现高校课堂的学生的自主性,在备课时就要对内容进行处理和取舍,形成有物理味的高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