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运行后,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历史性改变湖北省水资源战 略格局,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鄂北工程作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于2015年10月22日全面开工建设。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 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全线自流引水,向鄂北地区沿线3市7县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输水干线总长 269.67公里,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总投资180.57亿 元。
实现全程自流的长效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为全程自流引水提供了条件。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出水口 与终点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设计水位高差约47.7米,整个工程利用水位高差,采用全线自流输水,以一次性的集中 投入避免了今后每年数千万元的提水电费及相关管理费用支出,极大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
设计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清泉沟输水隧洞进口为起点,线路自西北向东 南横穿鄂北岗地,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终点为大悟县王家冲水库,线路全长269.67公里,比可行 性研究阶段增加0.33公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 。
据了解,《批复》原则同意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 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 水条件 。
(鄂北局)9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刘田喜一行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现场,调研生产性 试验段项目建设情况。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汉奎陪同。
在襄州区生产性试验段项目施工现场,刘田喜实地考察试验段项目规划、管槽开挖施工、PCCP管生产及安装 等情况;详细了解PCCP管生产工序、管材安装程序等重要工艺流程以及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情况;仔细询问了PCCP 管厂产能和管材安装施工进度等情况。
动态
2020年1月,封江口水库以上段第一次试通水。 2021年1月,封江口水库以下
改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湖北省水资源配置工程
01 简介
03 意义 05 动态
目录
02 设计 04 目的
国家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湖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 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
鄂北地区泛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 点地区,也是著名的 “旱包子”地区。为彻底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规划实施鄂北地区水资 源配置工程。
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鄂北地区频繁遭遇大旱天气,千条河流断流,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九成塘堰干涸,城乡 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生产无水可灌,众多企业因缺水限产停产。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非常罕见的五年旱,严 重 影响到粮食生活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颚北地区的水资源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年均调水量7.7亿立方米,将有效解决颚北地区482万人,469万 耕地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促进鄂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建。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鄂 北工程”)入选。
目的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 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位于湖北是2015年中国部署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 该工程计划11月下旬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总工期45个月。工程完成后鄂北地区沿线482万人将 告别干旱缺水历史,喝上“丹江水。
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止于孝感市大悟 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269.67公里。由取水建筑物、输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节制闸、分 水闸、检修闸、退水闸、排洪建筑物及王家冲水库扩建工程等组成,工程全线自流引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 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363.5万亩。总投资 180.57亿元,总工期45个月。
简介
鄂北工程作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于2015年10月22日全面开工建设。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 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全线自流引水,向鄂北地区沿线3市7县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输水干线总长 269.67公里,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总投资180.57亿 元。
实现全程自流的长效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为全程自流引水提供了条件。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出水口 与终点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设计水位高差约47.7米,整个工程利用水位高差,采用全线自流输水,以一次性的集中 投入避免了今后每年数千万元的提水电费及相关管理费用支出,极大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
设计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清泉沟输水隧洞进口为起点,线路自西北向东 南横穿鄂北岗地,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终点为大悟县王家冲水库,线路全长269.67公里,比可行 性研究阶段增加0.33公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 。
据了解,《批复》原则同意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 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 水条件 。
(鄂北局)9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刘田喜一行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现场,调研生产性 试验段项目建设情况。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汉奎陪同。
在襄州区生产性试验段项目施工现场,刘田喜实地考察试验段项目规划、管槽开挖施工、PCCP管生产及安装 等情况;详细了解PCCP管生产工序、管材安装程序等重要工艺流程以及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情况;仔细询问了PCCP 管厂产能和管材安装施工进度等情况。
动态
2020年1月,封江口水库以上段第一次试通水。 2021年1月,封江口水库以下
改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湖北省水资源配置工程
01 简介
03 意义 05 动态
目录
02 设计 04 目的
国家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湖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 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
鄂北地区泛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 点地区,也是著名的 “旱包子”地区。为彻底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规划实施鄂北地区水资 源配置工程。
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鄂北地区频繁遭遇大旱天气,千条河流断流,千座水库低于死水位,九成塘堰干涸,城乡 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生产无水可灌,众多企业因缺水限产停产。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非常罕见的五年旱,严 重 影响到粮食生活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颚北地区的水资源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年均调水量7.7亿立方米,将有效解决颚北地区482万人,469万 耕地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促进鄂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建。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鄂 北工程”)入选。
目的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 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位于湖北是2015年中国部署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 该工程计划11月下旬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总工期45个月。工程完成后鄂北地区沿线482万人将 告别干旱缺水历史,喝上“丹江水。
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止于孝感市大悟 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269.67公里。由取水建筑物、输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节制闸、分 水闸、检修闸、退水闸、排洪建筑物及王家冲水库扩建工程等组成,工程全线自流引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 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363.5万亩。总投资 180.57亿元,总工期4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