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学生婚姻观对比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9期┆11
争鸣
中日大学生婚姻观对比的文献综述
孙惠俊 李 淼
摘 要:近年来,中日两国都出现了晚婚、出生人口减少等现象,由此,两国相继出现不少关于大学生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由于国情不同调查问题设定侧重点不同,但主要集中在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三个方面。

关键词: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 婚姻、生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国之大事,事关国家未来发展。

而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婚姻、家庭、生育观念,更是能够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关注大学生的婚姻观念,有利于政府掌握未来人口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许多研究调查大学生婚姻观的相关成果,尽管都是面向大学生进行婚姻观调查,但因为社会情况不同,在相关问题设定时侧重点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从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来看,都包含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三方面,但日本方面更加关注于结婚意愿与生子需求,以及女性对待事业与婚姻的态度,这些问题的确都与日本的国情和社会现状有密切联系。

中国方面的调查则更加关注年轻群体的道德责任感和性观念。

随着对外开放加深,国内各方思想碰撞,对年轻人的婚姻观造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保留传统的同时对待感情又更加开放。

笔者结合中日双方研究者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对中日大学生的婚姻观进行分析比较。

一、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
年轻人的不婚化、晚婚化是导致日本少子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

但从2017年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出生动向基本调查结果来看,无论男女,有超过8成以上的未婚者仍表示愿意结婚。

宫城县政策科对大学生的调查(2017)表明,9成的大学生对结婚仍持积极态度,男女观念并没有太大差别。

但据熊谷太郎(2015)调查显示,有3成的女性虽然表明有结婚意愿,但如果没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不结婚也没关系[1.熊谷太郎.地方大学の大学生の結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D ].松山大学論集.2017-04,1-25,29(1)]。

关于结婚原因,松井剛太(2015)的调查表明,女性多是因为“年龄大后不想一个人”和“让父母亲戚安心”[2.松井剛太,片岡元子,水津幸恵,等.大学生の結婚・妊娠・出産・育児に関する意識調査―フォーカス・グループ・インタビューによる検討―[D ].香川大学教育実践総合研究,2015,131-144(31)]。

熊谷太郎(2015)表示无论男女,选择结婚是因为“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和家庭”、“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拥有精神安稳的地方”[3.熊谷太郎.地方大学の大学生の結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D ].松山大学論集.2017-04,1-25,29(1)]。

中国方面,选择与自己相爱的人共度余生才结婚仍是主流,但也存在一些功利现象。

由于中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资源差距很大,许多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章嘉颖(2017)发现由于中国大城市户口政策日趋收紧,有不少女大学生表示希望找一个能帮忙落实目标城市户口的对象,以保障日后的生活[4.章佳颖.在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教育引导途径探究[J ].大学教育,2017(10):165-167.]。

陈发达(2016)认为部分大学生把婚姻变成人生的一种投资或投机行为,这样不仅影响着婚后生活的幸福,而且对两个家庭关
系的和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5.陈发达.90后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探析[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2):73-74.]。

婚姻本应该是美好的事情,却成为名利的工具,这种想法极其危险。

中国大学生之所以存在这种想法,是因为中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持有试图通过婚姻来改变窘迫现状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二、择偶标准
大学生尚未正式步入社会,对婚姻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各自的原生家庭,但这并不妨碍大学生对未来结婚对象的想象。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大学生,在择偶标准方面,第一注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其次是注重对方的经济基础。

关于未来婚后的家庭分工,许多研究者也对此进行调查,大学生希望自己或对方在家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1.注重内在品质
尽管在当今时代择偶标准呈现出多样化,但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大部分大学生在择偶方面仍然会第一重视对方的人品。

根据吴志凌(2017)的择偶标准多选调查显示,有96.4%的同学选择了思想与人品[6.吴志凌.90后大学生择偶观及影响因素探析[J ].文学教育(上),2017(10):154-156.]。

今川真治(2017)的调查也表示日本大学生超过9成的男女都非常重视对方的人品[7.今川真治.恋愛や結婚に関する親と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と大学生の結婚観との関連[D ].広島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紀要.第二部,文化教育開発関連地域(66),2017,213-222]。

作为陪伴自己度过未来一生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对方内在品质的要求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表明中日大学生对婚姻持有的一种健康的态度,比起物质他们更愿意追求心灵上的满足。

然而,高雅蓉(2014)在中国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大学生择偶态度上热衷于一见钟情,不过最终步入婚姻的比例却很少[8.高雅蓉.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特点与引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1):104-107.]。

这一部分大学生比起认真选择结婚对象与自己相伴终生,更注重当下的快乐,即使这种快乐并不长久。

根据熊谷太郎(2015)的调查,有超过3/4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会看重对方的外貌,而女性只有一半,他还认为男性重视对方外貌这一倾向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较大改变[9.熊谷太郎.地方大学の大学生の結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D ].松山大学論集.2017-04,1-25,29(1)]。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感情更要理性待之。

2.重视物质基础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物质一切皆是空中楼阁,所以建立一段婚姻,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对结婚对象的经济条件自然也会在意。

然而,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丰富的物质生活慢慢增强人们的功利心。

单芳(2019)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虽然对于婚恋对象的“出身”并不在意,但对于物质基础有关的条件却比较在意,反映了大学生的功利化思想[10.单芳.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研究[J ].企业导报,2016(12):177-178.]。

章嘉颖(2017)调查也显示,不少在校女大学生存在较为功利的想法,希望找个有钱的富二代[11.章佳颖.在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教育引导途径探究[J ].大学教育,2017(10):165-167.]。

上述这些功利化想法虽然不是主流,但社会各界也应关注重视,加以正确引导,宣扬正
争鸣确风气。

而日本的调查中几乎没有涉及这种功利性的想
法,更多的是女性对婚后生活的不安,期望经济方面的
稳定[12.松井剛太,片岡元子,水津幸恵,等.大学生の結婚・
妊娠・出産・育児に関する意識調査―フォーカス・グ
ループ・インタビューによる検討―[D].香川大学教育実
践総合研究,2015,131-144(31)]。

根据三木幹子(2019)
的调查,结婚意愿强烈的女性会要求对方的经济能力[13.
三木幹子.女子大学生の恋愛と結婚に対する意識調査
(第3報)──ジェンダー意識と理想の男性像との関
係──[D].広島女学院大学論集,第67集,2020,13-32]。

大多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会选择辞去工作专注于服务家
庭,做“专职主妇”,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的开支
全靠男性收入,一旦男性工作方面出现问题,家庭就会
陷入泥潭。

但或因为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所
以在经济方面对结婚对象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重视。

根据
HIMEGIN信息中心的调查,47.3%的女性对对方的经济能
力有要求。

中国大学生之所以比日本大学生更加在意物
质基础,是有社会层面原因的,比如,吴志凌(2017)
认为,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消费型社会的重要的特点之
一,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在某种
程度上对大学生择偶观产生影响[14.吴志凌.90后大学生
择偶观及影响因素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7(10):154-
156.]。

3.家庭分工
虽然中国传统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但随着
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女性面对自己的未
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吴彬(2008)认为这些曾经经历过传
统观念的压抑,经受过改革开放冲击的女大学生们,在事
业发展、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家庭中的地位也
大大提高。

[15.吴彬.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变迁及原因[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143-145.]单芳
(2019)表示当下女性已经超越了“半边天”,平等独立的
意识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盛行[16.单芳.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
素研究[J].企业导报,2016(12):177-178.]。

日本方面,仲田
郁子(2012)表示,结婚后丈夫上班,妻子因为生育辞职
在家这种家庭方式是社会常态[17.仲田郁子.ライフヒスト
リーの語りを取り入れた生活設計教育:男女共同参画意識
を高める授業の試み[D].日本家庭科教育学会大会・例会
・セミナ―研究発表要旨集58(0),2015,21]。

一部分日
本女大学生在结婚后选择成为专职主妇也符合日本社会状
况。

而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表明即使结
婚怀孕也不会选择辞去工作,这是由于大学生尚未进入社
会,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暂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藤田
智子(2015)的调查表示,40%的女性选择结婚后也继续
工作,50%认为会选择工作时间短的职业,但整体来看大
部分女性都不会完全放弃工作[18.藤田智子.家事分担から
見る女子大生の性別役割分業意識と家族関係[D].東京学
芸大学紀要.総合教育科学系2015-02,387-395,66(2)]。

久保田贵之(2019)的调查也支持这一观点。

随着社会的
不断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女大学生,从整体上来
看都呈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并不会过多的依靠男性,但考
虑到现实情况成为专职主妇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未来也会继
续存在。

三、生育意愿
由于日本社会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严重,所以在面向
日本大学生进行关于婚姻观调查时,问题都会涉及到生
子、育儿方面。

根据平成29年(2017年)宫崎县政策科对
县内大学生调查表明,其中超过9成的男女大学生表示未
来愿意生育孩子,持一种健康向上的态度。

熊谷太郎
(2015)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女大学生都愿意婚后有孩
子,甚至9成左右的人希望未来能有两个孩子[19.熊谷太
郎.地方大学の大学生の結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D].松山大
学論集.2017-04,1-25,29(1)]。

也有小部分选择不生育孩
子,归结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自由至上和职业发展诱导,女
性生产后难免会影响之后个人职业发展。

根据上述调查,
大部分日本大学生对生育孩子持积极态度,并未有抵触心
理,那么日本政府把握好这部分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
距,实施相应的政策,满足他们的需求,对解决少子化问
题有重要意义。

根据朱洪翠(2020)对国内大学生的调
查,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孩子,并且希望生育2个
及以上孩子数量远超只生育一个孩子,可见国家实施的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得到多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20朱
洪翠,刘冰.新时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20,38(04):33-39.]。

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拒绝生
育,归其原因与日本女性相同。

万如韵(2020)认为,高
额的生育手术费、生育后的护理费用、儿童的教育费用会
制约着现在大学生对于结婚的想法[21.万如韵.大学生生育
意愿与经济和人口政策的分析[J].河北企业,2020(04):84-
85.]。

中国是人口大国,像日本那样的相关生育社会保障
短时间难以实施,家庭所承担的成本就越来越高。

虽然大
学生有较高的生育意愿,但社会仍需对部分学生持有的顾
虑采取相应措施。

四、结语
笔者结合中日研究者的调查报告对中日大学生的婚姻观
进行对比分析,两国大学生的婚姻思想中存在一致的部分,
但因为社会状况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具有不同态度。

第一,
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学生未来都有结婚意愿,持一种健康积
极的态度。

结婚原因都包括想与自己相爱的人一起生活,但
中国方面部分女大学生存在功利心理,试图通过婚姻改变现
状。

第二,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都更
注重结婚对象的人品,作为可能陪伴自己度过余生的人,对
方本性的好坏与自己未来婚后生活的幸福息息相关。

比起日
本,中国的女大学生更加关注结婚对象的经济能力。

中国和
日本的大学生在对待家庭分工上都强调平等,女性皆展现较
强的独立性。

第三,中日大学生都对未来生育呈现出积极态
度,愿意生两个孩子的比例居多。

年轻一代对婚姻问题的选
择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大学生作为知识型人才,更是国家建
设的主力军,政府应该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婚姻观念,通过出
台相应政策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全身心投入国家发展中。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研究生院18年度教改项目中期成
果之一。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
12┆好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