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
(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
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
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述 方法
点拨
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
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
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
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
【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

在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人+事+情“的方法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B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②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

③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④北固楼:即北固亭。

⑤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⑥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⑦兜鍪(d 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⑧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⑨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阅读训练】
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⑦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⑧宫阙:宫殿。

[阅读训练]
1.曲的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2.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这句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5.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四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一)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4.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
5.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6.D
(二)
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

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3.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4.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5.C
(三)
1.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2.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答: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

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4.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