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六大内容解读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点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b826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6.png)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导大家都知道申论考试中有归纳概括这个题型,属于必考题型,在归纳概括中有几个常见问题让人抓耳挠腮,不得其解。
比如:如何掌控字数,怎么样写才算条理清楚,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导,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指南第一、如何体现概括中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方法①对整体概括的内容加标题——总括句(对内容全部概括的句子)总括句的写法:Eg:请概括A镇电商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一)抄题干。
【虚写】①缩写Eg:问题有②全抄Eg:A镇电商产业园存在的问题有(二)总结式。
【实写】①直接排列小要点Eg:A镇电商产业园发展中存在资金、交换、技术、设施等②再次归纳概括小要点Eg:A镇电商产业园发展中主要存在软、硬件两方面的问题,具体有方法②在每个要点前,加对内容的提炼;或者将核心词前置。
【前置词】Eg:一样写法:导致B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有:1耕地少山地多2基础设施差3劳动力文化素养低前置写法:导致B村贫困的原因有:一、自然原因【前置词】。
耕地少山地多【具体表现】二、社会原因。
【前置词】1基础设施差2劳动力文化素养低Tips:总括句的实写虚写如何取舍。
①当字数结余多时,可以实写总括句。
②材料明确显现了概括答案要点的句子,需要实写总括句。
第二、字数的掌控1.什么时候该写前置词。
①字数:答案字数预估有空余,再次提炼②字数不足:将具体表述中的要点提早③要点中有核心句:要点核心句提早2.具体表述依照字数要求进行缩写扩写。
第一找点划出关键词,然后肯定要点个数,用字数除以要点个数(如字数要求200字,要点4个。
200/4=50,一行25字,每个要点约占2行。
)再根据要点篇幅大致占比,进行适当增加减少匀分配,最后书写时回到原文,根据每个要点估算的字数(行数)挑选扩写或者缩写。
缩写的方法:a提炼关键词,造句。
b对于较多较长部分进行词语替换。
拓展: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攻关技能一、鉴戒体会,总结教训所谓启示,指的是包蕴在问题或现象中的体会和教训。
公务员申论复习归纳概括题
![公务员申论复习归纳概括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0588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e.png)
公务员申论复习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型是申论非作文中最基础的题型,也是最核心的题型,要做好归纳概括需要掌控两个方面,一是多答不同关键词,二是针对近几年案例型材料题为出题主体的情形要掌控好综合概括。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复习归纳概括题。
公务员申论复习归纳概括题一、掌控题干,准确知道答题思路审题环节要审清作答范畴,明确作答对象,通过作答对象得出作答思路,运用词、句、段的阅读方法从材料中找寻觅答案要点。
如202X年山西市级卷中第一题,归纳邱氏父子创业理念的差异,从而肯定答案要点的来源之处,环绕的作答对象中包含了邱氏父子,以及差异,要去寻觅老邱与小邱之间关于创业理念的对照之处,从中寻觅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之处。
二、掌控材料,阅读知道材料所反应的信息在找点环节,要充分运用阅读知道能力,掌控材料大意,充分知道上下文之间的语句连接,明确行文逻辑结构的同时也要注意带着题干信息去梳理材料,才能充分找全、找准所有相干表述要点,不要过于重视词句段的寻觅,从而遗漏了对于材料整体的把控。
如老邱的穿衣风格与小邱的穿衣风格,看出两者之间的心态不同,以及老邱认为创业只需要胆大、灵活、心细、有体会即可,而小邱则是从其它方向,来知道创业的。
这些地方均有对照,要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衔接,准确掌控材料之间的内容,带着题干信息梳理材料。
三、掌控加工,知道分类方法加工环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只需重视分类公道即可,如:同主体、同意法、同范畴法。
同主体是依照不同主体去进行分类合并,同意法是依照意思相近的要点进行合并,同范畴是依照统一领域进行划分。
逻辑上依照关键词前置加具体表述的情势出现。
四、掌控书写卷面干净,字迹整洁,添加序号词,随后依照进行逻辑排序。
通过这些讲授相信大家一定对申论非作文归纳概括题型有了更多的知道,接下来就是不断地练习,更好地掌控相干题型。
拓展:申论答题技能方法一先看题目再看给定资料考试开始之后先不要急着去看申论资料,资料很长,需要渐渐研究。
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解读
![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401e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6.png)
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解读很多同学在申论写作的时候,好不容易肯定好了分论点,但却不知道怎么论证。
写作中途一旦卡壳,不仅占据考试时间,同时影响考试心情。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申论归纳概括题解读一、什么是归纳概括能力?202X年以前归纳概括题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常在20-30分;近几年有与其他题型混合考察的趋势,分值一样稳固在10或15分。
归纳指归入、收拢、合并,概括是指把事物的方方面面运用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条理;归纳概括即运用一定的方法,把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归入、收拢,使之形成一定的条理。
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知道全面、客观是归纳概括的本质。
我们在作答申论试卷时的思维方式是先归纳,再概括,即从材料中挑选完要点后,再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合并同类项。
而答案的出现情势先概括后归纳。
例:王景治黄安澜800年的原因在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主观上,一是通过“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来利用大泽进行放淤,解决“善淤”问题;二是先择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解决“善决”问题;三是修建了黄河大堤,治理了汴渠,解决“善徒”问题。
客观上,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复原,使黄河输沙量减少;且大暴雨纪录少,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有较多湖泊洼地。
二、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性体现在哪里?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性还体现在与各个题型的关系上,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一样有要求我们归纳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常规型和争议型)、现状、问题(国考高频考点)、优势(浙江省考显现过)、原因、影响(意义和危害)。
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归纳概括的也就是构成申论材料的基本要素,也即我们所谓的申论材料的五大维度——主题(话题)、现状、原因、影响、计策。
1.与提出计策能力之关系:提出计策题型,一方面实质上就是归纳概括计策,只是在归纳概括计策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些条件,比如身份的限制、计策要求。
身份包括绝对身份和相对身份;所提计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要求,计策的来源可能需要从问题、原因推,而不像大多数归纳概括题直接从材料中能推。
申论题型和答题技巧归纳概括题
![申论题型和答题技巧归纳概括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4610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9.png)
申论题型和答题技巧归纳概括题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题相对较为常见,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以下是申论概括题型和答题技巧的归纳概括:
一、概括题的特点
1. 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1-2个最适合的概括句。
2. 概括句通常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 概括句的选取需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综合判断。
二、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1. 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辨析文章的主次关系;
2. 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把握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3. 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掌握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
4. 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挑选最恰当的概括句,尽量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三、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1. 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2.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缩小概括句的选取范围,选择几个最有可能成为概括句的句子;
3. 结合选取的几个句子,判断哪一个句子最贴切地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4. 如果需要选择两个概括句,一定要注意两个概括句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以上是申论概括题型和答题技巧的归纳概括,希望对考生有所帮
助。
公考申论题型作答要点
![公考申论题型作答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c278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4.png)
公考申论题型作答要点申论各种题型的作答都有其“门路”,特别是一些名师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门暗器”,非常实用,大家要认真学习。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申论题型作答要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申论题型作答要点(一)归纳概括题(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
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
考生要遵守材料内在逻辑,依照“情形-问题-原因-计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
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
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
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进程中,要时刻保持周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应的要点公道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论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楚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包蕴的体会和教训逐条论述出来。
(2)说明型分析题。
第一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论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入论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3)评论型分析题。
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第一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根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说明和论述。
(4)判定型分析题。
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毛病的选项要论述毛病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计策。
(三)提出计策题发觉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
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
材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觉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做题方法归纳
![申论做题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8258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5.png)
申论做题方法归纳第一题归纳概括题一、常见类型1、归纳概括现状2、归纳概括原因3、归纳概括问题4、归纳概括做法5、归纳概括变化6、归纳概括功能二、创新题型1、拟制标题对相应段落内容的总结2、语句填充对那一段内容的总结做题核心方法: 1 提炼分层主题。
注意尽可能分层次答题。
2 对相应段落大意的概括3 语言尽可能简洁做题小技巧:看题目要求作答字数。
根据字数多少判断需不需要分条理,语言简洁到啥程度。
答题例子:概括问题题。
一、特派员自身能力不足。
二、特派员队伍建设滞后。
三、考核制度不完善。
四、选派机制不完善。
概括原因题。
一、精益求精。
二、专注坚持。
三、注重品质。
概括变化题。
一、思想观念上。
二、实际行动上。
第二题:综合分析题常见类型1、词句解释题2、评论型3、启示型4、关系型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
做题核心方法积极的事情含义/表现在哪些目的/意义/好处对策/这样做的效果做题小技巧1、读题目要求。
根据要求作答字数,判断答案需要有多精简,需要舍掉哪些答题点。
2、词句理解题。
词句的含义解释一般就在它出现的句子前后。
3、评论型题目需要明确表达观点。
4、启示型题目通常会要求借鉴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本地的普遍经验才能叫启示。
通常需要总结关键词。
答题例子:1、可供借鉴之处:政策机构方面能源税收方面建筑节能方面居民出行方面社会合作方面国民教育方面科技创新方面2、补齐学校教育。
倾听心理问题。
开展娱乐活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干预能力。
2、关系分析题:山寨和创新。
(二者的关系)山寨是指对原创产品的模仿抄袭,是一种坐享其成剽窃创意的行为。
山寨是创新的必经之路,而创新是山寨的最终目的。
(解释为何会走山寨之路,现在为什么力推创新)(如何创新,怎么做)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评论型题目M妈妈和教授在面对世俗习惯和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妈妈做法不可取教授的做法比较可取。
公考:申论归纳概括的三大方法及技巧
![公考:申论归纳概括的三大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389b05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2.png)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这⼀部分在写法上灵活多样,没有⼀个固定的格式。
根据所给定材料反映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以按不同的⽅⾯和层次归纳,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较综述。
⽆论⽤哪⼀种形式概述,都要将所给材料进⾏归纳、整理及分析⽐较,阐明给定材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
下⾯知鸟教育⼈事考试的专家给⼤家介绍归纳概括的⽅法和技巧。
(⼀)充分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弹性限度只能在所规定字数的上下10%以内。
过⾼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式:要求答案覆盖全⽂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
⼀般不直接引⽤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点。
答题时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
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决定或⽀配着⽂章思路的⾛向或观念的变迁。
(⼆)掌握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中的主要词句。
主要词句⼀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画出的句⼦再进⾏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部分。
(3)⽤通顺的语⾔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学会答题⽅法 ⼀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般只有⼀句话,⾼度概括全⽂的主要问题。
句式模型为“这是⼀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体”。
其中,主语是⽂章涉及的主要⼈物的姓名或所涉及主要单位的名称。
⽂体是指所给材料的⽂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
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阶段。
对于个别⽂章只有⼀件核⼼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
例如“这是⼀篇关于纯净⽔⼴告论战的报道”。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方法梳理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方法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0dcf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a.png)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方法梳理国考申论中有种题型是重中之重,那就是贯彻实行题,它题量不多,占分比重却很大,怎样拿下这样的考题呢?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国考申论归纳概括方法梳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方法梳理整体考情第一,考察频率。
归纳概括题型近几年考察频率越来越高,是基础必考题型。
第二,概括对象以常规的概括问题、原因、影响、计策为主,其中概括计策是重点,且触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概括主要工作、主要举措等,202X年和202X年省考都是如此设计,另外不乏创新对象,如概括变化、概括差异、概括历程、概括优势等,其中以变化、差异等对照类的概括为重点趋势。
第三,考察难度。
整体难度变高,题型融会趋势明显,如“不必为智能化时期的就业问题过于担忧的原因”题干是概括问题,但是关键信息较多,本质是要找与“智能化、就业”有关的正面表述,并且材料要点包括现状、意义、计策,看似综合分析要素,但本质这些要素都是原因;再如“仙路公司为何衰败,国欣家居为何蝶变”概括原因的同时侧重对照偏向概括,本题题干是类似于县级“智能化时期不必过于担忧就业”的原因,作答类似于“邱氏父子创业理念的差异”,因此难度是在不断升级。
作答技能第一,审题。
明确四个重点,一是对象,二是范畴,三是字数,四是问数。
认真审题掌控一切有助于寻觅要点的信息,从而对于后续找点有明确指向,答题不易跑偏。
第二,找点。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牢牢带着作答对象一段一总结,宁滥勿缺、多勾画关键词,同时辅以符号批注法将要点取舍信息进行直接勾画,将核心采分点与补充次要辞汇进行区分勾画,之后根据要点条数和字数做除法,从而肯定每条要点的大致篇幅,如此能够快速将要点进行取舍,避免加工时二次返工。
第三,加工要点避免过度。
将同义要点进行适当合并是原则,如果材料段落较少,每段要点勾画较多,则一样不做过量合并,如果材料段落多,每段勾画关键信息较少,则一样需要做高度的段落合并。
同义法加工之后尽量提取核心前置词明确每条要点的本质,核心前置词公道即可不必过度纠结或者存在过量畏难情绪,大部分可从要点关键词中直接提取,少部分需要自己综合概括。
作答申论归纳概括题“三步走”
![作答申论归纳概括题“三步走”](https://img.taocdn.com/s3/m/0d6f5b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0.png)
作答申论归纳概括题“三步走”目录一、理解题目与材料背景 (2)1. 题目解析 (2)1.1 审视题目要求 (3)1.2 抓住关键词汇 (4)1.3 理解问题本质 (5)2. 材料背景分析 (5)2.1 初步了解材料内容 (6)2.2 深入分析材料内在含义 (7)2.3 关联题目要求与材料背景 (7)二、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步骤 (8)1. 审题干,明确作答方向 (8)1.1 识别题型及要求 (9)1.2 圈定作答范围 (10)1.3 确定作答思路 (11)2. 梳理材料,提炼关键信息 (11)2.1 逐段阅读,标注关键信息 (12)2.2 归纳总结,形成条理清晰的概要 (13)2.3 对比分析,鉴别重要信息 (14)3. 作答撰写,规范表达 (14)3.1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15)3.2 使用规范语言,表达清晰 (16)3.3 注意字数控制,避免超范围或不足 (16)三、技巧提升与注意事项 (16)1. 技巧提升 (17)1.1 学习掌握归纳概括的基本原则 (18)1.2 熟悉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18)1.3 多做模拟题,总结归纳经验 (19)2. 注意事项 (20)2.1 避免主观臆断,确保客观准确 (21)2.2 留意材料中的细节信息,防止遗漏 (22)2.3 定时练习,提高作答效率 (22)一、理解题目与材料背景在解答申论归纳概括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其背后的核心议题。
仔细阅读并分析给定的材料,把握其整体框架和关键信息。
题目通常要求我们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并给出简要的结论或建议。
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细节,更要把握材料的整体脉络和主题。
对于材料背景,我们需要了解材料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从而更准确地归纳概括出所需的信息。
1. 题目解析作答申论归纳概括题“三步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提高答题效率。
申论答题技巧之一:理清答题要求(归纳概括题部分)
![申论答题技巧之一:理清答题要求(归纳概括题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1b68eede009581b6bd9ebfc.png)
申论答题技巧之一:理清答题要求——归纳概括题部分华图教育李扬针对国考申论答题,几乎绝大多数考生都在关注题目的本身。
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好题目成为了申论考试所关注的重点,对于题目下方的答题要求更多的则是一掠而过。
对于答题效率的提高而言,这无可厚非,然而这种状况却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答题丢点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理清答题要求可以让我们在更合理分析题目本身的同时全面、理性作答。
答好归纳概括题是申论作答基础,只有归纳概括准确,才有利于我们进行后面的分析推理、对策提出、文章写作等题目。
下面就让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带着大家一起回顾部分历年真题,全方位解析申论答题要求。
2012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卷(真题)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20分)1.“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
(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不超过200字。
分析答题要求:准确:即用词的规范化。
一种情况是材料中有准确的关键词,直接提取关键词就可以做到用词的规范、准确。
另一种情况是材料使用大篇幅描述性用语,没有明确的关键词,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利用我们的知识背景,归纳、概括出抽象的规范性用语。
第二种情况对考生自身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我们平时积累一些政策性文件中的规范用语。
全面:即不落点。
尽量多找答题点。
譬如一般情况下一道题10分,最少应找到5个以上的答题点。
倘若提炼的答题点较多,但字数有限,则要求我们概括而非删减答题要点,并且一些重要信息点不可缺少。
有条理:答题有逻辑性,层次性。
逻辑性要求我们解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感。
譬如:时间关系:近期——长期;空间关系:内——外;包含关系:总——分;处事关系:发现——分析——解决,等等。
不仅答题点自身具备内在层次,而且点与点之间也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层次。
只有这样,才会较为全面的将信息点不止穿成了线,而且也编成了网,从而既覆盖了全面,避免落点,也使答案角度多元化。
申论张张归纳概括
![申论张张归纳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249c1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8.png)
申论张张归纳概括
申论张张归纳概括是指申论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总结出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先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然后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最后用简练的语言将主要观点表达出来。
为了提高申论张张归纳概括的能力,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多读多写: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分析:在阅读给定材料时,要注意分析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把握作者的思路
和意图。
3.分类整理: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思路更加
清晰。
4.提炼要点: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炼出其中的要点和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进
行归纳概括。
5.注重语言简练:在表达主要观点时,要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冗长和含糊的表达。
总之,申论张张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不断积累和提高。
申论归纳概括题_归纳概括能力-技巧_归纳概括资料
![申论归纳概括题_归纳概括能力-技巧_归纳概括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ef3a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e.png)
申论归纳概括题_归纳概括能力-技巧_归纳概括资料申论归纳概括题_归纳概括能力/技巧_归纳概括资料引言:申论归纳概括题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是从众多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点,形成概念或一般性的结论。
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是每个考生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归纳概括的基本技巧和一些归纳概括的资料,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归纳概括的基本技巧1. 寻找共性:归纳概括的第一步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性。
在面对一系列材料或问题时,需要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或相同的特点,形成一个总的概括。
2. 从细节到总结: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具体的细节开始,然后逐步总结,形成一个概括。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归纳概括的内容。
3. 主次分明:在进行归纳概括时,需要将主次关系区分开来。
主要的共性和特点应该放在前面,次要的可以放在后面。
这样可以让概括更加清晰和有逻辑性。
4. 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要尽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不要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影响理解和阅读。
二、归纳概括的资料归纳概括的资料种类繁多,可以是一系列的文字材料、数据和图表,也可以是一些实际的案例和事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归纳概括资料的类型和例子:1. 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是常见的归纳概括资料之一。
比如,一系列关于某个问题的文章、报告或论述等。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章,找出其中的共性和总结。
2. 数据和图表:数据和图表是归纳概括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和比较,考生可以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形成概括和结论。
例如,一组关于某个城市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表,可以用来归纳概括这个城市的人口变化趋势和特点。
3. 实际案例:实际案例是归纳概括的重要依据。
比如,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和事件,可以归纳概括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手段等。
考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作答技巧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作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9e951f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d.png)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作答技能归纳概括类题型常见的作答对象有“问题、影响、原因、现状”等,对于诸如此类常见的作答方向考生有一定的信心,作答思路也会相对照较清楚。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作答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作答技能技能1、问什么答什么例如202X年多省公务员考试的归纳概括题目:“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说明争议的焦点问题。
(20 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明。
不超过 400 字。
本题作答对象是“一些具体争议”,其中“一些”表明争议的数量不止一个。
而所谓争议就是不同主体环绕某一核心话题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
因此,本题作答时考生只需要仔细阅读,从中找到观点对峙的主题,并就此发掘出各方观点所指向的核心话题,即能终究肯定具体争议。
技能2、答案全部来源于给定材料要坚持客观原则,深入发掘既有信息,作答不需要添加自己的主观内容。
拿材料前三段为例:有网民表露:“熊肚上有一道永久没法痊愈的刀口,一个瘘管直通熊的胆囊……”以及“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和谐员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从熊第一次做手术准备取胆起,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由于手术对专业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目前并不知道手术的成功率、引发的疾病及并发症等数据。
”这部分材料内容主要描写熊在被取胆汁进程中的痛楚状态。
而协会有关人士F则表明“熊在无管引流进程中很舒服,如今活熊取胆是自体造管,无痛引流,并未对黑熊产生影响。
”上述三方观点形成了对峙的两大阵营,一方认为黑熊在活熊取胆进程中很痛楚,另一方为黑熊在活熊取胆进程中没有痛楚。
双方在探讨的核心话题是“活熊取胆是否存在虐待”,由此我们肯定作答的第一个具体争议。
其他争议内容以此类推,就可以够做到覆盖全面、不丢要点。
拓展:申论贯彻实行题审题技能第一,审题要先审题干。
某地中学举行“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设你是相干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
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点怎样找准、找全-
![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点怎样找准、找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78f582910ef12d2bf9e772.png)
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点怎样找准、找全?为大家提供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点怎样找准、找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考试中去!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点怎样找准、找全?归纳概括题型是申论五种题型中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中,还是在各个省的省考中的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都起着关键作用,而且是必考题,并且分值也越来越高,有的一道题目已经达到了25分的分值。
所以各位考生在准备申论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并且学好归纳概括,找到做此类题目的规律和关键。
下面就如何找准、找全归纳概括中的答案要点总结如下:一、明确目标,审清题干和要求题干是所有信息的来源和出处,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审清很多的东西,比如审清楚题型、对象、范围、字数、问题、特殊要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审清楚题型和作答对象。
例如: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A市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注重问题。
这里的“主要问题”就是作答对象。
另外,找到抓住题干中表示问数的关联词也至关重要,比如题干中出现“及、和、且、并”等,考生就应该注意这种题目的问数不只是一问,而是两问。
例如: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在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
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中材料的范围就是“给定资料2”;对象就是“两会代表”;根据及其可知此题目为两问,第一问是概括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第二问为给出的具体建议。
二、尊重材料,原词原句很多考生会发出这种疑问,明明要点都找全了为什么还是得不高分呢,那是因为考生在书写答案的过程中,要点不够明确,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所以考生在所答的过程中要以材料为主,充分注重材料中的原词原句,在作答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加工和推断,以材料为准,不要过度臆想和推断。
三、明确思路,分条归纳归纳概括的总体思路和逻辑是总括句+具体表述,即先用概括性、精炼性的语言对其进行总体表达,放在前面就是总括句,具体的要点一定要分条,注意一定要用数字标明分条,会显得思路比较清晰明确。
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及例题
![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及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4ce1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c.png)
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及例题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1.考生存在的问题特点一:题目字数限制。
在找到要点之后,最让考生头疼的莫过于要在规定的字数之内把答案写出来,且归纳概括题目的字数要求往往少于300字,而考生通常会超字数。
特点二:有些要点过长。
根据归纳概括题目的特点,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有些要点很直接考生可以直接抄写即可,但是有些要点需要从很长的句子中提炼,甚至要从整段话中提炼,考生便无从入手。
2.技巧详解:删除不必要的修饰词由于前面所述归纳概括题目的两个特点,考生在作答此题型时可以运用删除不必要修饰词的方法,让答案更加简洁。
所谓“不必要的修饰词”是指在长句子中删除或者留下都对原句没有任何影响的词语或短语。
3.例题:示例: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目前公益性质文化场馆面临的困难。
(20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书写工整;不超过200字。
【材料引用】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据了解,英国伦敦市拥有400多个大小剧院、音乐厅及现场音乐表演场地,每10万人拥有1.4个剧场,每10平方公里拥有1.3个剧场,每年大型剧场的入场人次达1240万;拥有近600个图书馆,395家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5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5本;拥有22座国家级博物馆,200余座非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每10平方公里有1.1座博物馆,即每个社区附近都会有博物馆,而我国平均每40万人才拥有1座博物馆。
【解析】要点点拨:在这段话中很明显谈到了“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是在描述当前公益性质文化场馆所面临的问题,下面通过一系列英国数据作对比,那么在这个要点中,数据是不能写在答案中的,考生需要根据数据提炼出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信息,而“整体水平低”是对数据的整体概括。
要点即: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依然较低。
2023年公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攻略
![2023年公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cc06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2.png)
2023年公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攻略从国务院到街道办事处,从制定国家战略到街道旧城改造需要拆迁,这些都属于公务员的工作,根据不同分工,从事不同的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攻略,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申论归纳概括题攻略一、“题干”忠于“题干”要求做到审题时要审清问数和特殊要求。
从命题趋势来看,近几年归纳概括题目提问形式逐渐创新,有的时候会以两问的形式来考察考生,例如2023年副省第一题要求“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很多考生由于未注意到是两问只写出了“建议”,造成失分,所以一定要忠于“题干”,问几问答几问;其次,要看清特殊要求,归纳概括题目的特殊要求常常为“分条归纳”、“分类合理”,例如2023年副省第一题的要求中第一条便是“分条归纳概括”,这表明此题如果没有分条将会失去2-5分的分条分数,因此考生一定不能忽视要求中的特殊要求,它往往是考官给分的标准。
二、“材料”申论作答原则告诉我们要以材料为王,这一原则在归纳概括题目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
归纳概括题90%的要点一定是来源于给定资料的,考生切不可对要点进行过分加工或自由编辑,很多时候考生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脱离材料,而是从材料中找到的要点太多或者太少,无法确定正确的要点由几条,这个时候建议大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一段一个要点,或一人一个要点,或一个案例一个要点。
以这样的标准去删选你不确定的要点会更加合理一些。
三、“简洁”由于归纳概括题目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因而它一般都在试卷第一题的位置,第一题位置的题目一般分数最低、字数最少,一般为10分、150字,所以这样的归纳概括题必然会在“全面、准确”之外要求“简明”,体现在作答上便是要精简你的要点,符合字数要求,在此,小编建议考生归纳概括题目要点一般要保持在五条左右,每条30-50字,当你的字数过多、要点过多时,可以考虑一下适当合并,将要点保持在五条左右。
申论归纳概括的答题技巧
![申论归纳概括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bee32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e.png)
申论归纳概括的答题技巧一、熟悉作答步骤1.仔细审题,锁定材料范围有的题目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资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
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2.抓关键词,找关键语句这是作答归纳概括题“迅速、准确”的一个比较有效,也是比较常见的技巧方法。
关键句可以是一个段落的开头,也可以是结尾总结,还可以在段落中部出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找出关键语句后,如果答案比较明确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果答案不那么明确,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
3.提炼核心内容有些给定资料可能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
4.整合要点,书写答案通过各种方法提取出的答案要点往往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逻辑,考生在最后整理答案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整合,必要时可在草稿纸要点列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整合加工。
二、绕过三个问题1.要点不全面在试卷评判中,概括要点是否齐全是重要的评分依据。
因而概括答题时要尽可能的涵盖涉及问题的所有要点及重点内容,不遗漏要点。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为了尽可能的概括全面,考生答题时不仅要概括正面的意见,而且要概括反对或否定的意见,同时在卷面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把相关要点概括进去。
2.条理不清晰不少考生在作答时只是把找到的要点进行简单地罗列,这对于阅卷人员有重点地寻找考生的得分点造成障碍,影响得分。
概括答题要注意条理性,这就要求考生答题的逻辑要清晰、严密,层次分明。
无论概括要求的答题字数是多少,考生都要将概括的内容有条理、有次序的表述出来。
3.语言不够简洁,概括性不强在考生的作答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简单摘抄材料中的语句,没有概括性。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解析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2afb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d.png)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解析归纳概括题型作为申论考试的基础能力考核,其作为基础题型其难度相较于其他题型来说较低,但其背后考核的阅读知道、归纳概括及总结提炼等能力却也是其他题型的基础能力。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解析。
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解析第一步:明确题型抓住对象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运用解题方法破题的条件是明确题型。
当题干中让我们找一个单一要素时,便可以明确本道题目是一道归纳概括题。
而归纳概括题目的核心就是明确概括对象,其概括对象多以问题、原因、影响等提示性辞汇示人,在材料梳理时需重点关注提示性辞汇。
第二步:肯定材料划定范畴材料为王是申论作答的基本原则,题干中显现的材料范畴无疑为作答划定界限。
它虽不起眼容易忽视,但其作用却举足轻重,这一范畴不仅能大幅减少阅读负担,而且能明确答案出处,帮助我们进一步拨开答案要点的重重迷雾。
第三步:明确题干限定信息题干限定信息一样位于概括对象之前,可能会通过主体限定,如地名、人名等,或要素限定,如做法、结果及背景等示人,其与概括对象均为归纳概括破题的核心。
明确题干限定信息,才能知晓在材料需概括什么要点。
第四步:公道排序梳理思路将上述三个步骤梳理出来的碎片信息依照“材料范畴+限定信息+概括对象”的顺序串连,便能够理清归纳概括题型的作答思路。
在材料梳理中掌控这一作答思路,方能抓住答案要点。
建议同学们将作答思路写在给定材料的上方,保证梳理材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会由于来回翻阅试卷而影响答题节奏。
为帮助大家知道,特选取以下题目作为示范:1.明确题型抓住对象:题干显现“归纳概括”字眼且概括对象为主要原因,明确该题目为归纳概括题;主要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因此在材料梳理中不仅需关注原因词,还需关注结果之前显现的因素。
2.肯定材料划定范畴:答案一定出自于这两则材料。
3.明确题干限定信息:题干中第一个限定词为主体限定,即老姚、老唐等基层干部,原因的显现一定离不开这些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归纳概括题六大内容解读之前我们讲到了归纳总结题目的方法、要求等内容,现在我们来结合材料分析一下,让考生们更加明白如何进行材料归纳,当然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熟练掌握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方法(一)六大内容解读1.现状。
主要指目前的状态情形,一般在前几则材料或材料的前几句出现,既包括积极方面-成绩,又包括消极方面-问题。
【材料链接一】当今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
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012•上海•A类•材料1)【中公分析】这是2012年上海公考A类试卷的第一则资料的内容。
主要谈的是出现社会问题的宏观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
这就是我国目前社会管理领域的现状。
2.问题。
主要指材料中的负面影响或应治理的方面。
【材料链接二】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
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问题。
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问题。
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权益保护、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
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
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等问题。
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这就需要进行全新的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012•上海•A类•材料2)【中公分析】这段材料第一句即提到“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这就是材料中的问题所在部分,并分别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进行说明。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得出问题的主要表现。
3.影响。
指积极或消极的事例、现象造成的后果或效果。
4.原因。
指引起一定现象发生的现象。
【材料链接三】有些专家提出“社会性焦虑”的概念,“社会性焦虑”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浮躁,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一些共性。
比方说,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则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
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一。
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
长期物质生活上匮乏也一定会引起广泛的社会焦虑。
这种社会的焦虑在更深层次上涉及精神信仰的缺失。
焦虑者因为看见到处都是物欲的流行,功利的甚嚣尘上,人们都以外在的成败论英雄,以权力和金钱划分人的等级,从而隐隐地痛感人们精神上缺乏一种寄托,没有一块能够真正长久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因为,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有寄托、有希望和追求,就可能不会太在意物质的匮乏,甚至将物质的匮乏视作一种精神的历练,从而鼓励斗志、摆脱困境。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可以给人提供生活的意义乃至一种真正自足的满足感。
(2012•上海•B类•资料6)【中公分析】资料6包含两段,第一自然段讲述原因,以社会性焦虑的概念引出长期性的物质匮乏是导致社会性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自然段指明影响,主要强调精神信仰缺失是导致社会性焦虑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强调了精神信仰对于民族和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5.已采取措施。
指的是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已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包括成功措施和失败措施。
6.应采取措施。
指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解决。
【材料链接四】制度是要靠执行来落实的。
制度名声再响、力度再大,执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常态、真抓实干,就会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
2011年有两部新修订的法规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
虽然两部法规与所有民众关系都十分密切,但两部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引发的关注度却是“一热一冷”。
(2012•上海•A类•材料3节选)而同样是在5月1日,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正式生效,规定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细则中明确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并作为单独条款出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了中国积极履约控烟的决心和对国民健康的重视。
但是仔细查看《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等。
禁烟本是政府的责任,这一规定却将责任转移到了公共场所经营者身上,而他们只是普通公民,根本就没有处罚措施,会有多少人将新《实施细则》放在眼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将导致禁烟效果不佳。
(2012•上海•A 类•材料4节选)【中公分析】这两则材料其实讲的是解决社会领域问题已采取的措施,主要谈了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规则制定的不合理问题,并列举事例说明。
通过对比得出应采取的正确措施,制度要科学制定和有力执行。
(二)作答框架技巧在找到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内容后,在组织答案时要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逻辑顺序,并进一步整合要点,保证答案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三)语言要准确简明在归纳概括题中,都要求字数限制,一般都不超过200字。
很多考生在作答时容易犯要点不全面、语言啰嗦不准确、字数超出要求的错误。
在这么短的字数里要全面概括资料所反映内容,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考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对语言的高度概括能力,以及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归纳能力。
【真题链接】一、概括“资料1~4”的主要内容。
(10分)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2012•上海•A类•第一题)【中公分析】可按照“成绩+问题+具体表现+对策”的逻辑结构对提炼出来的答案要点进行加工、整理,语言一定要精练,作答要有层次性。
通过对上述材料链接一、二、四的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答案: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社会管理难度依然较大。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近年来出现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
为此,政府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安排,并且注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解释词句题”要“内外结合”1.这种题型属于概括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出现的特定词句进行理解和阐释。
【真题链接】如何理解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十六字方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10分)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2012•上海•A类•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总是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
(15分)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2011•上海•A类•第二题)2.作答技巧解释词句题包括解释词语和解释句子。
作答时要在材料中找到词句处,并联系上下文意思,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组织答案。
解释词语的内涵一般可从字面意思简单推导,也可从自身对其的一般的认识出发;外延则要回到材料中,联系词语上下文,将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
可参考以下答题模式:总领句(内涵,词语实质)+进一步解释(外延,词语延伸意义)+资料事例。
解释句子,则必须建立在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理解的基础上。
上海公考出题基本属于该题型。
这个解题过程其实类似于词语解释方法。
即先明确句子中关键词的内涵,再联系相关资料的内容,通过对句子各个关键词外延意义的把握,将其串联组织,以具体的材料内容为依托,形成对整句话的完整理解。
【真题链接】“给定资料3”中科菲•安南指出:“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谈谈对这一表述的理解。
(15分)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2011•上海•B类•第二题)【中公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给定资料3中的一句话,那么应主要依据给定资料3来作答。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解释某句话的意思,前提一定要结合给定资料来谈,如果单凭自己的理解“就句子谈句子”,答案就会有所偏颇。
其中句子关键词是“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
先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再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当根据材料分析一下志愿精神是什么,进而指出为什么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然后按照作答步骤,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即可,同时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