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设误方式轻松得就高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考查情 感) 答: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 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 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 ,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 ,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 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 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 静。 B.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 C. 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 绪。 D. 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境界 。 【答案】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诗句理解错,
洞悉设误方式 轻松得就高分真引路(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译文:因为我喜爱庙宇前的那一脉清泉,所以我带着被褥来这里借宿 一晚。突然间听到泉水声,还以为是小溪流淌在我门前,但听久了, 反而让我怀疑这屋子是不是变成了一艘在溪流中航行的船。 当泉水变得汹涌澎湃时,那声音听起来依然雄伟壮观,而当它轻轻滴 落,形成细小的水滴时,声音则更加清脆悦耳。 你看看昔日的《兰亭序》,也是用那湍急的水流声来代替了管弦之乐。
(2024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 秋虫,如蟋蟀之类。
译文
大雨过后,屋檐下的空气渐渐变得清新,我独自躺在床上,听到营地 里刁斗声声,军号连连。
我几次抬眼看去,淡淡的月光从窗前悄然流过,又惊讶地见到阴暗处 的小虫绕着台阶鸣叫。
南江的水波汹涌澎湃,在宁静的夜晚里更显浩渺,而寥寥几颗北斗星 ,则高高地挂在城楼上。
如今我已白发苍苍,心中所虑之事繁多,真惭愧那些少年儿童还在谈 论着请缨报国的壮志。
15.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 二字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炼字)
【参考答案】“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 象更生动。
【解析】“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 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 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 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 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 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 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 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 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译文 二月的临川,溪水已涨到齐岸高了,田野里也长满了青草。 小船如蜉蝣一般在千顷碧波中飘荡,我的身体就像被排斥于高枝之外 的斥鵎,只能栖息于这小小的一隅。虹桥边柳丝柔长,春风轻软;弯曲 的栏杆旁野花明妍,在夕阳照拂之下,微微颔首。他没能来,我们便 无法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那样分韵题诗了。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 B. 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 C. 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 D. 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参考答案】C.“……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错误,考查 艺术手 法 ,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缺字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缺字表示的 事物与斥鷃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鷃一样栖息在树枝上 。参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 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字。鹏与斥鷃是《逍遥游》用来论述 “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鷃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树枝之上的; 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 以在树枝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 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故选C。
2 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 要赏析。(考查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①听泉时间短与长的对比,乍一听仿佛溪水对着门户,听久了觉得屋 子就是船; ②泉声大小的对比,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阔伟岸,有时如细点般清脆圆 润。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 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 声的美妙。
(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 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 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 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 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参考答案】 D.“而放弃了乐器”,诗句理解错误。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 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 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 “放弃了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