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材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的云雾》教材简析
作者:薛丽芬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3年第02期
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它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比喻鲜活、想象奇特,意境悠远。

文章布局独特,构段相似,静下心来细读,便能读出许多滋味。

一、开篇新颖,出手不凡
文章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开头,开篇新颖,超凡脱俗。

接着笔锋一转,写了“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写法富有变化,庐山云雾的神秘色彩便浓郁起来。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云雾飘动触手可及的感觉,真的很神奇;云雾缭绕,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就似进入仙境一般。

可以说庐山的云雾是神秘的面纱,如梦如幻,给人蒙眬之美。

二、比喻鲜活,创意无穷
文章语言优美,比喻鲜活,对仗居多,气势非凡,读来一气呵成,富有节奏美。

课文第2自然段只有简洁的三句话:第一句总起句高度概括庐山云雾的特点,第二、三句围绕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了细腻的描写。

明喻暗喻皆有,富有创意,具有美感,读来耳目一新。

庐山的云雾许多人都曾见过,可谁拥有如此绮丽的想象?把庐山的云雾比喻成“绒帽、玉带、大海、天幕”,那么多的事物,思绪万里驰骋,想象天马行空。

想象如此丰富,如此奇特,比喻如此准确,如此贴切,不禁让人为这奇妙的想象赞叹不已。

比喻十分准确。

作者把“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比作“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作“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色彩之美、流动之美、飘逸之美尽显其间。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作者把云雾比作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大气磅礴,具有空间感和流动感,生动形象,准确无比,不禁让人沉醉其中。

比喻富有美感。

引导比较句子,体会比喻一字之差,美感不同:“帽子与绒帽”“带子与玉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绒帽、玉带增添美感,更具质感,有美学的意味留在其中。

三、观察有序,描写井然
作者观察有序,描写井然。

第3自然段先总后分,从轻烟到银河、从白马到冰山,由近及远,变化无穷,突出庐山云雾变化之多。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一匹白马、一座冰山”是不同
的比喻物,具有仙境意味,让人具有置身云端之感;“还是、变成了;是、又变成了”比喻词不同,富有变化;“刚刚还是、转眼间就;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副词把庐山云雾变化之多、变化之快衔接得非常完美,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增添了云雾神秘莫测之感。

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感悟,语言积累轻松一筹。

四、构段相似,概括凝练
第2、第3自然段构段相似,概括凝练。

第2自然段可用“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一句话概括,还可高度浓缩为“千姿百态”一词。

第3自然段概括成“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句话,也可高度概括为“瞬息万变”一词。

在概括第2、第3自然段意之后,把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概括成一个词“变幻无常”。

这个词语把第2自然段的“千姿百态”和第3自然段的“瞬息万变”两层意思都囊括进去了,从而成为引领全文的一个文眼。

“变幻无常”成为全文的核心词,具有指挥千军万马的魄力,把文本读薄是一种功力。

五、结尾简约,回味无穷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文章结尾简洁而明快,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如豹尾般有力,意境悠远。

“云遮雾罩、腾云驾雾、千姿百态”这类词语的构词方式具有特点,调换词序就知道“云雾遮罩、腾驾云雾、千百姿态”是词语的意思,汉语如此富有魅力,耐人寻味。

《庐山的云雾》这篇美文字数不多,给人带来动感,带来美感,带来梦幻之感,仿佛置身如梦如幻的境界,身心全然沉浸大自然之中,有一份超凡脱俗的美好,有一种超然出世的禅意。

美哉,庐山的云雾!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