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1)第17课 与妻书课件 粤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 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 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 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 (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_译__为__“__把__…__…__作__为__…__…__”_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_介__词__,__表__凭__借__,__
_可__译__为__“__凭__”__ 必以告妾:_介__词__,__“__以__”__后__省__略__“__之__”__,__可__译__为__“__把__”__,__表__对__象_ 未尝以吾所志语汝:_介__词__,__可__译__为__“__把__”__,__表__对__象__ 且以汝之有身也:_连__词__,__因__为__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_厅__旁__有__一__间__房__,__那__是__我__和__你__共__同__居__住__的__地__方__。_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_这__是__我__敢__于__勇__敢__去__死__而__不__顾__及__你__的__原__因__。_
(6)其
汝其勿悲:_助__词__,__凑__足__音__节__,__加__强__表__达__的__语__气__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_助__词__,__凑__足__音__节__,__加__强__表__达__的__语__气__ 汝 腹 中 之 物 代,词,第吾三人疑称,她其,指女“腹中也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词,它,指“鬼”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代则词又,望代其自真己有:_________________ 卒不忍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 代词,第二人称,你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代得词我,乎第:三_人__称__,__她__们__,__指__“__诸__母”
二、背景展示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 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 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 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 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 一封绝笔信。
答案
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 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作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的不幸遭遇的 深切同情;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夫妻 离散,相见无期;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独善其 身”,表明自己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
点击文本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 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 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 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 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 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汝幸而偶我: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配__偶__,__嫁__ (2)汝泣告我: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哭__着__ (3)瓜分之日可以死: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像__瓜__一__样__ (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动__词__的_使_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完___毕__ (5)卒不忍独善其身:_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完__善__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老__,_ _尊__敬__、__敬__重__;__幼__,__疼__爱__、__爱__护__ (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乐__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_省__略__句__ (2)必以告妾:_省__略__句___ (3)当哭相和也:_省__略__句__ (4)天灾可以死:_省__略__句__ (5)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_判__断__句__ (6)钟情如我辈者: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
三、名言警句 课内名句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 上之忘情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1905 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 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 就义,牺牲时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 《与妻书》。
单元 文言文(1)
第17课 与妻书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如晤( wù ) (2)眷属( juàn) (3)双栖( qī ) (4)使之肖我( xiào) (5)相和( hè )
解析 文章既有作者离别妻子时的无限的悲痛,又有为国家、百姓牺牲“小家”
顾“大家”的悲壮。
解析 答案
课堂互动
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 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段),是遗书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 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第5、6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 “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 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到达救援现场后, 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
4月21日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 “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在雅安吗?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 队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 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 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_名__词__,__信__ (3)书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动__词__,__写__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代__词__,__自__身_ (4)身 且以汝之有身也:名__词__,__身__孕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以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_介__词__,__表__凭__借__,__可__译__为__“__用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连__词__,__并__且__ 亦以天下人为念:_介__词__,__可__与__“__为__”__组__成__“__以__…__…__为__”__的__形__式__,
二、课外素材 消防员抗震救灾过家门而不入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得 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什邡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十分牵挂, 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 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就这样,他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 和无限挂念,含泪踏上了返乡抗震救灾之路。
(6)一恸( tònɡ) (7)称心( chèn) (8)能彀( ɡòu ) (9)婉解( wǎn) (10)不能禁( jīn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婉解:_婉__转__解__释__ (2)卿卿:_古__代__夫__妇__间__的__爱__称__,__多__用__于__女__方__ (3)虐民:_残__害__人__民__ (4)率性:_依__本__性__而__行__,__勇__敢__ (5)独善其身:_出__自__《__孟__子__·尽__心__上__》__。__原__意__是__自__己__尽__可__能__完__善__自__己__的___ _操__守__,__文__中__是__只__顾__自__己__、__苟__且__偷__生__的__意__思___
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带队领导说说,回家 去看看,但何伟说:“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 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
【选材感言】 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 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前,时间就是责任, 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作为奋 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 队的一个缩影。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 冲锋在最前线。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 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答案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 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 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 说说理由。 我的观点: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素材运用
一、课本素材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教师用书独有
脉络梳理 课堂导语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 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作者在第3、4段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 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 C.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 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作者回忆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 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几家能彀:_同__“__够__”__,__能__够___ (2)念六夜四鼓:_通__“__廿__”__,__二__十_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_幸__福__。_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 活上得到利益。
运用示例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 是因为他心中装有天下人。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人生于世,当 “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无数 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 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 精神。
(2)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_想__象__。_ 今义:模仿。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吾至爱汝:_副__词__,__极__、__最__ (1)至 吾爱汝至:_副__词__,__到__了__极__点__
(2)语
吾尝语曰:_动__词__,__告__诉__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_动__词__,__告__诉__ 何事不语:_动__词__,__说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